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一“妈妈”牌土年货

文:郑学良

    记得几年前,一篇《离家时,“妈妈牌”土特产装满了后备厢》的文章火爆了网络、朋友圈和媒体,说的是在外工作学习生活的人们回老家过完年准备返程时,父母将家乡以及自制自产的腊肉、香肠、腐乳、糍粑、豆腐干乃至腌菜等塞满了汽车的后备厢和行李厢,哪怕后备厢(行李厢)已塞满,可父母们还一个劲地往里塞,那份亲情、乡愁与不舍温暖感动了全网。小编据此曾经写过一篇《要把“妈妈牌”土特产做成大产业的文章》发表在《粮油市场报》上,过年,怎么离得了“妈妈牌”土年货呢。生产队时代是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艰苦年代,正因条件艰苦,让全家过一个好年就成了父母们腊月里甚至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平时勒紧裢带、省吃俭用,可过年无论如何也得慷慨一回,让孩子们及全家吃上几顿可口的饭菜,享用平常难以吃到的美食,过上一个热闹喜庆的春节,所以父母们便使出浑身解数,就地取材、按照传统手法制作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年货。对父母们来说,当孩子们还小时,“妈妈牌”年货就是父母对儿女们深沉无私的爱:当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开父母身边时,“妈妈牌”年货就成了父母们对儿女离开的依依不舍与百般牵挂。对孩子们来说,小时候,“妈妈牌”年货是珍馐佳肴,温暖着我们的脾胃:长大后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时,“妈妈”牌年货不是珍馐却胜似珍馐,蕴含着亲情、承载着乡愁:父母去世后,“妈妈牌”年货就成了儿女们无穷无尽的思念和追忆,忆之深处,泪水沾湿了衣襟........下面就让小编选取家乡有地方特色的几种“妈妈牌”年货。

    一、霉豆腐

  霉豆腐又叫腐乳,我们家乡称“朽豆腐”。那时生产队每年都会种一点黄豆,我们那田少人多,为了不与粮争地,黄豆一般种在稻田两边的田坎上,所以收获也不多,黄豆收完后就分给社员各家各户,社员都视若宝贝,那年代,黄豆是仅次于肉类的一种食材,平时舍不得吃,就是为了过年推(磨)豆腐,到了腊月,最先做的年货就是霉豆腐和豆腐干,每家每户都会推一桌豆腐,豆腐一半用来制作豆腐干,一半用来做霉豆腐,霉豆腐做法也较为简单,选用老豆腐若干,沥干后切成小方块,选几把干稻草洗净切齐放入竹筛里,将豆腐块均匀放在竹筛里的稻草上,盖上一块干净透气的纱布,放入密封的木柜里发酵,6-7天后豆腐长出细细淡黄色的绒毛即可,如长出黑色的绒毛则表示没发酵好,是不能食用的,然后炒上一碗油发辣子,和食盐一起均匀倒入霉豆腐中,加入料酒,放入专用坛中密封一段时间后,随时可食用。霉豆腐咸、辣、鲜、香,它即可以作其它菜的佐料,如凉拌蔬菜中加入霉豆腐搅拌,味道更可口,同时本身也是一道下饭神器,我们上学时,如果等不及菜熟,夹一块霉豆腐就可以下一二碗饭。          二、阴米

    家乡称阴米为“依米”,制作“依米”也叫炒“依米”,重点是“炒”,先把糯米饭蒸熟,然后沥干或者阴干成颗粒状,再将颗粒状的糯米粒与特制的铁砂炒熟,成了蓬松、饱满的阴米了,阴米吃法极为简单和快速,用开水或用煮熟的甜酒冲泡一下,阴米就变软变糊成了阴米粥,就可以食用了,所以一般当点心吃,饿了的时候就泡上一碗,想吃咸的放盐,想吃甜的放糖,还有过年来客人时,主人先泡一碗阴米招待,也是最基本的待客礼节。多年以后,日本发明的快餐食品—方便面大为流行,其实,我们国人代代流传下来的阴米应该算得上是快速方便食品的老祖宗呢。

  三、甜酒

    家乡把甜酒称作“糟酒酿”或直接叫作“糟”,原料也是糯米,与阴米的“炒”不同,制作甜酒关键在于“酿”,也是先把糯米蒸熟成香喷喷的糯米饭,将糯米饭自然凉干,然后将酒曲与糯米饭一起搅拌均匀,放入坛子密封发酵,4-5天后即可食用。甜酒甘甜芳醇,能增进食欲,具有生津补气养血之功效,农村妇女生小孩坐月子都要专门做一坛子甜酒给产妇吃,甜酒还可以当清凉饮料,“双抢”时节,社员们酿一坛甜酒,直接用清凉的井水一泡,就是一杯(碗)清凉甘甜的饮料了,比冰棒、冰水更解渴更提神。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过春节时招待客人和自家享用,甜酒吃法也多样,即可以煮熟后单吃,还可以泡阴米、煮鸡蛋和煮糍粑一起吃,春节有客人来家里拜年做客时,先吃点心招待,煮上一碗浓郁香甜的甜酒煮鸡蛋,就是最高的接待礼节了。


    四、腊肉

    家乡爱吃腊味,所以过年必定离不开炕腊肉,其实不仅仅是猪肉可以制作腊肉,牛肉、鸡鸭鹅鱼都可以制作腊味,这里就用腊猪肉代指所有腊货,一般在杀完年猪后,把猪肉切成块,将猪肉、猪肠等猪杂放入大木盆里,先用食盐均匀涂抹腌攒,待猪肉表皮上的食盐融化到猪肉里后,再拿出来熏烤,那时候,社员每家每户堂屋中都有一个火塘(火炕),火塘上方屋顶楼板下钉有一个四方形烤架,专门用来熏烤和挂腊肉的,猪肉挂在烤架上后,每天必须烟熏火燎,不然会发臭,炕腊肉最好是烧茶树枝或茶籽壳,这样炕出来的腊肉油黄发亮,我们那是河谷盆地,不但没有什么茶树,连平时烧柴都紧张,于是退而求其次,什么树蔸、树枝、甚至草叶,只要能烧和冒烟就行,靠着个把月的烟火熏烤,炕出来的腊肉黢黑发乌,还有一股柴烟子味,虽肉相不好看,但当洗净的腊肉放进锅里煮或者炒时,鲜美纯正的香味便在屋里弥漫开来,令人馋涎滴,那肥肉油汪汪的、晶莹洁白,吃起来软滑爽口不腻人,那精肉纹路清晰,香味扑鼻。小孩最爱吃的是那腊小肠,剪一截腊小肠,放在炕架上烧得滋滋冒油后,吃起来脆香可口。炕好的腊肉除过年团年、春节拜年、招待客人外,上半年的肉食也基本上是吃腊肉,节俭着吃要一直吃到插早稻田时节。腊肉,不仅是过年必备品,也是一户社员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那时腊月或正月时,当人们上门来串门和做客时,首先要抬头望一眼炕架,如果社员家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腊货时,客人即是真心又略带恭维地说:你屋里“意口”(指经济条件)好呢,主人此时要按捺住心中的得意,故作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哪有你屋里“意口”好,一问一答之间,主客俱欢颜。


      五、糍粑

    那时农村社员家打的糍粑较多,待糍粑冷却后,将糍粑放入大水缸中,赶在立春前,担来井水没过糍粑,这样糍粑可以吃上三四个月而不腐烂,然后想吃时随时取用。糍粑的食用方法也多样,一是烧糍粑,将糍粑置于铁炕架上,放在柴(炭)火中烧烤,为增加糍粑味道,在烧糍粑同时,还烧一截腊猪肠,糍粑烧熟后,包上腊猪肠、霉豆腐、咸菜、片糖(甘蔗糖)等,吃起来香喷喷、脆酥酥;二是煮糍粑,又分甜酒煮糍粑和菜煮糍粑,甜酒糍粑,就是将甜酒与糍粑一起混煮,为增加甜味加入片糖(甘蔗糖),吃起来软糯津甜,菜煮糍粑先用清水将糍粑煮熟,然后加入白菜油菜苔、大葱等,加上食盐和一大勺猪油,菜煮糍粑清香鲜嫩;三是煎糍粑,用食盐或者糖煎炸,多用作干粮,那时,我们砍柴要去好远的山区,来回要走上二三十里路,砍柴那天早上边吃早饭边煎糍粑,用陶瓷缸装上,一般不轻易吃,留到关键时候用,到了回程的路上感到又困又累又饿时,歇息一会,就着山泉水或沿途村庄的井水,直接用手或者折二根树枝当筷子,吃煎糍粑,吃完后,精神和力气又有所恢复,然后一鼓作气将一担柴担回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产队那个年代一“妈妈”牌土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