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深度沉浸才能快速成长

《认知觉醒》一书中说到让自身持续精进的方法,其一是拥有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其二便是让自己深度沉浸于某件事中。

主动选择信息很好理解,就是有目的去做获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围绕一个主题,直到弄明白。它可以让我们的行动更高效,但同样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去提炼的过程。

而现实中我们更倾向于被动的去接受信息,为什么呢?因为成本低,更容易获得当下的满足感。刷抖音、看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不仅效率低,而且真正能吸收到的有价值的少之又少,反而因此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不自知。

你是不是在看抖音时有这样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或者道理,收获满满?而且本来只打算看10分钟就开始工作的,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当你缓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什么也没有学会,工作也没做好,异常懊恼,然后发誓下次再也不会这样,然而下次依旧如此。

书中说到,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进化带给我们很多本能多本能的生存手段,比如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各种肢体动作,对外界事物的识别,随着我们的成长,这些都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就能做到,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已经帮我们自动处理了这些。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那就是能模糊你的主观意识,我们稍不注意就会被他影响,比如你本来要起床的,但是不经意间拿起来床头的手机,结果一看就是半小时。

人类天生不喜欢学习和思考,因为这类事极其耗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是对生存的威胁。

思考需要消耗巨大能量吧,好吧,那就不思考!娱乐最舒坦,那就让它一直在吧,于是我们的大脑本能的选择了低耗能的方式。

如果我们不主动强化我们的认知,改变这种低能耗的自主行为,那么你一生也难以摆脱潜意识对你的控制。

作者说道,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这是目前很多能人们所遵守的学习法则。

·《思考力》一书的作者上田正仁提示: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练习》中的核心方法论是: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罗列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则,用以清晰地指导自己行事;
·《超越感觉》一书告诉我们,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认真思考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在某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人们称那些人为天才,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天才其实很普通人的身体构造并没什么却别,只不过是他们找到了提升自己内核的正确方法罢,并坚持练习罢了。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我们都听说过,刻意练习也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明明练习了很久,甚至超过一万小时,但是还是没什么改变。比如一位清洁工阿姨,每天坚持扫地,多年以后她在扫地这件事能有什么巨大改变吗?我想肯定是不能的。

我们要有所成长,就必须让自己深度沉浸在某个领域中。很多人明明有能力主动吸取信息,并且也能够持续坚持,但是始终无法从优秀进入卓越,明明看得见希望却始终不得而入。缺少的就是深度沉浸。

而要做到深度沉浸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在我们选定人生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的时候,有了大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到每一个点。比如你想跑步,然后什么也不做就去跑,今天跑几公里,明天跑10分钟,那可能没几天你就放弃了,因为你根本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成就感。但是你给自己定个既能完成也有一丝挑战的目标,比如每天跑3km,这样跑下来,你会发现很有成就感,自然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可见目标越明确,你完成的概率就会越高。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吸引,分散注意力。吃饭时玩着手机,走路时想着工作,写文章时想着刚刚的电视剧…而没人注意当下的感觉,结果什么也做不好,脑袋一片模糊。于是在潜意识的操控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种低效率的事,直至老去。

我们的专注度早已不在。吃饭时饭才入口的那种感觉,你还记得吗?走下班时经过小路旁开的盛开的野花你有注意到吗?

当这种感知不在,我们的就不可能做到极度专注。所以当你正在做一件事是,那就好好感受此时此刻的感受,记住它,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感知更敏锐,你的专注度又回来了。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刺激我们继续坚持某件事,或者把某件事做到极致的利器。想想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每过一关,或者是每一个操作都会有激励,或者是礼品,或者是荣誉,所以你会上瘾,你会愿意花时间持续玩下去。

成长也一样,我们坚持的事,也需要有反馈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走的更远。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我们可以轻松自在,但是同样会阻碍我们成长,但是盲目的破圈也不是办法,因为那会让我们极度不适应,从而产生强烈的抗拒。只有找到我们的心流通道,才能让我们持续精进。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模型(见图4-3):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心流通路模型

深度沉浸的底层能力通过四个方面的练习,我们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从而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度沉浸练习

当我们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快速成长,持续精进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己深度沉浸才能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