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走进新课标的“新”

    育人为本,走进新课标的“新”

    今天翻阅新课标案例式解读,被崔教授的一篇推荐序吸引。从2022年4月新课标正式颁布以来,虽然在大大小小的线上培训会上总能听到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走得到的景点这样的浪漫解析,但是这三者之间各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却理解的不那么透彻,特别对于自己所教授的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想得到的景点在我的整个教学流程中个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呢?我想应该从理清新课标的新开始:

    “新”在统领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

    从最开始的“双基”目标到2001年的三维目标,在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迅速发展下提出的“四基”“四能”目标,再到今天的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是在不断地尝试嗯创新。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载到教学目标,这样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从单纯的教知识到系统化的育人,读到这里,我渐渐理解了,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上提倡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为我们不单单是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推理也是应用意识,模型思维,等等这样的综合素养能力。有了这样的核心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上落实、实践、引导。打个比喻,如果说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想得到的美丽,那么课程目标就是看得见的风景,而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

    “新”在以素养目标推进大单元设计

    现在所有的圈子里都在提倡大单元教学设计,观点众多,到底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不同学科怎样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都必须要大单元教学设计吗?崔教授在这里对比了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核心都是内容标准,也就是知识点为目标,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但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换句话说就是只教了知识,没有育好人。而大单元意味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需要关注学什么,怎么学还要设计为什么而学。它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渐渐走向了学习逻辑。我的理解就是从大的学段入手,关注所教年级学科知识与整个学段知识之间的一致性,再落脚到学期、单元,想要实现单元的大观念就要熟悉教材,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点,从而打通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可以不用按部就班的,根据教材上的课时来上课,可以参照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层的教学目标来整合大单元教学。

    “新”在以学科实践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在很多教学视频资源中,我们都能耳熟能详的看到课堂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贯穿,一个教学活动,就是小猪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新知。,在这里崔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虚假探究的普遍性,须在只关注了形势却没有弹出的实质是为了探究二探究,比如快闪是的,探究老师刚布置任务,只有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就让学生来汇报探究的结果;假探究是指利用不恰当的或者错误的方式进行程式化的探究。不论是虚还是假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价值。正如文中所言,用不言语的方式学英语,用不着地的方式学地理……怎么进行学科实践,?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概念,思想或者工具整合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操作技能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这样的一套典型做法就叫学科实践。有了这样的解读渐渐清晰,用在刀刃上的学科实践,应该怎么做。

      不论是想得到美丽还是看得见的风景,都要落脚再走得到的景点上,所以全方面解读教材是一切的出发点,上完课后及时的教学反思是一切往前走的有利益双翼,把握一条主线,深耕教材,借助有效的学科实践活动,让教与学有机结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人为本,走进新课标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