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第75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清·吴谦《医宗金鉴》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其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其聋与叉手冒心同见,则非少阳之邪可知,乃重发汗,阳虚,故致此也。 上条未发汗,饮水多,胃热津少也。此条发汗后,饮水多,津亡胃干也。而不病心下悸,苦里急者;盖以水不停于中焦、下焦,而停于上焦,所以攻肺必作喘也。水灌者,以水浇洗也。饮水多者必喘,是饮冷,冷伤于内也。以水灌之亦喘者,是形寒,寒伤于外也,均伤肺,故俱喘。喻昌曰:此示人推测阳虚之一端也。阳虚耳聋,宜急固其阳,与少阳传经邪盛之耳聋迥别。

程应旄曰:诸阳受气于胸中,而精气上通于耳,今以重发汗而虚其阳,阳气所不到之处,精气亦不复注而通之,故聋。魏荔彤曰:此申明本条喘急一证,有因水而成者。盖渴而饮水多之喘,与不渴而灌之亦喘,其由虽不同,而致病则一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汗出多则心液虚,故叉手外卫,此望而知之。心寄窍于耳,心虚故耳聋,此问而知之。未发汗,因风寒而喘者,是麻黄症。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症。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症。此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症。以水灌之亦喘者,形寒饮冷,皆能伤肺,气迫上行,是以喘也。汉时治病,有火攻、水攻之法,故仲景言及之。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未持脉时,病人叉手处冒心,其为心下悸,不问可知。盖发汗过多,原自有虚其心阳,水气凌心,心下悸而欲得按者,即上所谓桂枝甘草汤证也。师因教令咳者,盖欲辨其水气之虚实,假令咳而吐涎沫,即为水气实,则直可决为小半夏加茯苓汤证。病者置之不答,则其为耳聋无疑。盖发汗后,虚阳上出于脑,两耳气闭,故聋,此非于桂枝甘草方中,重用龙骨牡蛎,以降浮阳,聋必不治,而心下之水气为虚。正可不治自愈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前一部分论述重发汗以致心肾阳虚的证候。病人叉手自冒心,以双手护持于心前区。凡有所冒,必有所苦,提示有心悸一证。然而,心悸有虚、实之异,实证者必自护而拒按,虚证者则喜按而使悸动减缓。医生让病人咳嗽,若病人毫无反应,说明病人两耳聋无闻。由于两耳聋无闻发生于重发汗之后,故属虚证无疑。汗出太多,伤及心阳,则心悸而叉手自冒心;伤及肾气,肾开窍于耳,则必两耳聋无闻也。后一部分论述误用饮冷或水疗致喘。以水灌之,灌当洗讲,就是洗澡。这一条说洗澡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日常活动,人有了病以后,尤其是发了汗以后,觉得浑身粘腻不爽,就以水洗澡。其二,汉朝有一种水疗法,属于物理疗法。以后还要讲到的一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病在阳就是病在太阳,应当用汗法,反以冷水潠之,反而用冷水往身上喷洒,就像淋浴一样,降低体温,就是典型的水疗法。发汗以后,正气尚虚,如果以水灌之,就容易伤肺气,形寒饮冷则伤肺。以水灌之,亦喘是形寒,形寒就会毛窍不通而肺气不利;饮水多,必喘是饮冷,饮冷就会肺经不通而肺气不利。肺气不利就会发生喘。因此,我们就理解为什么发汗后饮水要少少与饮之,这是有预防意义的,带有一定的护理学知识。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这是一段,下面应该是另一段。“未持脉时”,就是这病人来到,还没诊脉呢,看着情形,那么这个人“叉手自冒心”,交叉着手按着心下的部位,这就很清楚了,桂枝甘草汤头前讲过了,气往上冲得厉害,心也跳得厉害,他按着这个地方比较舒服,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那么我们看着这个病人就看出这种情形了,不用诊脉就知道他是发汗太过了,亡失津液太多,他亡津液亡血液,血不足以养心就心下悸,尤其这个气上冲也厉害。“师因教试令咳”,他看看这个丧失津液血液这个程度,如果要厉害的时候,他闭耳聋,所以要试验试验,“因教试令咳”,你咳嗽咳嗽,他耳朵聋他听不着啊,他也不咳嗽,从这可以明明白白看出来发汗太厉害了,不但心还必须得按,耳朵,这津液不能灌于上了,所以血不荣于哪,哪就不好使呀,他两耳已经聋了。这就是中医讲的望闻问切了,你不用诊脉,在这个情形之下,就可以看出这个误治的结果。这是一节,主要的是由于发汗太过,亡津液亡血液,气冲、心悸、耳聋,造成这种情况。我遇到这个病,那耳朵聋得一半时好不了,他总得津液恢复之后,逐渐逐渐就好了。底下这是又一条了,“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这就根据那一条,“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就根据那条来的。由于发汗,丧失水分太多,胃里头水也被夺,胃中干,那么这个时候给他喝水,一点点给他喝,不要大灌,“饮水多,必喘”,这就是根据那条来的。所以他一时猛喝,他渴嘛,可是这个水汪到胃里头,一半时不吸收,尤其在病人的胃都不好,那么在胃里头停水,压迫横膈膜,他呼吸就困难,他就喘。“以水灌之,亦喘”,拿水灌之,是古人治病一个方法,拿水浇身,这就现在西医用冰袋是一个方法。他是本来里头有停水,就根据五苓散那地方来的了,发汗,表不解,身上发热。那么这个去热的法子,古人用浇水的办法,拿水灌之,这个也不行。凡是这个表证啊,如果表不解,详细斟酌所以表不解的道理来,古人有用水灌之之法,一灌之使这个热不得外出,热壅于里一定要喘的。所以这一点都是非法的治疗,现在在中医没有拿水灌之的了。他这个病在临床上必须分表里的,那么这个病人发热,他是表证,你非使之由表解不可,由表解的方法多端了,他如果小便不利,你利小便就可以了,这表也解了,是不是。你要从外往里头治,越治越坏。我们在临床上常遭遇的事情,你象风湿这类的病,它也在表,应该由里吃药,让它由外解,所以这个烤电啊,这我可不是随便反对西医了,这种治疗都是违背治疗原则的。你们观察吧,凡是由外治关节炎的,好的很少很少的,治来治去都是这个病越治越往里,出来其他的毛病。它是表证啊,这个表证咱们讲太阳病,头一回就讲了,这个表证什么意思,就是这个疾病在人体的良能上,愿意由表来解除疾病而发生的病,发生这种证。那么这个大夫呢应该因势利导嘛,这个病要由表解,你想方设法让它由表解,你要往里头捂,越捂越坏,这是违背治疗的原则。所以以水灌之这种法子也是不对头,所以他也喘,他这个热不得却于外而壅于里,他一定要喘的。


子恒试注这一条分为两段,第一段“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未诊脉时,见病人双手交叉按在心脏的位置,推测当有心悸的表现(互参第64)。于是医生让他尝试咳嗽而辨别病情,但病人却不咳,这大概是因为两耳聋没有听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过度发汗,阳气受损,心阳亏虚则见心悸,肾阳亏虚而见耳聋,治疗当补阳气为主。第二段“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这一部分当互参第71条,发汗后,阳气亏虚,津液受损故见口渴欲饮,若饮水过多,阳气不足以化气,水饮上凌心肺必然会喘。以水灌之即用水浇灌,发汗后阳气亏虚,用水灌之,水性为阴,其性寒,必然伤肺,肺气不利故而发喘。即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是喘的常见原因。【条文互参】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5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