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1。《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服务:迷惘、质疑和纠葛----第三节 服务社会之中的自我纠葛 第四节 服务社会中理性重审p255-266

2020/2/11。《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服务:迷惘、质疑和纠葛----第三节 服务社会之中的自我纠葛  第四节 服务社会中理性重审

服务社会之中的自我纠葛

大学教师越来越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流行观念的影响。随着而来的就是各种内心与外在的矛盾,各种张力之间的纠葛。

1,学者双面人格之纠葛。服务社会并非仅仅是服务运动,而是学者自身的变化,学者自身认同的变化。拥有“市场人”“社会服务者”与大学教师的身份。为了市场需要“无所顾忌”,但是教师身份又要求“有所坚守”“有操守”“有底线”。作为大学教师,他憎恶自身的行为,不屑自己所言所行,觉得自己有悖于大学教师之称谓,使得他无法完全失去自我,这时就会导致低效与裹足不前。而作为市场和社会的“服务者”,他们要保持尊严又不能完全融入或彻底放弃,因为这样会丧失很多利益,这种相互矛盾的取向就导致大学教师的双面人格及其纠葛。这种纠葛表现在:a,表里不一;b,不同角色之间的缠斗,无法确定一个稳固的自我认同;c,利益与服务的混同。2,学术逻辑与市场法则的纠葛。大学教师所接受的教育是学术的逻辑,这种逻辑要求以学术自由、学术真实、学术自治和学术客观等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追求真知和正义为目的,致力于高深学问的探究。学术逻辑看重的是知识和学术本身,重视知识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价值。市场的逻辑重视的是效益和利益,要求“无立场式”的或者“有奶就是娘”的行为。它祛除了学术逻辑所谓的“学术敏感”,而营造一种“价格敏感”。3,公共理性和自我盈利之矛盾。大学教师的一个特征就是行为和言论秉持公共理性,寻求的是事物本身的正确发展,而非立足于一种私人性的利益。公共理性要求大学教师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阶层利益和群体利益,为良好社会和人类美好生活思想、探究真知。公共理性是一种价值理性,它需要问询事物的正确性、公共利益的公共性以及事物的健康发展,它让大学教师始终以一个学者的身份表达自己,而非为某个利益群体代言。它要求思想和行为的真诚和纯粹,它指向的是共同的美好生活和人类对那些永恒价值的追求。个人盈利则要求个体学会经营,让商业主义和获利占据第一要义。他们面临着双重声誉:外在的和内在的。为了获得外在的声誉,大学教师需要迎合市场,让自我成为一个高效的工具。为了自我的发展,大学教师需要不断争取市场的资源和支持。为了得到内在声誉,大学则需坚持公共理性,放弃一些市场利益。

服务社会中理性重审

重审服务社会,我们必须坚守以下几点:1,坚持伦理底线,伦理底线是说大学教师在选择服务社会项目和服务社会时,不能只是“做事”而已,而要有“做事的原则”。坚持伦理底线意味着大学教师不能为那些坏人服务,不能成为那些不良企业的帮凶,出卖自己的良知而接受所谓的有助于自己的发展资助;意味着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不能有辱于大学的学术理想,防止从不道德的言论和行为中获利;意味着我们必须有一种学术和良知的敏感,拒绝近视、盲视和无视。2,学术自由优先。学术自由是大学及其教师的生命,也是大学教师必须坚守的底线,要拒绝任何可能明确地限制学术自由的社会服务。学术自由意味着我们在服务社会中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不能有损于学术自由;意味着我们 需要站在一种相对公共的立场,要有利于美好社会的发展,而非形成某种狭隘的偏见或者对弱势的歧视。意味着首先的是服从学术本身的要求,不能违背学术的尊严和求真的理想。3,博弈中的平衡。博弈中的平衡是说大学教师在服务社会中要兼顾诸多因素,要全面地考虑某种抉择,避免轻率和单纯的利益追逐。4,高品质的服务。大学教师需要提供与其称相配的社会服务或与众不同的服务,提供有所保证的高品质服务。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师不能以不负责任、应付的方式进行一些社会项目的合作与探究,而要显示出自身在这些项目中的独特性;意味着我们缠身于一些简单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较低的事物之中,忘记思忖大学教师提供服务的品性和特性;意味着大学教师的服务应该灌注一种卓越精神,要一种大学教师的自我意识。

面对诸多挑战和压力,如何重建和调整自身的迷惘、担忧和纠葛呢?将在第五章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2/11。《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服务:迷惘、质疑和纠葛----第三节 服务社会之中的自我纠葛 第四节 服务社会中理性重审p25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