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但有些情况下,操作的数据可能有优先级,一般出队列时,优先级高的先出,这种数据结构就是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
PriorityQueue的底层使用了堆这种数据结构,而堆的本质其实就是完全二叉树
堆其实就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底层是一个数组
小根堆:父节点不大于俩个孩子节点;大根堆:父节点不小于俩个孩子节点。如下:
以创建小根堆为例,要注意被调整的根节点对应的左右子树必须已满足堆的性质(即已经是小根堆)这就要求我们从最后一棵子树开始调整,逐渐往上走(注意,这不是向上调整。我们说的向下调整是争对于每颗子树来说的)
向下调整就是:在左右孩子中找到最大值,如果这个值比根节点大,就让这个值和根节点进行交换,交换完后向下走(就是原来的进行了交换的孩子节点变成父节点,再找对应的左右孩子)再重复上述操作。
例如下图:
由于被调整的根节点的子树必须已经是小根堆,所以我们要从最后一刻子树开始调整。已知一共七个节点,最后一共节点的下标为6,所以最后一棵子树的根节点下标为(6-1)/2,即7的下标为2。先调整768,6和8中最小为6,6比7小,交换,然后向下调整向下走,根节点变为6,6的下标为5,所以左孩子节点下表为2*5+1=11,但11大于6,所以超出了范围,不用再向下了,所以结束这一组,再进行下一组,下一组是214;最后一组是以5为根节点的这组,5的左右子树由于上面的调整,已经满足小根堆的性质,所以可以对5进行向下调整。
最后调整完的层序遍历的结果为1562478.
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swap(int i,int j){
int tmp=i;
i=j;
j=tmp;
}
public void siftdown(int parent,int end){
int child=parent*2+1;//左孩子下标
while(child elem[child + 1]) {
child = child + 1;//保证child指向最小的
}
if (elem[child] < elem[parent]) {
swap(elem[child], elem[parent]);
}
//再向下调整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
我们在传参时,end就是elem中的元素个数(对于上面那个二叉树来说就是7)我们要保证孩子节点的下标要小于节点个数,这样孩子节点才存在。
但这段代码有问题:我们是保证了child小于end,但最后一颗子树不一定有右孩子,所以还要保证child+1小于end;其次,如果elem[child] > elem[parent]那说明已经完全调整完毕,就不用再向下判断,直接break即可;最后,交换代码有问题,因为i,j只是临时拷贝,这样是交换不了的。所以上面代码修改后变为:
private void swap(int i,int j){
int tmp=elem[i];
elem[i]=elem[j];
elem[j]=tmp;
}
public void siftdown(int parent,int end){
int child=parent*2+1;//左孩子下标
while(child elem[child + 1]) {
child = child + 1;//保证child指向最小的
}
if (elem[child] < elem[parent]) {
swap(child,parent);
//再向下调整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已经满足堆的性质,不用再调整。
break;
}
}
}
设共有n个元素,则一次向下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log2n(每交换一次就往下走一层)
那么创建一个堆的时间复杂度呢?
创建堆要从最后一个子树开始调整,即第h-1层,该层有2^(h-2)个元素,只需要向下调整一层,然后是第h-2层,该层有2^(h-3)个元素,需要向下调整两层……
所以Tn=2^0*(h-1)+2^1*(h-2)+2^2*(h-3)+……+2^(h-3)*2+2^(h-2)*1;
2*Tn=2^1*(h-1)+2^2*(h-2)+2^3*(h-3)+……+2^(h-2)*2+2^(h-1)*1;
上下相减再用等比数列求和得到了Tn=2^h-1-h;又因为2^h-1<=n,所以近似于Tn=n-log2(n+1),所以时间复杂度近似于n。
堆的创建代码为:
public void creatHeap(){
int parent;
for(parent=(usedsize-1-1)/2;parent>=0;parent--){
siftdown(parent,usedsize);
}
}
还是以小根堆为例
在堆中插入一个元素要用到向上调整,先将插入的元素放到堆的最后,再让这个节点与它的父节点比较,如果小于父节点,就交换,然后让子节点指向这个父节点,父节点向上移动,直到子节点大于父节点,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siftup(int child){
int parent=(child-1)/2;
while(parent>=0){
if(elem[child]
这是向上调整,其时间复杂度为log2n;
那么堆的插入就可以写为:
public void offer(int val){
if(usedsize==elem.length){
elem= Arrays.copyOf(elem.,elem.length*2);
}
elem[usedsize]=val;
usedsize++;
siftup(usedsize-1);
}
根据上面的推导,可以类似推导出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log2n
假设堆的创建也采用向上调整,那么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然后是倒数第二个元素,然后是倒数第三个元素……这样算下来只有第一个元素不用调整,所以这样会使得时间复杂度变高,此时Tn=(n+1)*(log2(n+1)-2)+2时间复杂度是:O(n*log2n);
堆的删除是先让首元素和尾元素进行交换,然后再以首元素为根进行向下调整,然后usedsize-1.
代码如下:
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这是一个泛型类,使用时必须实例化对象并传入类型
因为要排序,所以应该插入可以比较大小的元素
这是源码中的几个成员变量,其中第三个就是一个比较器,再看一下构造方法:
先看这几个,如果没有传入比较器,那么比较器默认为null,然后在后面的比较中就会用到Comparable接口以及compareto方法,如果传入比较器,就用传入的比较器进行比较。如下:
看向上调整的代码,comparator!=null时,用comparator,反之用comparable
所以如果想要插入student对象,要进行如下操作:那就是在给PriorityQueue传参时传入一个自定义的比较器,如何自定义比较器呢?只要让其实现comparator接口即可,注意这是个泛型接口,一定要传入类型,如下:
在main方法中,应该这样写:
下面我们通过poll来证明这是小根堆:
如何变成大根堆存储?先看一下源码:
我们如果能把key.compareTo((E) e)变成(E) e.compareTo(key)就好了,如下操作
通过调试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大根堆:
如何将一个堆进行排序,使得其层序遍历的结果为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就要建立大根堆,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向前,都与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每换一次就要向下调整一次。调整的范围是从0到那个被交换的元素之前。
所以要定义一个end,end与大根堆堆顶元素交换,然后向下调整(结束位置就是end),end向前移动一位,再交换,再调整。每交换一次都可以讲堆顶元素放到从小到大排序时该有的位置,代码如下:
测试一下:
我这个是创建了一个小根堆,进行了从大到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