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熊:故事讲得太生动竟也有错?亲子共读的误区,你中招没?

作者:周育如,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长期从事儿童发展研究。

说起阅读,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了。

几乎每个有小孩子的家里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精彩的绘本。

在买绘本这件事上,家长们往往也是特别慷慨,不管是成套的系列,还是经典的单册,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凡是得奖的、有人推荐的、想得到的,统统都买回家,买了就安心了,尽到父母的责任了。

有时候,孩子的绘本数量甚至比大人自己的藏书还多。

如果你是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我相信你也一定花了不少时间陪孩子读绘本。

亲子共读的确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非常好的途径,不过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真的会给孩子读绘本吗?

关于给孩子读绘本,你可能要说了,读绘本谁不会呀?不就是把书读出来、给孩子讲故事吗?很难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给你分享一个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我们把家长邀请到实验室,提供故事书让他们跟孩子一起读,并且提醒他们用正常的自然的方式就好,不用因为参加实验,就要特别表现。

整个过程我们录下来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家长讲得好生动,讲得头头是道,简直就是优秀的演员。而他们的孩子则像一名听众一样,在一旁看爸妈表演。

整个过程中,孩子的表达很少,互动很少。亲子共读变成了父母的表演时间。

你可能会说:我把故事讲得生动,有什么错吗?

生动当然比不生动要好。但你也许忘了一点:我们跟孩子亲子共读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要给孩子读一百个,甚至两百个故事,而是要培养出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让他将来有一天能够脱离开你,自己独立阅读。

换句话说,你给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不读。

但是,在我过去的研究试验中,发现大量父母,花了钱花了时间,却没有实现这个目的。跟孩子读了好几年绘本,到了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还是需要每天给孩子解释作业题到底是要他做什么。

而且,比起看书,孩子更喜欢电子产品。辛辛苦苦陪孩子读了好几年绘本,几乎白读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在亲子共读方面,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家长普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目的和方法的错位。

那么,给孩子读绘本,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两者之间有哪里错位、哪里不对劲呢?

我要告诉你,亲子共读不纯粹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能力跟听故事的能力不能画等号。

下面我给你拆解一下儿童阅读所包含的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

这些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已经有许多技术可以用来探究人类活动时的大脑反应。比如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人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哪一块脑区血氧浓度会明显升高,最终显示,那部分脑区显影就会更亮。

那么你来猜猜,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哪些大脑的区域发亮了呢?

你可能认为阅读嘛,就是讲讲故事看看书,所以听觉的区块会发亮,视觉的区块会发亮。

但我们的大脑研究显示,阅读绝不是那么简单,它牵涉到非常复杂的能力。

首先,当然是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接收,大脑的视觉区和听觉区开始活化。

然后,大脑就要进一步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我看到的是什么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意思?所以阅读涉及的还有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还有语意的提取,因此语言区就会明显活化。

同时,语意提取之后,还要有背景知识的提取。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需要思考,这个东西对我既有的认知体系来讲有什么关联。还要做因果判断和推理,故事才能继续下去。这时候,人的认知区块整个都发亮,整个都活化起来了。

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情绪的涉入,还会刺激杏仁核和海马回等情绪相关的区块。所以,阅读不是只有听、只有讲,对于孩子整个大脑的活化,是全方位的。

还有研究显示,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有成人的陪同,并进行解释和探讨,大脑的活化会更加明显。比起孩子从事一些低阶的玩玩具活动,比如排列积木,阅读这件事会牵涉到更多的复杂技能的同时运用。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开发孩子的阅读能力,因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阅读对于大脑的智能发展,有超出其他的优先级作用,是非常值得父母投入去培养的能力和习惯。

那么回过头我来总结一下,阅读要牵涉到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语意的提取、背景知识的提取,以及情绪的投入等等。

那么这些能力的发展,是需要你用亲子阅读来帮助孩子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所以,?,不是简单地讲讲故事就完了,应该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核心,尽量让说的人是孩子,读的人是孩子,反应的人也是孩子,父母不要把所有角色都抢来做了。

习惯熊:让成长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熊:故事讲得太生动竟也有错?亲子共读的误区,你中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