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解读《芙蓉女儿诔》(3)

[原文]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解读]

正文先对晴雯作了大体介绍,说她今年十六岁,她的乡籍姓氏则不得而知。

年龄肯定是错的,因为书中第三十六回,贾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的时候清清楚楚地说过晴雯的年龄——

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

香菱、晴雯、宝钗、袭人四人同岁,到七十八回时应是十九岁,但诔文中却清清楚楚地写“十有六载”,这“十有六载”当是林黛玉的年龄,且是林黛玉去世时的年龄。这是我的猜想,也有很多人论证过,《芙蓉女儿诔》名为祭晴雯,实为祭黛玉,年龄的故意疏漏便是一证。

后文中林黛玉与贾宝玉讨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之时,林黛玉听闻之后“忡然变色”,对此脂砚斋说,

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作者不能写黛玉之死便只好写晴雯之死,不能痛快淋漓地祭黛玉,只好痛快淋漓地祭晴雯。晴雯之死是黛玉之死的影子,她因何而死、因谁而死,是红楼梦悲剧的核心。


至于“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更是曲得不能再曲的曲笔,晴雯的身世书中有过交代,在第七十八回——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她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

这就是晴雯凄惨落魄的出身吗?

如果是,那与后来晴雯能接榫吗?

有人论证过晴雯出身并不低贱,而是千金小姐,虽不能得到准确答案,但仍有迹可循,比如:

晴雯裹脚,不要小看裹脚,普通丫鬟柴禾妞可没有裹脚的权利;

晴雯水葱似的长指甲,这不是丫鬟能留的,袭人都不可以,若依此说她张狂那倒不必,一个普通丫鬟张狂到这地步根本活不到七十八回;

晴雯会补孔雀裘,全城的绣娘见都没见过的孔雀裘,晴雯却上手就补了。不仅如此,书中侧面描写了一个苏州女子慧娘,是与晴雯相映照;

书中也曾借胡庸医之口称晴雯为“小姐”……

这里不深入探讨晴雯的身份,但万不可以她“乡籍姓氏不可考”便认定她“下贱”,她是高贵的,不管她是不是小姐,她都是高贵的,所谓“不可考”也许是“不能考”,红楼梦中不能说的秘密太多,晴雯便是其一。



[原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解读]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我在之前的文里引过这句,以证晴雯的高洁美好,她是作者心中真善美的集合,书中所谓的“缺点”、“黑点”都是为了凸显她的美好。

而那些嫉妒她、厌恶她、痛恨她、打压她的人不言而喻,便是“假恶丑”的代名词。至于那些人是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而作者对这些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后文便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流解读《芙蓉女儿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