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 我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编辑导语:有人说,技术不好去做产品经理;有人说,谁都能当产品经理;有人说,小小年纪已经是经理了。但我想说:我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我想让这个世界的交互方式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为什么要成为产品经理     

      十二指令上说,问问题要问至少三层,才能靠近问题的根本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相当产品经理?当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到底能干嘛?产品经理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最初的我们只是因为好奇,也许是产品经理的头衔诱人,也许是我们一直崇拜追随的对象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更也许成为产品经理只是因为我们想改变世界的初心。

有问过自己真正为什么想成为产品经理吗?去问问吧,找到那个最戳中自己内心的理由,这个理由会支撑你去规划你的职业道路,会在一切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推动你的步伐。看到了目标,才能拆解成一大步,迈出每小步,直至目的的达成。

小白分享:小白是软件工程专业技术出身,有在校三年的开发经验,曾多次独立负责企业中小型项目。但成为产品经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偶然来自于听到梁宁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还有改变世界的想法,那就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吧。必然是之前做项目的时候做的不仅仅是开发,还有功能设计、项目跟进、多方交流等等,这些技能其实都属于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通过偶然和必然,才使小白摆正了自己的定位: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到底做什么

      互联网行业中俗说:产品是妈妈,程序员是爸爸,运营是奶妈。在一个产品落地的过程中产品决定了这个软件/APP有什么功能,长什么样子;而爸爸负责将妈妈的想法进行程序化实现;而奶妈负责软件的后天教育,有什么性格,和人怎么交互。首先,来了解下一个互联网产品落地(0-1)的完整流程。

上图所示,一个互联网产品开发的过程是自上而下,成瀑布流的形式(不包含回归迭代过程)。而产品经理的职责则贯穿了产品诞生的各个阶段,每一步其实都需要产品经历投入经历,保证并推进项目的进行。

从整体来看,产品诞生有四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中都有若干个小模块。值得注意的是,没重点标记的模块其实并不是说产品经理不需要负责,不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反而每个模块的一些基础知识是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这不仅方便我们和各个部门沟通,还可以通过各个部门的反馈对产品做出正确的决策(所谓的产品感)

      因此,产品经理是个综合的岗位,需要所有技能都做所了解或掌握。在上图中的产品设计阶段,是初入产品经理的我们要在工作或是学习中慢慢掌握的基本技能。当然真正工作中的学习过程可能是反过来从第6步到第1步的。

      比如刚入职场我们的leader会直接抛出一个需求,新人只需要把这需求形成需求文档(PRD)给开发和测试描述明白即可。随着能力的增强,我们慢慢会负责到项目的某一模块,进行这一模块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并画出基于功能的原型图。随着进阶,我们之后会从头开始带一个新的项目,从需求分析到产品策划到最后的产品上线,我们才能跟着走完一个产品真正落地的流程。对于小白来说进入公司直接带一个项目这是不切实际的存在,但我们要记住,身为产品经理我们要一直的加强和完善我们技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加强产品感,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产品经理

有一颗好奇且敏感的心

如果你时刻都能对身边的变化明察秋毫,那作为产品经理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我们要时刻观察互联网的业界动向。市场今天朝那个风向变,竞品又多了什么功能,用户又反馈了什么问题等等,都是我们要时刻察觉且关心的问题。好奇:作为产品经理要对任何的新事物充满热情和新鲜度,每天刷刷其他app,看看互联网晨报,都会促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产生新的想法。敏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用户的诉求,察觉到数据不和逻辑的地方,发现新的痛点入口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

无懈可击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我们并不陌生,准确的说我们从小就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到底是什么:是思考问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B端的大多数产品来说,都是逻辑复杂、功能强大,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甚至会把自己绕晕。而产品的迭代和优化往往要求产品经理对产品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此拥有一个好的逻辑思维是理解和做出一款好产品的必要前提。每个产品都有一个闭环的过程,这个闭环的设计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好的产品会引导用户怎么操作,去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目的。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越简单越好,但越是简单的操作,背后的业务逻辑可能更加的复杂。

舌战群儒的交流鬼才

产品经理是和各个部门沟通的岗位,没有厉害的表述沟通能力怎么能行。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然产品经理是和人、产品打交道,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产品经理与开发、商务、运营或是老板的交流的内容和角度几乎是不同的。与我们的上司沟通时,多数为产品的方向,产品的路线图;和商务沟通时,多半是产品是怎么使用的;而和开发沟通时,是这个版本要做哪些需求,这个需求具体是什么样子。如果说交谈仅仅是最基本的第一步,那么有效的的沟通(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才是真正的沟通。这里就要结合上面的逻辑思维了,把像描述的事务自己先用逻辑捋清楚,再用对方能听懂的语境讲出来,才是最后完整的沟通。毕竟语言是门艺术。

永远打不倒的小强

很多招聘信息上都有这样一个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毕竟产品经理可是网上流传的“背锅侠”。所谓常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产品经理经常被“甩锅”。这个功能无法实现,产品的设计不行;页面呈现的太丑,产品画的原型不行;开发后的功能和预期不符,产品没说明白;毕竟产品经理要协调各个部门,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但其实这些摩擦都是可以尽量去规避的,前提也是上述提到的良好有序的沟通。但是好的产品也是需要是个有强大内心且情绪稳定的人,在乱成一段的情况下,将问题总结出来并对产品形成正确的决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打通宏微观的管道者

宏观:产品的定位、路线图、行业走向;微观:产品的某个功能点,某一模块功能。小白见过很多人,只有单向的思维。光谈宏观只是画饼,想法存在脑子里,产品却无法落地,最终只是想想而已。将微观追求到极致,却往往忽视了产品本来的目的,只会停留在细节和原地,无法将产品推送到下一个高潮。所以宏观和微观的打通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两边缺一不可。只有良好的对宏微观进行合理的把控,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所以拥有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在产品经理的道路上拥有了一颗的坚硬垫脚石。

小结:以上5点只是产品经理的长板,不代表没有或缺少这些因素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认知从而强化自己的能力,在产品经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于行业和领域的那些事

  所谓隔行如隔山,产品经理这个领域真的不例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真的是有相当大的区别。随着企业精细化运营日益成熟,产品经理也逐渐孵化出了很多类型,不仅是最开始的ToB和ToC。当然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我们在B端还是C端,什么行业就够了。

       根据产品服务对象的不同目前可分为ToB,ToC和现在从ToB的产品中划分出来的ToG。从产品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社交类、游戏类、电商类、视频类等等。从产品的切入点来说,又可以分为商业化产品经理、用户增长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等。

ToB(to Business):面向企业。目前可分为对公司外部客户和对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产品。对内的产品还可以分为CRM(客户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DMP(数据库管理平台)等等。这些产品的作用大多是都是帮助企业提高KPI、增加运营效率、解决行业痛点或是降低成本增加利益。相对来说,面对的使用人群有明确的用户画像,通过沟通能获取到明确的需求,但对需求的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系统的功能逻辑也相对复杂。毕竟一个好的B端产品能支撑起一个互联网生态。

ToG(to Government):面向政府。其实toG产品也是面向企业(toB)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政府也开始向互联网靠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等,都是目前政府大力发展扶持的范围。当然toG和toB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toG的用户非常固定,因此和用户沟通的范围会有局限性,但收集到需求往往却不清晰,需要产品经理有更强的深度沟通、需求分析、需求拆解、需求实现的能力。

ToC(to Customer):面向消费者。这类产品其实就是我们市面上常见的APP等。这些都是为解决用户的衣、食、住、行或用户的痒点(如美图秀秀)从而诞生的产品。由于这类产品的用户群体相对较大,用户行为相对不确定,身为产品经理要尽可能的挖掘用户的心里,寻找用户心中最根本的诉求,从而帮助人们满足他们的目的。因此C端的产品经理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需要不断的和运营进行沟通,有时还要头脑风暴去开拓新的业务。虽然说现在的C端的市场已经被分配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是有无限可能的。

       对于产品类型来说,不同类型的产品真的有很大差异。有些类型的产品需要很深的行业知识。比如近几年相对较火的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产品,都是需要有相关的工业方面的知识做支撑,对刚刚进入职场没有行业知识的新人来说真的是一道巨大的门槛。

      其实每一类型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和行业属性,虽然刚起步的新人是一张白纸,没有什么行业和领域属性,但小白在这里建议,当收到offer的时候,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这个行业是否是我们喜欢的,是否在市场上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是否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行业,我们是否能在这一行业深入的研究下去。

抽象的来说: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小的,当我们进入某家公司时,我们会和接触到的人和产品形成一条线,当然其他公司也有同类型或相似的产品,也是一条条线,这些线交织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领域面。我们终究在哪条线,哪一个面上,不如观察一下、思考一下在做决定。

       所谓数据产品经理、商业化产品经理、用户增长产品经理等等,都是从产品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拆分,从而帮助产品达到某一个目的。如商业化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帮助进行尽可能多的变现(赚盈利);数据产品经理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发掘去发现产品的需求;而用户增长产品经理研究用户的喜好和行为让更多的人使用自己产品。

小结:不管是哪一类的产品、哪一职责的产品经理,坚实的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回到上面的产品经理做什么,每个一个产品经理都要伴随产品的诞生,都要伴随着产品的不断成长,因此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加强我们对行业的认知才是真正的王道。

技术,是有是无?

小白找工作的时候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是:明明技术不错为什么不做技术了?

小白回答:通过在校三年的项目开发,发现其实感兴趣的并不是怎么用代码实现,而是更倾向于去思考为什么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开发是让我有了更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对互联网产品实现的整体理解,而从实际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也逐渐去探索和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产品经历的角度去分析产品的功能,从开发的逻辑去思考产品的实现,这是我觉得是我在之前的项目中学习到的,也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我更适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小白认为,只要不是钻牛角尖的技术都不能限制住我们的产品思维,了解技术的一些原理和名词不仅会方便我们和开发人员沟通,其实技术中的一些设计模式往往也可以用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中。不过我们要区分技术的度,毕竟产品和技术的侧重点还是非常有区别的,知道技术能帮我的产品实现怎样的功能就可以啦。

聊聊别人口中的产品思维

     上述文中出现了两种思维:产品思维、逻辑思维。其实他们两个是有交叉的。最开始我们提到:产品经理是个综合的岗位,所谓的思维也要涉及到到方方面面。运营思维、市场思维、商业思维等等,其实都和我们的产品思维有交叉的,而哪些思维我们也要了解并运用。

      再回到产品思维,之前看到一种说法产品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但小白认为这种说法太局限性了,产品虽然最后是交付给用户所用,但产品不仅仅是给用户所用。用户当然能给我们的产品系统意见,但不是所有的意见我们都要采纳。我的产品还要被市场、政策等大环境的形式做决定。和产品思维能帮助我们衡量每一部分的利弊,做出折中的决定。

产品思维会帮助我们构架互联的蓝图,所谓的万物互联的互联网形式,我们要将我们的产品固定到整个互联网的某一个点上,去联系到网上的其他节点,才能帮我们的产品扩充互联网的版图。

      如果说我们起点的高度是取决于我们的学历、技能,那重点的高度则是取决于我们的眼界和思维、互联网需要思维、产品更需要思维。当然我们的思维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训练和成长逐渐完善的。

小技巧:具体-抽象-具体。这个思维的方法出自马克思的方法论。可以理解为,当我们在做某一具体的事情时,可以从这件事情中抽象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将抽象出来的再用到另一件具体的事情上。简单的说:当我们做某一功能时,采用了怎样的交互,这种交互我们可以抽象到某一场景上,在开发其他功能的时候可以依然采用这种交互。

总结

     如果还没有下定决心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那就先了解一下产品经理的工作和晋升路线再做决定。如果已经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那就想想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成为什么样人,然后去补齐我们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板,把自己也想象成产品,去规划我们的路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入职场 | 我是互联网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