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为什么要防御吗?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常见的词,叫“防御”。防御无处不在,这项技能,我们使用得很娴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防御?什么叫防御?


一、为什么人要有防御

只要你有本能,你就会与外界环境有冲突。“有本能必有防御”。

 本能里面尽是安享乐原则。我们这个世界倡导我们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却很少鼓励我们去享乐。社会是道德标准,人是享乐原则,享乐跟道德刚好对撞,于是,我们本能地防御。

我们从婴儿状态生下来就与外界存在冲突。在母亲的子宫里面,犹如天堂一般,恒温、不愁吃穿、不担心睡觉。但是出生后,一切都变了,有冷暖的变化,有饥饿的需求。所以出生对婴儿来说,就是个创伤。

弗洛伊德说:“人有五大创伤,第一是出生”。

“本能的满足,他永远无法满足”。自打出生后,人间所有的体验,都比不上子宫里的享乐。所以,不管父母对孩子有多好,他永远不会感谢。为什么?因为他的期望值高。街上有个乞丐给孩子一块钱,孩子感激涕零。母亲给孩子一块钱,说,“怎么才一块呢?乞丐比你对我好”。

你越满足对方,对方就越缺。同理,不要预期得到对方的回报,因为预期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们对待一个人,如果你是真心的,那不在乎他有没有认识到,不在乎有没有回报,因为你对一个人好是你,不是他。

英文诗《always》中说:尽管你助人为乐,但是你常常得到的回报是被人踢一脚。尽管如此,你仍然要去助人为乐。你帮助某个人,但是他往往会过河拆桥,反而恩将仇报。尽管如此,你仍然要乐意。我们对人好,那是因为我想对他好。

可是我们常常是“我对别人好,取决于我对他好了以后他如何回馈我”。这种不叫对人好,这叫功利。

有的时候失望来自于我们高的期望。对最亲密的人,你的期望值越高,你的不满意就越多。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对谁越不满意,说明你越爱她。不满意都来自于你深深的爱,你拿出真心,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这个回报永远不够。这样,付出是一种有动机的行为,如果是根据回报来决定,这个行为已经变味了。

我们说:“我有多爱你,但是如果你这样我就不爱你”,那就不是纯的爱。如果你真正是喜欢,那么从喜欢的那一刻起就结束了,至于他对你的喜欢做什么回报,要看运气。


二、从本我到超我,焦虑不断

人最初的时候,你怎么满足他,他都不嫌多。因为婴儿是以自我中心,随着年龄长大,他会逐渐被社会规范,一旦有了超我,那么对他越好,就越内疚。而且,超我越明显,内疚越明显。

所以不满足你,你焦虑;满足你,你焦虑,整个人就是焦虑综合体。你要活在世界上,有人疼你,爱你,焦虑;没人疼,没人爱,很焦虑。为什么?因为我们人来自于现实不能满足我们的焦虑以及想象。“别人这么好,我怎么可以,应该是对等的交换”,如果超过了对等,你就立马引起超我焦虑。


三、这么多焦虑,我们怎么活呢

这就是防御机制。本能的存在造成了环境和自己内部的冲突。养育者不够爱我们的想法,是来自我们要求高的,还有来自于养育者太爱我们了。所以我们对父母都有一种内疚感,总觉得我们要报答父母,可是等到我们要报答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所以你一辈子有内疚感。


人格中间就逐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都满足了,他有冲突,不满足,也有冲突。人格中间逐渐形成了自我。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但自我不是。所以本我最初的冲突都是外界环境不能满足,后来越长大越内疚,甚至超过了所有的焦虑和痛苦。


焦虑来自于两个,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自我通过某种心理活动,把焦虑和痛苦消失的过程叫防御机制。而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有扭曲事实。如果扭曲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如果差距太大了,反而使得你无法适应社会,所以防御机制是一个双刃剑。


四、什么叫防御

去评估防御机制是否得当,主要有三点。

1、本能的存在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的冲突,造成了我们现实的和主观的焦虑和痛苦。

2、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使得我们通过防御机制来扭曲事实,来减少我们的痛苦和焦虑。

3、有了防御,那么我们的痛苦焦虑就会减少,使我们自我从中解放出来,更能适应环境。

比方说,我们就有精力去做那些对我们的生活吃饱安全没有关系的事,考虑自身以外的事,比如说学哲学。拿一个国家来说,当头的都是学工科的,造桥的、发明杂交水稻岗位的人过的好,那就说明这个国家主要在贫困的时候。当头都是学文科的,比如说学法律、哲学、经济,这个国家一定很昌盛。最早罗马帝国发达的时候就是如此,头都是宗教头领。

 “防御机制”这个名字是由弗洛伊德说的,他提的防御机制只有五六种。安娜弗洛伊德他大大的发展了这个概念,大概有二三十种。发展至今,防御机制达上千种。而我们不必拘泥名称。只要抓住防御的两个定义。第一它是自我的功能;第二它能够减轻焦虑和痛苦。符合这两点的都可以叫防御。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你为什么要防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