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人等了26年,TA终于来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茶之风骚行到明清之际,陈曼生算得上个中翘楚。


说陈曼生,其实是说曼生壶,而说到“内清明,外方直,吾与尔携藏。”的曼生壶则贯穿了《茶人三部曲》。


还记得看完第二部后,似乎时间上出现了断层,那一段艰难岁月,那一段澎湃激情,那一段多少人都无法忘怀地时光,在指缝中倏地流过了,颇为可惜地合上三部曲后,念念不忘的是在那年光中又会上演着如何的惊心动魄,又会有怎样的悲欢离合?而今暌违26年后终于迎来了《望江南》,上承《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下启《筑草为城》。终使“茶人”系列得以真正完整地呈现,变成“茶人四部曲”,勾画出近代、现代和当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1

书中的字里行间满满的翰墨之气。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对古典文化如数家珍,对制茶,采茶,泡茶细节描写精致典雅,人物描写真挚深情,将杭家的家庭生活写得生动有趣,又荡气回肠。


《望江南》写出西湖边上的制茶大家杭家的兄弟姐妹的故事,男女之情,手足之情,挚友之情,父母子女之情,难言的情愫,凄凄楚楚,怯怯惶惶,悲悲痛痛。


嘉合的稳,嘉平的慧,吴觉农的执,叶子的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时代变迁、人事飘零,伤害、贪婪、背叛;淡泊、坚守、宽容,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着生存与生活。曾经的杭家子弟们,或痴或癫,或喜或悲,或淡或躁,却也至情至性!


王旭峰写出了世间,也写出了情爱,书中随处可见的深厚的文学素养,也感受着她的从容淡定,不矫揉不造作的大家风范。


世事无情字有情,文字可以让过去的光阴凝固,让逝去的生命复活,那些属于杭家家族的旧时岁月,在书中慢慢苏生了。


前尘若烟,往事随风,杭家兄弟姐妹,走了的,死了的,活着的,从喧闹到孤寂,从辉煌到平淡,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


2

《望江南》很"江南",很地道的习俗俚语在书中穿插。内容扎实有物,文字雅俗共济,行文流畅大气,人物饱满鲜活,语境生动传神,于无声处胜有声。


那种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情趣与意蕴,在物质层面上就是讲究生活的精致,细节的到位,凡事都有出处。


小说穿插有制茶,采茶,泡茶,茶叶的种植,传说,茶叶的工艺、习俗的再现,包罗万象,奇情异致,皆有据可循。


有人说王旭峰言辞中带着掉书袋的“累赘”。但正是这些所谓的“掉书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


也算曾经的朱门大户,也是曾经的养尊处优,旧时光里的琐碎渐渐远去,但饮茶,爱茶的讲究代代传袭,习俗规矩却仍然顽强地存在于家族的各个角落。


不曾走出去的子弟终究是挡不住高墙外萧萧风雨的吹荡,他们终归走出了杭家,深入洪流之中,感革命热血激情澎湃,看世事变迁的世态炎凉。


一世沉稳亦有热血,一世洒脱亦有迷茫,一世侠骨亦有柔情,一世风流亦有煎熬,一世通透亦有遗憾。


有人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有人放浪形骸随波逐流。


一出世一入世,一退一进,一诉诸于内一求索于外。相似的命运在几代人之间轮回,时代洪流的裹挟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几经转手的忘忧茶庄,见证着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时局,也阅尽了世间百态,离合悲欢,与杭氏家族一同经历世事变迁,在风雨中飘摇而不倒。


3

茶是拉住欲望的强有力的东西。从春秋到两晋,茶文化叫俭,不是勤俭,而是内敛。“俭”这个词是在贵族里产生的。两晋时出现了儒家道家,出现了“俭”的风气,就是为了抵抗奢侈。中国文化有一个理念,有相应的力量,冲出去的力量有多强,抓住他的力量有多强。就像一滴水,有两种力量,一是拼命往下落,一是被外面的张力裹住的力量。


于是王旭峰写到了杭嘉合,嘉平,叶子,杭汉,更写到了当代第一“茶人”吴觉农。


吴觉农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因为有大爱而有大抱负,若无此爱,你根本无法想象,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最艰苦的岁月里,华茶的生产和销售不但没有随着战争而凋零,反而达到了新的高度。若无对祖国的大爱,你根本不能想象,他开拓了那么多的新领域:茶学教育、茶学科技、茶叶销售、茶业产地检验、茶文化研究……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里绝不乏爱茶之人,但把爱茶与爱国、爱我中华民族完完全全地重叠起来,为之奋斗、呼号,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看到光明到来的,当今中国茶人,觉农先生为第一人也!


每一个茶的时代,都会诞生不同的茶人。古往今来,多少茶人茶事,如片片茶叶,浸润出一盏永恒的芳茶。演绎出带着龙井香气的《望江南》


再用一阙苏轼的词吧: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么多人等了26年,TA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