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厚重的数学建模课——牛献礼老师的《解决问题》

2019.10.19下午第一节

牛献礼.伊河路小学六三班

《解决问题——工程问题》

一.课前交流

与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你能看见黑板吗?看不见黑板的孩子怎么办?话筒怎么用?

做好准备,打开练习本,翻到新的一页,记上日期,值得纪念的日子:10月19日,来到郑州大学体育馆,和牛老师上一节数学课。

二.学习《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共3个问题,第一个是工作总量,后两个是工作时间。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的

3.展示交流

(1)学生方法交流

第一种方法

从第一种方法可以看出,学生基础非常好,已经能顺利解决了,关键是“工作效率”、“效率和”这些关键术语已经出现,往下怎么讲?

第二种方法自然涌现

第二种方法更加抽象,学生基础如此好,往下讲什么?

(2)老师指导

a.纠正单位

师:“每天修的”这个单位是“米/天”,是“米”可以吗?能用“米”表示的更简便,所以不用“米/天”

老师一边说一边修改【我保留自己的观点:“米/天”表示工作效率是可以的】

b.用综合算式表达

师:第一种方法用综合算式怎么写?

经过老师指导,学生顺利解决:

420÷(420÷10+420÷15)

师:第二种方法用综合算式怎么写?

1÷(1÷10+1÷15)

c.对比猜想,验证想法

师:对比发现了什么?

猜想——验证

交流自己的发现(精彩不断)

换数据,把420换成210、840来验证,谈体会。

总量÷效率=时间

重新建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揭示课题《工程问题》

三.练习

1.运货问题

1÷(1÷10+1÷15)

2.相遇问题

1÷(1÷2+1÷3)

3.泄洪问题

1÷(1÷8+1÷6)

四.对比发现

建构模型

五.回顾与反思

依次出现,好!

六.牛献礼讲座

双特级教师

1.自我介绍和课堂感悟

河南省特级教师,北京特级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线数学教师,把每节课当成送给学生的礼物。公开课是常态课经过打磨过的课!

今天上这节课的学生水平是很高的,上过课外班的孩子是有的,那么没有上过课外班的孩子怎么办?

2.对教材的理解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没有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教材回避了这样词语,用“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来替代“工作效率”!

所用题目均来源于课本

3.对教材的加工:深度学习“深”在哪里?

(1)不是深的学习

无关联知识无法形成素养

(2)深度学习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学习。

第1题,第2.3题,再过渡到第4题(课本例题)

图片发自App

(3)使学生经历建模过程,感知数学模型。

数量关系pk数学建模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这是数学课的特点,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问题驱动是关键

大问题下有一串问题,这些问题怎样呈现,是有学问的,是值得探究的!

牛献礼老师

老师,上课时,你眼中的对象是谁?思维参差不齐,怎么办?这都是宝贵的资源!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数学建模完成了,第二次数学建模是把这个模型迁徙到其他地方去

数学建模需要教学法加工

教学法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生的修炼!

你可能感兴趣的:(质朴厚重的数学建模课——牛献礼老师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