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本关于人生的作业指导书?

是不是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就没有太阳?

是不是满是荆棘的路上就没有希望?

图片来源:摄影群友


1.

毕业后的生活,和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2.

2017年7月,拖着行李箱从南昌站出站口出来。我不禁驻足张望,对这个新鲜的城市四处打量。

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坐上89路车,然后换乘88路,没坐几站,报到处就到了。

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将它与省会城市联系起来。没有干净整洁的街道,也没有造型前卫的大楼。一条不算宽阔的马路旁边,是一堆被围起来的破砖烂瓦。

这里就是一处被围了起来,待开发房产的废墟。哪有什么报到处?

看看高德地图,再看看《报到指南》上的位置信息,确定是这里无疑。于是接着在附近寻找,终于,找到了,在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

胡同是两道蓝皮围栏围成的。沿着胡同往里走,过了一道门岗,胡同的尽头别有一番天地,远远看去是一座门前有喷泉的酒店。

报到处就在这里。

站在酒店门口,视线穿过另一道门岗看到一片厂房。门卫说,那就是以后要上班的地方。因为我还未入职,出于公司的管理制度,我现在还不能进去。

晴空之下,公司庄严而神秘,而我此时只能与之隔墙相望。

于是,转身,上楼,入职。

待我办理完手续,从行李代管处领出之前已经邮寄过来的行李。走出招待所的大门,一辆黑色大众已然停在我面前,是公司里负责接待的同事来了,接我到公司公寓。

这是一栋不怎么新的七层小楼,外墙没有瓷砖也没有粉刷,钢筋焊制的公寓大门在阳光下发出黝黑的光。大概是非节假日的原因,这里没有什么人出入。

所以很快,入住就办理完了。

负责接待的同事说:在这住,有什么问题联系他。

留下这句话,他便走了,应该是接别的新同事去了吧。

坐在寝室里的我,汗如雨下。

公司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公寓也没有电视剧里说的富丽堂皇。

我对南昌的第一个幻想就这样破灭了。

3.

这是我日思夜想的南昌吗?

大四下半年,找工作的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签好了公司,考研考得好的也早已经筹备复试。而我,开始四处应聘的时候,研究生调剂回本校的事有了确定的消息。我妈和女朋友都劝我,读研是多么多么的好。上了研究生就有研究生学历,有了研究生学历就能有个好工作…我知道高学历的好处,但是不想读书了。

后来的两个月,每天基本上都是忙着准备简历,投简历,初试,面试,这样的故事无限重复。只要来了我们学校的企业宣讲会我无一例外地都参加了。毕竟错过了大四前半年的招聘会,再想找一个好工作,就不容易了。

深航,南航,首航,330所,我无一例外的去应聘了,但每到签约的那一刻,也无一例外的被我否定了:机务不适合,北京太繁华,所里无编制……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知道什么不想要。而南昌似乎可以,江南名楼滕王阁,考古奇迹海昏侯,天下奇山匡庐......

不巧的是,考量到了它的文化底蕴,没考量到的太多了。

南昌的饭好辣,南昌的夏天好热,南昌的雨天好潮,南昌的话好难听懂.......

初来南昌的那段时间,生活上有过多少不适应,思想上就有过多少次逃离。

可是,后悔有用吗?

老师说:人这一辈子,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

后悔只是一种感觉。当你有两种选择,而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种。你以为你下定决心往前走时,却时而惦记着另外一种选择,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因而你总是想回到可以重新选择的时候,可是又好像回不去了。就在这种半推半就得状态下,你对你手里已经做的选择没尽力,结果也一如既往的没达到你当初的预期。你便会这样的感慨: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

其实真的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不见得就有多好。这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满足你的全部需求。你之所以选择了当前的选择,是因为它不是你想做的事,而是你该做的事。所以即使当初你做了另一个选择,你也无法保证,这个时候你不惦记着这个选择。

后悔是一块蒙眼布,让人回不到过去,也看不见未来。

曾文正公有言: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人的后悔不是因为你选择了某种选择,而是因为你在选择过后没有按你的预期付出足够的努力。

别给人生留后路,漫漫前路,勇往直前。

4.

2017年11月,一个一起进分厂的同事,离职了。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离职了。离职这个潘多拉魔盒像被打开了一样,到18年年中,15个人走了6个。

于是,离职的话题成为同事与同事间见面的问候,好像不问一下“你准备什么时候离职?”都对不起离职的氛围。

同届毕业的同学里,离职跳槽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半年前,凯儿从北京离职,开赴深圳。

我很想不明白一个国际商务学士为什么北漂改深漂了。

难道是深圳有房?

凯儿说:深圳没有房,有谈了三年的女朋友。

我想,凯儿的跳槽是可取的。

和大多数的跳槽不同,他没有异想天开的通过跳槽这种行为去谋求升职加薪或者规避生活成本,而是很有目的性的去追求爱情。

可能他知道,从告别故乡外出求学那一刻起,故乡便成了他乡。初到他乡,他乡和故乡有者诸多不同,他乡之所以称为他乡,便在于你的习惯与文化还是同于故乡的。从故乡到他乡几年后,你已经多多少少被他乡同化掉了,你的身上便潜移默化的有了他乡的文化标签,若此时再从他乡到故乡,你对故乡来说,也就很陌生了。

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便如影相随,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不能是也不可能是不断的从某个地方再跳到某个地方。

所以他的离职不是去解决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也不是解决升职加薪或者生活成本的问题,而是解决爱情异地的问题。大概这些个问题中,只有爱情异地这个问题通过离职可已解决。

和20岁之前相比,大学四年是一个新环境。和大学四年相比,工作之后又是一个新环境。

这个新不只是体现在地域,不是说你上了四年大学再回到20岁之前呆的那个地方,环境就不新了。四年了,除了那个地方还叫那个名字,人在变,事也在变,所以天下任何一个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就没什么两样了,都需要重新认识并重新适应。

5.

在南昌,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一个人度过的。

热闹的时候有多热闹,寂寞的时候就有多寂寞。

这种感觉,我刚从村里转到市里上初中的时候就体会过,刚去上大学的时候也体会过,但工作以后,这种感觉却超过了以往之和。

一个人的日子真的难熬。

18年6月,朋友来南昌出差。

"再过几年,我就不当兵了。"

我们碰在一起,聊起工作,他如是说。

高考那年,我俩都十分中意军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幸运的成为一名国防生,而我还没见过军校的大门就落榜了。我很不解,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都进了部队了怎么打起了退堂鼓!难道当兵不好吗?

朋友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思考了好久,只是平静的抬起头问我:你觉得南昌好吗?

一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接着说道:“大城市好啊,有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市,闪烁的霓虹……可这眼前的一切跟你,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偌大的城市,什么都好,就是要钱没钱,要家没家,要感情没有感情。唯独取之不尽的就是孤独。”

小的时候把遥远的东西当梦想,然后拼命的向遥远的地方去,现在真的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反而开始追求一路丢掉的东西。

他想回家。

后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思索:

放弃眼前的一切,回家,真的就好了么?

这次春节回家,家也并不热闹,除了家人的陪伴,别的甚至还很陌生。小时候玩的好的小伙伴,很多还在外工作,春节没有回家。回家的几个很少有碰面的机会,即使碰了面,基本上也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机。什么都不是6年前的样子了。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现在的孤独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背井离乡吗?

不是。是原来早已熟悉的文化认同已经被打破了,新的文化认同还没建立起来。

所谓文化认同,往小了说就是圈子。

人初到一个地方,气候,饮食,交通,人际,朋友等等都是陌生的,他总是先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经历着眼前的一切。等到慢慢熟络起来,有了朋友就有了在这里生根发芽的土壤,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就慢慢的可以扎下根了。

知道这个城市的哪个地方可以散步,知道这个城市的哪些人可以来往,知道天空飘来哪种云彩要下雨,知道提起哪个商圈就要坐哪辆车走哪条路……然后,你有了房子,有了家,便和这个地方分不开了。

你需要这个城市里的某些,而你也被这个城市里的某些默默地需要着,直到你开始成为这里的一分子。

我们之所以感到孤独,正是缺少这种圈子里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我们被城市的圈子审视着,同时我们也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这个城市的一切。

6.

毕业以后,开始慢慢地承受生活的压力。

买房,人生的一关。

2018年初,公司附近的楼盘开盘,老夏约我周末看房。我猛然间才意识到,房子竟然是一个人在城市生活下去的基本点和落脚点。

(我并不想把买房拔高到不可一世的高度,租房过一生也不是不行,但租住一生毕竟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价值主流,租房总是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的安稳实在。)

一年过后,房价从一万不到涨到了一万三四。我还在望楼兴叹,而老夏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某个小区的业主。

很多人想像老夏一样,往家里打一个电话,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毕竟对于刚毕业两年的我们,40万左右的首付不是个小数目。90后,不靠家里的帮助,基本上是买不起房的。但人和人不一样,家和家不一样,买房和买房怎么可能相同?

2019年初,有幸,公司福利分房的通知下来了。

首付,装修,车库......人生的关卡,会接踵而至。

而我,在首付这关已经措手不及。

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一点没错。但人往往不是败在不知道准备,而是败在认识不到机会。不知道机会在哪里就不可能准备好,这样,机会变成了困难。

没有准备好的原因通常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两点:低估困难和高估自己。

以上都可以称之为认知缺失。这种认知缺失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

眼前留给我的路只有两条:放弃资格或者找人借钱。

放弃资格和找人借钱的过程一样艰难,充满疼痛。

我还是万般挣扎后,选择了后者。

我想,大家一定会比我过得好。

然而,事实却给了我上了一课:

为考研、国考还未参加工作的,钱交给家里为讨媳妇还发愁的,炒股输得还不知道怎么交代的……

一圈下来才知道:

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困境。

众生皆苦。

感谢这一次的所有人,帮我渡过难关。

人生的难关并不会随着买房而终结。以后的事还有很多,结婚,生子以及中年危机都在不远的将来等你。到时候,生活还会像现在一样一地鸡毛吗?

不知道。

但将来能为生活买什么样的单,只能取决于自己。

7.

人生,有没有一本作业指导书?

好让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该干成什么样?

又怎么在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中,慎重选择?

又有什么样的标准,以便在选择中做好取与舍?

励志的故事让人想成功到发疯,但它除了给你精神上的鼓励,别的什么也给不了。

如果说传销是商业骗人的套路,成功学就是人生骗人的专利。

别人的路始终是别人的路,因为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不一样,别人混出来的模式照搬不来。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生活会慢慢催你结婚,生子,养家......

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晰明了----为家而生,为建设好家而死。

但这样活着,又显得人生的格局太小了。

我们渐渐发觉,活着就有很多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交锋,未来和眼前的冲突,如此种种。

我们也渐渐知道,忽略了自身条件的梦想都是幻想,终究是空中楼阁。

于是开始在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中,慎重选择。

是要未来的美好,还是眼前的享受?这是个问题。

攒钱是人生离不开的一个话题。

大家都知道,钱攒到一定程度,生活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大多数人的理想。

在达到这个理想的路上。不知道要完成财富原始积累的人,首先被刷掉了。

很多人在完成财富原始积累这一阶段,渐渐感受到完成财富积累积累的痛苦。可能不堪忍受充满着整个历程的劳累和心酸,也慢慢的掉队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依靠继承或者被赠予是完成财富原始积累最迅速的方法。

家庭的力量可以奠定一个人的起点,甚至在某些时候将人送上一定的高度。

还好,起点不是终点,我们还有希望。

《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应该是人生的四个层次。大概人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实现这四种层次的价值,每通一关,就可以上一个层次。

如何实现,实现到哪种程度,《大学》也没说。这个原因,应该也要归结于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吧。

8.

生活有一条隐约存在的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概和现代人的修学储能,建立家庭,打拼事业一样吧。我们需要沿着这么一条宏观上的人生之路,紧紧抓住人生的大方向。

生活没有一条规划好的路,在具体实现每一个方面的时候,具体的操作方法,实现方式没有定式,一切都是拨开云雾,横冲直撞。

我们提早知道这些,知道众生皆苦,不是为了自我安慰,而是为了知道生活的难处和风险所在,以至于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准备。

你能够过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你的实力,

你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你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你的人生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你的掌控力和执行力。

这些能力在及格线上的人,谁会在人生大事上做出自己后悔的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没有一本关于人生的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