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阴司的变迁

《西游记》是一本记录了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故事中充斥着大量道佛二教的神灵、法宝、法术,通过文学的加工展现了当时宗教对民间文化的影响。今天,我们从西游中找出了一些线索,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界行政机构——阴司(西游记中叫“地府”),发生过可能的变迁;后续会从史籍与道教典籍下手,找找支持的线索;最后,还是在西游其他章节中记载了一种纵跨阴阳二界的“暴富”方式,好在这种方式目前,还有操作的方法。

本文忠于《西游记》原著,以原著的文字作为分析、推测的基础,形成的观点、结论仅适用于本文,与任何宗教、传统文化、民俗无关。若本文引发您的不适,勿喷,点击关闭即可。

话不多说,Here We Go!


一.西游中阴司变迁的线索:

1.第一次出现阴司的情节:

第一次出现阴司是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这里记录了刚被祖师赶下山门的孙悟空,在勇闯龙宫抢占定海神针之后,再闹地府的一个片段。也就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借助孙悟空看到西游中描述的阴司城名——幽冥界,先记住这三个字,继续往下。

-----------这里是原文(可省略)-------------

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猴王听说,道:“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那猴王恼起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入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报着:“大王!祸事!祸事!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来了!”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认不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什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十王闻言,即请上殿查看。


2.第二次出现阴司的情节:

第二次出现阴司的情节,是在唐太宗游历地府时出现的,在《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中有详细的记载。这次地府门牌和上次孙悟空看到的——“铁牌”、“三个大字”、“幽冥界”不同。这次是“一面大牌”、“七个大字”、“金字”、“幽冥地府鬼门关”。同样的机构,换了“招牌”,而且使用了黄金这种土豪货,神奇!

于是问题来了,阴司为什么要换招牌?或者说为什么要改名?


-----------这里是原文(可省略)-------------

那判官看了书,满心欢喜道:“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奖不尽。又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太宗称谢了。

二人正说间,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那青衣将幢幡摇动,引太宗径入城中,顺街而走。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


3.西游中阴司城名变化引发的思考:

我们从前面二次阴司城名的对比可以知道,城名发生了明显变化,字数增多,含义复杂化。那么就有几种可能:一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自然更新;二是城内的管理机构发生了变化,自主更名;三是更高的上级部门发生了变化,同步配合更名;四是特殊原因的更名。会是哪一个?或是哪几个的组合?

我们从最基本的文字解析开始,先找出二次的城名中的关键字——“界”和“关”。

百科云:界,本义是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关,本义是门闩,引申为关门,再引申为关口。

基于对汉字的基本释义可以初步推测——“幽冥界”三个字传递出的意思是内外是二个独立空间,而这个大门和城墙就是界线,并且对于内部世界起了众所周知的名字,幽冥。

而等到唐太宗到达时的城名,变成了“幽冥地府鬼门关”。“关”传达的含义是,此处类似一扇门,或是一个神秘的入口,像传送门类的功能;通过它,可以到达另一个空间、世界。我们在继续关注前面6个字,“幽冥”是对过往叫法的历史保留,“地府”与“鬼门”可能是传送门连接的二个世界名称,同时通过这个“关”完成地府与鬼门的双向传送。如果这种猜测真实,那么西游中的阴司变迁就不是简单的自然更名,可能是原先世界出现了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需要制造一个新机制来解决这个危机。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又所谓的危机吗?还真有,其实也是最初造阴司的一个BUG,后文会进一步解释。

我们在对比原著中二处的阴司管理机构,都是十代冥王,也就是行政机构未发生变化,不存在自发的更名。纵观原著也未发现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件让阴司更名(或者我根本没找到),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阴司的上级管理部门,发生了更迭,从而使组织架构随之变化;或者发生了不知原因的催化不得不变化。可能是前面提及的危机,也可能是其他;但为了适应变化,需要对原先的阴司进行重组,甚至不惜重造一个世界,或者重塑!

为了让我们后面煞有介事的将神话事件与历史事件相对应,需要再次深入原著,甚至尽可能的缩小二次事件的时间跨度,最好能锁定精确的年份。


二.锁定阴司变迁发生的年份,从西游中得到的线索:

1.悟空到达阴司的可能时间:

悟空是什么时候到的阴司?从师父那里被驱逐下山,这是什么时候?完全找不到对应的历史事件。再找,还没有。终于……

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中有一处记载,是向导带着唐僧来到五行山,遇到被压着的悟空。悟空自报家门的时候,提到自己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一个历史标记——“王莽篡汉”。据百科云,王莽新朝的时间在公元9年—23年,时间跨度非常赞了。

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不靠谱工作者,不能就这样草草结案,这里应该继续严谨计算。因为孙悟空从被勾魂至地府与被压五行山下,中间存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跨度可能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回到原著,继续翻阅悟空的游手好闲和上天下海,发现这段时间都非常短暂,唯独重返天界任职齐天大圣至监守自盗蟠桃园后反下天宫的时段比较长,原文借老猴子的话为“百十年”,110年?经过 不想认真思考的强行瞎掰 人为精确的推算,将这段时间定为150年。

再次计算,孙悟空到达阴司的历史时间应为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冠礼,即16岁。公元前127年,汉武帝30岁。始终都是汉武时代。(原作者暗示了啥?)


-----------这里是原文(可省略)-------------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什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这里是原文(可省略)-------------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大圣高叫道:“小的们!我来也!”众怪丢了器械,跪倒道:“大圣好宽心!丢下我等许久,不来相顾!”大圣道:“没多时!没多时!”且说且行,径入洞天深处。四健将打扫安歇叩头礼拜毕。俱道:“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大圣笑道:“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健将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大圣道:“且喜这番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看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踉踉跄跄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也。”


2.唐太宗到达阴司的可能时间:

这个好定位,唐太宗到达阴司的时间,一定是在自己活着的时间,而他的历史时间很容易查询。

百科云:唐太宗的在世时间为公元599年—649年。

还能再精确吗?

能!抬原著。

《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按照生死簿的记载,唐太宗自此应该阳寿已尽,而崔判官就这么自说自话的对生死簿动手脚,于是唐太宗平白多了二十年阳寿。最诡异的是魏征在太宗此事之前就确定唐太宗可以回阳,崔判官这么明知故犯竟然不怕惩罚,十王也明知存在违纪竟然不与纠正,这一切的诡异凑到一起,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

跑题了,回来。

重新计算,因为崔判官给唐太宗多加了二十年阳寿,只要使用唐太宗死亡的时间倒推即可。所以唐太宗到达地府的时间可以精确定位为——公元629年。你还别说,历史上玄奘西行的出发时间恰恰是公元629年的贞观三年,完全吻合。等等,为什么不是原著的贞观十三年?

一些自言自语,可以忽略,与主旨部分无关。

如果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到达的地府,崔判官给他增加了二十年阳寿,那么对应唐太宗贞观三十三年去世。但历史中,唐太宗只活到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对于崔判官新增的二十年阳寿,实际有效的只有十年。那如果是十年是否可能?也不行,因为西游原著的整体设定,师徒四人从大唐出发,历经14年才取经回大唐。唐太宗如果只延寿十年,是见不到唐僧取经归来。所以,崔判官为唐太宗的延寿二十年应该是不虚的,只是唐太宗游历地府的年份,应该不是贞观十三年,可能贞观三年,这个玄奘实际西行的年份更加合适。

如果唐太宗是贞观三年到达的地府,崔判官给他增加了二十年阳寿,那么对应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卡合精准。但对于非常容易查到的皇家历史事件,原作者却疏于核对,给出一个贞观十三年这个年份,非常诡异,考虑到全书笼罩着丹道暗语、谜语暗示、明赞暗讽等各类内容,或许贞观十三年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只是我们还没这个领悟能力去理解。哦对了,西游取经之后,最后还有一章,是讲的少年江流僧为“父”报仇的故事,不要怀疑江流僧之亲中秀才的年份是——贞观十三年。对,你没看错。但另外给了一个线索,干支纪年的“己巳”;贞观十三年,本应是己丑年,不知作者又指向了哪里?


-----------这里是原文(可省略)-------------

言毕,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十王从头一看,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太宗闻言,躬身称谢。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


3.确定神话事件的历史年份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间为公元9年—23年,到达阴司的时间为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27年,在汉武帝的时代;唐太宗到达地府的时间公元629年。可以确定的是,幽冥界是汉朝之际的说法,之后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时间应为西汉中后期至唐太宗前。基本锁定了二个时间点,汉朝和唐朝,事情简单了很多。

但是如果再计算一下,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应该为606-620年,约600年。而原著中一直提及的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时间,存在100年的差额。要么就是古人喜欢四舍五入的约数且整数;要么就是在孙悟空当年之后人间100年,或天界3个月后,还存在一次大闹天宫的事件。跑题,回来。

600年间,为何阴司要重立招牌?或者是怎么的危机,需要阴司必须重组或者重塑?且看下一章。

下一章,我们从史书和道教经文中再次出发,找寻一下汉唐之际的宗教、文化是否又对应的阴司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中阴司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