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风骨的教育者------

做有风骨的教育者

------读《我们的老校长》有感

读《我们的老校长》这本书的时间很久了。我已经被陈世勇先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理念、教育本真深深感染。他是真正的教育家且有风骨的人,做教育事业有个性、有力量、有影响、有推动力。这些都让我时时对照反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恰当,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轨迹是否正确,来反观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服人,来反映自己的教育本真是否偏离初衷。

一、陈校长是一个有风骨的知识分子

陈校长的教育自信、教育个性、教育气概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作为特殊年代的知识分子,他可以保持教育人的良知,保持知识分子的尊严,有自己的教育主见。明知与社会的不平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他没有栽赃嫁祸,没有低头认罪,甚至被架到火前烧烤也没有屈打成招、怨天尤人。在不同政见同行的污蔑、鞭挞、折磨中气节不失,愈挫愈奋。疾风知劲草,获得了“酒泉第一硬骨头”的美誉。这种铁汉形象在学生面前胜于千言万语的说教,胜于千金难求的知识分子的本心。同样作为知识分子,面对教育中的不良风气我们也会如同他一样去抗争吗?敢呐喊吗?敢坚持自我吗?当然不会,随大流者居多,大多用“鸭子过去鹅过去,孙娃子过去爷过去”的自我安慰心理,用冷漠的眼光,继续在学生面前堂而皇之、虚伪地说教。所以,读《我们的老校长》,体会他的知识分子的风骨,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的风范是我们的理想。

二、陈校长是一个有风骨的教育改革家

陈校长无论在酒中还是酒师任职时总是率先垂范坚持教学改革,着力挖掘师生成才的潜力,使校风学风迅速改变,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他通过一抄二背三起早的做法,让学生大量的背古典名著、政治书籍,以此训练学生做事踏实、积极稳健与坚毅的性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重视学生背诵名著常识,强调积累文史哲理、政治理论知识,尤其督促学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这些做法应该是语文老师或者是负责的班主任所做的事,可陈校长凡事亲力亲为,亲自抓落实,与师生同甘共苦,让课改见成效,以此服众。他通过实际行动对自己认定的课改理念敢作敢为敢于坚持到底,我们敢吗?家长的眼睛都盯着成绩,教学成绩一旦出问题,我们许多课改的执行者就开始被人质疑,课改之路就被阻断,半途而废。因为全国中高考的指挥棒拨弄着我们只认成绩,没有成绩或者成绩不突出,就没有办法向社会交代,学生们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好大学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而现在的课改只能越改让学生越轻松,越改书包越轻,越改作业越少,越改学生越怕吃苦,越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依赖性越大,老师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得越来越慢了。

三、陈校长是一个有风骨的仁爱老师

他从不问学生出身,只管教育,他重人品才学,轻出身门第。尤其注重关注、鼓励、支持、帮助来自农村的贫穷学生。他以长辈的慈爱,关怀着学生们的起居饮食和身心健康,他心里装有太多的大爱,对学生,对同事,甚至对接触到每一个老百姓,都仁厚待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资助了无数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考入师范的许多学生不是寒门子弟,就是家庭成分的原因在学习生受到阻力,但是在陈校长的眼睛里都一视同仁。通过钱财资助、言传身教、苦心劝学、开发心智,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塑造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野心、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让寒门子弟因此而改变了命运。不少学生都回忆说陈校长有“三热爱”,即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这个三热爱放到现在,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口号式的存在,因为拿了陈校这个三热爱去衡量现在的教育者,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得到,恐怕更喜欢成绩优异的老师居多吧,我也一样。

四、陈校长是一个有风骨的领导者

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爱惜人才,任用人才,他的脑子里只有人才观,任人唯贤,没有地位论、没有贫富论、没有阶级论,没有政治论。他把理想远大、人格健全、有责任感、有进取心的人作为培养对象。越是条件简陋、师资匮乏时,越是千方百计抽寻找挖掘人才。在他主持酒泉师范工作期间,调进了一大批有问题的教师,其中不乏刚出冤狱的知识分子、调出了一批误人子弟不干实事的关系户。对他器重的学生持久关注,跟踪教诲。因此,他教育的学生以教育界为阵地,在文学界、书画界、影视界、经济界、以及各行各业的管理层都占有制高点。他桃李天下、春晖四方,真是栽下桃李三千圃,引得春风满金城啊。这一点令我们现在这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有了危机感,就是因为现在大量年轻教师,各个生龙活虎,各个朝气蓬勃,这些人才就是领导爱惜人才的体现,把人才引进金塔教育行业,土生土长的金塔教育人又有了危机意识,只能超前发展,免于淘汰。

五、陈校长是一个有风骨的阅读者推动者

从《我们的老校长》两本散文集子里,可以看到陈校长所教授的不同时期的学生,基本都回忆到了一个相同的事实,那就是陈校长极为重视学生的阅读,并每到一个地方,能促使形成一种读书的风气。陈校长说过,一个好的学校,要具备三个条件:好的老师,好的图书馆和好的实验设备。因为秉承了这样的理念,所以,当年在酒泉中学推行那场影响深远的教改时,陈校长大力提倡“三风”,即读书之风,写作之风,写字之风。他提倡师生广泛涉猎,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很重视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在陈校长的倡导下,在酒泉中学古木参天、庙宇林立的校园里,每天早晨都有数百学生手持一卷大声朗读。

    陈校长不仅要让学生读书,还要抄书。为此,陈校长发明了一个词语,叫“硬作业”。所谓硬作业,就是一部一部抄书。兴起大规模整部头抄书风气,是陈校长,到了酒泉师范之后。所抄的书不是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文心雕龙》《人间词话》《三国演义》《诗经》《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红楼梦》)就是学术著作(《中国通史》《文风简论》《《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基本原理》《文学概论》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哲学概论》)。我们也都明白了抄书的好处,我们都煞有介事地给孩子们列出必读书目,我们都一本正经地强调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充足阅读的时间,因为有时候,一科的作业,孩子就能做到半夜。看看30多年前陈世勇校长所促成的读书风气时,我们一定会对现在的教育产生思考。我总会想,不少教师缺乏指导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往往把一本书肢解为鸡零狗碎的所谓“题库”,让学生像驾驶员理论考试一样,反复作答、机械操练。教育还有前途吗?所以,我总觉得,当读书成为遥远的过去式,当孩子和家长一起被作业拖垮,当中小学生被升学率和各种毫无意义的培训评比耗得精疲力竭,当教育被教辅资料彻底掩埋,陈世勇校长的意义,就应该显得更为突出。

当今酒泉乃至省城,一大批80年代毕业于酒泉师范的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政界精英正以自己的成就和业绩,回应着陈校长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实践,传颂着他的教育故事。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育工作效应也是要进入历史,靠历史来检验的。陈校长被写入史册那是迟早的事,因为有风骨的教育者自古以来都是受人敬仰的。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会是一位值得后人尊敬且怀念的有风骨的教育者吗?

(金塔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曹春梅)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有风骨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