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版 第四章 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

第四章 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

包括:对象的区分、心理测验的应用、对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


【对象的区分】

一、对精神病人的区分:

1.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征

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存在思维障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障碍是妄想。

妄想是指病人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夸大妄想、被害妄想。联想、逻辑。

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

情感障碍:冷漠

从不主动求医,没有自知力。(对比神经症迫切求医)

2.躁狂抑郁症病人



二、人格障碍

是指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障碍

分类:反社会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分裂、强迫、表演型人格


【心理测验的应用】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种技能测验、诊断测验

注意事项:选择正确的、不要滥用、结果要可靠

智力:比内西蒙、韦氏成人

人格:艾森克、16PF、MMPI、症状评定量表


【对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

一、确认和分析

这个人是谁?其性别、年龄、职业情况怎样?有何重要特征(人格特征)?

其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如何?与其有关的文化与环境背景因素有哪些?

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具体情况怎样(要详细了解)?这样的事是否经常发生?这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尽可能知道具体的详情)?

问题是何时发生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时间顺序的重要线索是什么(有些问题常在特定时间发生,如自杀、抑郁常常在春季和大学放假之前发生)?问题发生之前的情境和问题发生之后的情境如何?来访者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模式是什么?

问题在何处发生?在什么情况、条件下发生?和何人在一起时发生?

来访者对问题的行为反应是什么?来访者对问题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有些理论学派不太看重对原因的寻求,但若进行仔细的考察可能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来访者对其自身的问题的看法怎样?在来治疗之前作过何种努力?



1.问题

由来访者或由与来访者同来的人提出,治疗者要了解有关此问题的详细情况。可能的提问有:问题是何时发生的,发生时整个经过情况如何,当时和谁在一起,那个人怎么看这一问题,这样的事是否经常发生,别人当时的行为、情绪反应如何。

2.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

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多种,这可能与来访者看问题的方法、他对世界的看法有关;也可能与其个人历史、人格特征有关;也可能与其家庭、单位等环境背景有关;亦可能是生活中发生了重大变故;或与事前的原因、事后的强化有关。这时因可能的原因非常多,治疗者要边提问,边分析,一个个地排除或证实某些可能性。

3.对问题的分析

治疗者在对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时,犹如计算机程序一样,对A原因的肯定与否定使之进一步引深到对B原因的查证,在B原因中,又有B1与B2等几种可能性,对这几种可能性的核实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更深入的分析……

4.表面的问题与深层次的问题

依照我们的看法,来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往往最初出现的形式都是问题外显的一面,可称之为表面的问题;而其背后的原因,可叫作深层次的问题。

5.把问题具体化

心理学在对人进行研究时,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及形成方面。来访者的问题常各有不同,即使其问题相似,形成的原因也可能各不相同。


二、有关心理诊断方面的论述

凯利(Kelly)对于如何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并帮助来访者,曾提出五个方面的问题[6]:

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

来访者是怎样看待世界的?

来访者所处的情景和其周围环境如何?

治疗者的基本理论倾向是什么?

治疗者将要做什么?


三、对来访者言语的分析

会话含义

不符合合作原则的对话


四、其他问题

个案记录

提问方式

图示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版 第四章 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