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我们如何度过3月?

每一个月其实都是值得纪念的时刻,撕下日历旧的月份,你突然有一种和过去说再见的解脱感!因为,一切已经成为了过去,你总不能和自己过不去,哪怕里面有遗憾、失落、不甘和依恋……接下来的一个月将被赋予着神圣的使命。就这样,我们将开启一个新世界的即视感。

不过,我们始终始终要面对那些不曾被我们完成的月度目标:你要减的肉还在身上,你欠下的书还在书架上,过去的目标还是这个月的目标,事情还是有增无减。

旧的篇章似乎还没翻页,新的篇章也有待开启:如果你真正明白过去为什么不好,未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区别。我们总希望通过用同样的心智达到不同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

每一年,甚至每个月、每周,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定计划,而是回顾和展望。

一、回顾

回顾过去,所以懂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展望未来,看到机会、趋势和可能性。

1、做计划之前,最该做的是复盘

拿出自己的计划或者效率手帐,列出需要回顾的项目:

1)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哪些超预期完成?

2)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哪些并没有?

3)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哪些估计太乐观?

4)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哪些其实还可以更大胆些?

尝试用一张白纸叠成3X4 的方格,在每个格子里填入你那个月发生的重要的事——填着填着,那些重要的事就会浮现上来。我们大脑喜欢填空,它会忙碌起来。

如果你真的开始做,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

大部分人对未来展望过于乐观,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对于过去又过于悲观,总觉得自己一无所获。回顾帮你解决这一切——回顾能提高你的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有可能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自知之明。

那么,什么时候你的自知之明才算到位了?请记住一下这句话:

就是有一天你面对一个重大的机会和诱惑,你思考下,然后回答:“这个很好,但我时间精力有限,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这时,你就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高度。

战略不光是要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尤其是在股海,你能够读懂以上一句话,你就不会一筹莫展,不会被高低起伏影响到你。

二、希望

面对新的一年,找到希望。

吴伯凡老师前几天在节目里提到这个希望的“希”字——大音希声的希,稀薄的稀,古时都是一个字,意思是“非常淡的、稀薄的、少的”。所谓希望,就是在淡淡的、非常细微的地方看到的期望。

和大盘、大势、大趋势不同,人人看到的期望,并不一定是你的希望。人人都在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你的计划。每个人都告诉你必然重要的事,必然会变得不重要。

人人都能看到的打法不叫战略,叫随大流;人人都在做的事,也很难构成属于你的人生。

生涯研究发现:越是重大的决定,越是依靠直觉。 

我们也许会认真地做数据对比,看我们要买哪个牌子洗发露,买什么车,上哪个课……但是对于人生的重大决定,都是来自你内心的、细小的、稀薄的,甚至证据不足但是你始终很想尝试的想法。

对于过去的洞察,对于趋势的观察,对于真正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来说,那些别人习焉不察的声音,在你脑子里如雷贯耳。别人浑浑噩噩地跟随,你特立独行地转弯。

所以,每个月,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排满,留出足够的空间、时间,留给自己,想想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的感觉,是不是愉快的,乐意的,你愿不愿意为此付出!

只有找到自己心中所向,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希望——一个有所期待的事情。

三、To Do

在印度,每年都会有僧侣们聚集在佛塔下面一圈圈地绕塔,虔诚者带上金箔贴上,表示供奉。

佛塔吸引朝圣者,而金箔吸引来穷孩子。他们会偷偷撕下这些金箔,等到数量足够,一克能换来几顿饭钱。印度的孩子们应该也有关于信仰的压力,但是面对饥饿,胃是最大的信仰。

于是,有了这一幕:一个僧侣在虔诚地念经、贴金箔,而他每贴一个,一个孩子就像猴子一样灵巧地翻过围墙,冲过佛塔外面的草地,快速把金箔撕下,然后带着凯旋的微笑往回跑——铁丝网那边,一群孩子给他助威。

一开始,这孩子心里慌——他算好时间躲着僧侣,并且小心地留出距离,以防被抓。慢慢的,他发现僧侣既不追赶,也不停止。于是,这孩子有点胆大,换了一种策略,开始不在每个间歇往回跑,而是保持距离,绕着塔躲开僧人。

看完这个例子,我们心里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难道僧侣没看到吗?他为什么不出手阻止?

事实上,这个僧侣也许一开始苦恼过,思辨过,也阻止过,但是他想明白一件事:金箔贴上,自己的心意已经完成,能做的也做到极致,剩下的交给世界吧。

回头看我们的希望:如果你看到有一些自己能够控制,而有一些则没法预测与控制,但是你又真的很坚定地想做,怎么办?

——如是对的,只管去做,其他由他去吧。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96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我们如何度过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