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感

    今天讲了关于灵感,目前自己还没这种体验,但是对灵感,我有一些体会

    之前毛笔课上,老师推荐过一本书,是赖声川先生《赖声川的创意学》,还没看完,不过看过的部分,主要讲的其实就是他对灵感的认识,他著名的作品,《暗恋桃花源》对形成。他没有特意去追求,为了某个主题,开始找素材,而是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积累,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风景,一段对话,一段段储存,不停在积累,而当某一刻,他看到一副画的时候,忽然间,他就有了把所有这些东西串起来的一个想法,这就是外人看来他灵感出现的那一刻,但是按照赖声川先生所说的,其实,这就是不停积累后,时机成熟,所有的积累,都派上了用场。

    但我认为这种积累,是要有方法的。我认为,首先要有自己的知识或者认知的框架。如果是一个作者,就好比自己大脑有一个个抽屉,今天一个人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就记录下来,放在人物形象这个抽屉里,今天这个风景的画面,特别让我感动,我就记下来,放在风景的这个抽屉里等等,按照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和对应需要的元素去搜集,整理,存贮。现在社会,信息很多,如果没有自己的一个知识框架,一个自己想要有的认知框架,每个人几乎很快被这汹涌的信息潮淹没,会焦虑,会没方向,有了自己的框架,就会清晰的知道取舍。所以先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再不断补充自己需要的信息。

      再讲这个积累的过程,我理解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写作或创作表达养成的习惯性做法,就如,呼吸对人很重要,但是我不会有目的地去呼吸,而是一种生存的习惯。

    当写作成为一个习惯,把收集材料也训练成为一个习惯,当自己的认知框架搭建好,并有源源不断补充的材料,我们就可以期待灵感光临的那一瞬间,那一瞬间,在赖声川先生那,就是一副画,然后就有了整个暗恋桃花源。在你,在我,可能会是一首歌,一句话,会让我们急于去表达出来,然后就有了一个故事,一篇文章。

      所以,我理解的写作的灵感,不是电光火石那一瞬,而是孜孜不倦的观察,训练,学习,到某一天,水到渠成地出现一部自己的喜欢的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