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一讲:心理状态的横向识别

与人打交道,其实是在与人的心理状态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判别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这个意识非常重要。

判别的第一个层次是看人的心理的死与活,熟人见面眼睛互相看着对方,点头打个招呼;你在台上讲课,台下的听众眼睛看着你,不时点头,那说明对方的心理是活的;如果你在讲课,台下的个别听众低头玩手机,连看都不看你,或虽然看着你,目光里透出的是呆滞,不知道神游到哪里了,说明这个人的心对你而言是死的;回到家,一看孩子作业没完成,你在叽哩哇啦对着孩子说个不停,孩子低着头百无聊赖的抠着指甲,对你说的话只是敷衍或没有反应,说明孩子的心对你而言也是死的。如果孩子或紧张或愧疚,或嬉皮笑脸的求你原谅,说明孩子的心是活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具有共情能力,很容易从眼睛,言行举止、肢体动作判断出受众的死与活,把死的先变成活的,对一个“死”人谈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判别人的心理是活的,进入第二层次,区分正常还是不正常,郭念锋教授区分正常与不正常的三原则:

第一条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

例如公务员这个职业,很多人提起来满是羡慕,但是很多人一边干一边怨的情况也不少见,说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不正常。

第二条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原则,即知情意是否一致。

心理过程的知、情、意等部分都是人为划分的,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了人在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例如我想减肥,但见到好吃的控制不住嘴。认知没问题,情绪情感出了问题,知道但做不到,知和意之间隔着情即欲望,控制不了欲望。

第三条原则:人格稳定性原则

心理学把人格视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这个人具有区别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例如老太太对孙子非常疼爱,孙子回来总会准备很多好吃,但是患上老年痴呆以后,孙子回来,她把好吃的藏起来。老太太的个性变了,心理当然人也就不正常了。

“正常”与“不正常”或“异常”是对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性质判断,相当于日常所有的“有病”和“无病”;而“健康”与“不健康”则是一种程度判断,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呢?

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十指标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和环境适应力。但这种标准对于普通人而言很难记住,也不利于实际操作。

心理健康通俗点讲顺境下学会享受,逆境下学会承受,绝境下学会接受。可操作性的方法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身处哪种境遇当中,并作出选择。

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说,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健康,看他是否幽默;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健康,看她是否会撒娇。幽默是智慧的剩余,人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才能幽默起来;撒娇是一种健康的退行,撒娇的女人能大能小,用成人的方法实现不了的可以通过孩子的方式实现。狐狸经过千年的修炼才能成为狐狸精,狐狸精进可变成人,退可变回狐狸,能上能下。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不如意,男人多些幽默,少些急躁和暴虐;女人时时也能撒撒娇,“大女人”和“小女人”自由切换。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一讲:心理状态的横向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