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的粉丝,是怎么骂人的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几天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话题:

如何评价8月9号上映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

这个话题,让我联想到了一张很久以前看到的这部电影的剧照。

就是这张。

富士康质检员的既视感有没有?

这飘逸的发型,实在令人出戏,怎么看都不像是军队的一员。

于是,我就随手吐槽了几句,我是这么说的:

易烊千玺为了演问题少年,都剪平头了。

你鹿晗演个军人,一头蓬松的秀发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抵御外星人的秘密武器?

什么时候偶像男团居然是拯救世界的关键了?

你要是说是喜剧片,我还有几分兴趣。

科幻片,还是战争类的硬科幻。

哎……

能打仗的硬汉都是没有头发的好吧,比如:

虽然不能说肯定,但八成是毫无诚意的圈钱之作了。


这一吐槽可不得了,像是犯了某些人的禁忌,赶忙来找我理论。

有说我没看过原著的,还质问我:都世界末日了,你去剪个头?

且不说推个平头分分钟的事情。

都世界末日了,江洋还想着跟林司令官谈恋爱呢!剪个头怎么了?妨碍你勾搭上司了?

还有人叫我去看原著插画里,因为江洋就是这个形象。

可事实是,最早版本的《上海堡垒》并没有插画,是确定要拍这个电影,才有的插画。

还有人说我是键盘侠。

不过,在知乎的评论区,粉丝们还相对比较克制。

到了猫眼的评论区,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人给电影打差评,就有人说你行你上!

我就纳闷了,都9102年了,居然还有人用你行你上这种理论挂在嘴上。

大家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电影好不好看,我们可以从剧情,特效,动作设计,演员表演等多方面说一说。

我说这个特效不行,演员演技差,那你就分析分析哪里好不就行了?

你来一句你行你上是什么意思?

不会做饭就不能评价菜好不好吃了?

不会设计衣服,就不能评价衣服好不好看了?

这不就是不可理喻蛮不讲理么?

还有拿家人说事的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还有人说,差评是恶意差评。说演员们付出了这么多,结果你们都看不见。你来演还不一定能演过鹿晗呢!

为什么写了差评就一定是恶意的呢?就不能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电影就是差?

其次,什么叫付出了这么多努力?

这年头了,还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套来道德绑架?

付出了努力,电影拍成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只能说明演员和导演的无能嘛?

作为一个观众,我在乎的,是你这个电影拍的好不好看,值不值得我买这一张票。

至于你演员付出了多少努力……

我他娘的月薪五千的人,还要给你一年赚几千万上亿的人操这种心?

今天上午,上海堡垒豆瓣开分4.2分。

截止到我发文,又降到了3.6分。

低开4.2,一下午掉到3.6的电影,我今天还真的是第一次见。

在一向打分比较宽松的猫眼上,上海堡垒的评分也只有7分,在众多的9分电影中,显得十分扎眼。

然而面对漫山遍野的差评,粉丝们并没有慌张。

所谓杀人诛心,他们使出了一招:你们都是职业黑子,都在故意刷差评。

似乎在试图说明电影就是好电影,只是有人在故意在刷恶评,评分才低。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任何的电影相关平台的评论区,猫眼也好,豆瓣也好,无脑刷差评和无脑刷好评的人几乎一半一半。

就连《哪吒》这样公认的国漫里程碑式的佳作,也照样有人在无脑黑。

所以,其实,当粉丝们在指责有人在为了黑而黑的时候。

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些粉丝是在无脑刷好评,为了刷好评而刷好评呢?

这两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故意刷差评和故意刷好评,其实都无法决定一部作品的口碑走向。

真正决定一部影视作品口碑走向的,还是作品本身。

哪怕一开始被误解,被无脑刷差评,只要你作品质量够好,口碑逆袭也只是时间问题。

比如最近的的电视剧《陈情令》。

乍眼一看,满满的基佬风,肉眼可见的粗制滥造。

所以豆瓣开画,仅仅4.8分。

但是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剧里的闪光点,口碑也顺势逆袭。

目前,豆瓣评分已经高达7.6分,成为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8。

燃爆这个夏天的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第一季开播的时候豆瓣评分只有6.4分。

到现在稳定在8.6分,第二季评分更是高达9.0分。

所以,对于一部好作品来说,就算不怀好意的人再多。也抵不过观众雪亮的眼睛。

不管粉丝们多么费力维护。《上海堡垒》似乎都败局已定。

在猫眼专业版的票房预测上,《上海堡垒》最终票房只有3.6亿。

如果最终票房正如预测的那样,那对于这部投资就超过3亿的电影来说,无疑是个灾难。

发稿前,我还看了眼日票房。

上映15天,排片占比26.7%的《哪吒》今日票房已经超过了首日上映,排片占比33.4%的《上海堡垒》。

所以,做电影,就踏踏实实做电影,把剧本写好一点,把特效做好一点,把演员的演技调教好一点,对每一个镜头都苛刻一点。

作品好了,观众自然就会买账。

怕就怕,作品不怎么样,一天到晚想着抖机灵,用流量明星赚眼球造争议,一个劲地宣传幕后多苦多苦,花了多少年做剧本做筹划。

说真的,如果你作品好,这些都是加分项,也确实有信服力。

但如果你的作品就是一坨翔,这种话,说越多只能越证明电影主创团队的无能。

我记得在《哪吒》的幕后采访中,导演饺子说,其实我们都知道《哪吒》还有很多的不足,观众其实也都看得出来。比如因为经费的问题,开头剪掉了妖怪吃掉渔村一个老奶奶和小女孩的片段,如果有这个片段,观众其实更能明白村民们为什么这么痛恨妖怪,对哪吒有这么多偏见。

短短的一段话,足以看出饺子对观众的尊重,对作品质量的追求。

我希望这个暑期档,这两部电影,也可以给中国的导演们带来一点点启示。

现在的观众,比起什么流量明星,什么曲折幕后,真的更在乎电影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堡垒》的粉丝,是怎么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