引导孩子掌握读书的方法

有人做过统计,发现正常人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的重要品质之一。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用眼睛看。可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

在阅读中,令父母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而是与其神经系统发育有直接关系。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有待发展,这时候要求他们像初高中生那样保持阅读目标、一以贯之地读下去,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不过,改善孩子的阅读情况,减少甚至避免分心,也并非不能做到。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运用“三到”原理,以孩子的“口到“眼到”“心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时,要遵循从出声地读到无声地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カ的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精神涣散”的情况。

出声的朗读促使孩子对自己读的过程不断进行反馈并积极思考,因此“口到”在孩子开始阅读训练时极为重要。但是,朗读往往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在一些场合下并不适宜,所以又要注意引导孩子及时转化到无声阅读阶段,此时边看边思考尤为重要。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问,或事先确立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

“眼到”“心到”“ロ到”,基本上解决了孩子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此外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还离不开“手到”涂画、记录要点,记下疑问、感想,使阅读更为积极,而且加深理解和记忆。

让孩子掌握读书的方法

1.先扶后放

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父母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阅饺习惯,引导他们进人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日你取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父母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孩子一把:随着孩子对基本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父母则应该减少对孩子的帮助与干预,慢慢地放手。

2.先易后难

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体裁上、学龄前的孩子以童话故事、短小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3.先读单篇短章,后读整本书

有时父母抱怨孩子读书没有常性,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孩子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书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孩子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中的某些章节。

4.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

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孩子最终应当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5.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父母倾向于让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孩子视野、锻炼孩子思维、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很好的“课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引导孩子掌握读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