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虑过自己和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距离吗?
从我家到清华的物理距离只有18公里,但我觉得何止十万八千里?驱车半小时去校区参观,就像孙悟空翻个筋斗云,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上写下“到此一游”四个大字而已。
这个令我可望不可及,熠熠生辉的学府魅力何在?希望了解她的渴望一直在我心里萦绕。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蕞新出版的《学问的秘密:这就是清华》这本书,是2021年3月,清华大学110年校庆之际,新华社记者历时一个月,对杨振宁、丘成桐等11位知名教授面对面促膝长谈后,原汁原味的访谈录集结而成。
这场难得的人生对话,为我推开那扇秘密的大门,抹去历史尘埃,了解到她的前世今生。
1.国运校史,息息相关。
清华人在建校初期就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1911年,在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成立的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的前身,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是她的启动资金,从留美预备校到成为世界一流综合大学这110年来的坚实脚印,是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真实写照。
当年,美国企图培养中国傀儡成为他们谋取长期利益的春秋大梦破灭,如今,美国的霸权主义也必将落空。
2.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强调价值塑造、能力培养、通识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清华的育人特色。
培养出建设国家,影响世界的人才是清华教授的奋斗目标。
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工程中,有14位清华校友。在浩瀚的苍穹里,有五十多以清华人命名的小行星。现在的清华,仍然是培育杰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摇篮。
3.宁要家乡一捧土,不要他乡万两金。
这是西游记中唐太宗赠别西天取经的三藏法师的话,也是1400年后,邱勇校长送给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
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是历届清华前辈的崇高使命与担当。
他们是谁?
是扎根清华40年的邱勇校长;
是1957年入校至今耕耘不辍的胡显章老师:
是放弃美国国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甘当指路松的杨振宁教授;
是以培养出不必出国取经,在本土成长起来为己任的世界一流数学家的丘成桐教授;
是放弃美国国籍,全职回国教学,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学科空白的姚期智教授、
是在父亲、林徽因夫妇、周总理影响下传承发扬清华、敦煌精神的女神常莎娜;
是怀着家国情怀,想为国家做点事儿的薛澜教授;
是半路出家,以“优才计划”培养本科教育的白重恩教授;
是带领团队,每四年收割一枚国家级大奖的戴海琼教授;
是传道解惑,钻营学术,让新时代有新表达的陈来教授;
是敢于预测未来的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
清华是一座国耻纪念碑,血国耻,图富强,为己任,是清华人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内在功力。
普通人离清华大学的距离还有有多远?
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只有一本书的距离。
虽然此生与清华无缘,我的子孙也未必能成为清华学子,但我在书中看到了清华人始终坚守精神内核和学术追求,从中感受清华师生追求卓越的力量,他们的崇高品格和追求是我学习和工作的源泉;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潜力,看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方向,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读书让我和伟大的灵魂对话,见贤思齐,必将让我终身受益,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