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我可能不那么能坦然的接受离别!

其实在那之前,我们已经决定留下来了,但是外婆不信,怕我们骗她,非要守在门口。就像小时候农村孩子守着要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样,深怕一个不留神,父母就上了开到门口的汽车,无论再怎么哭天喊地,泪流满地,他们再也不会从车上下来,留下拉扯着奋力向前的你的爷爷奶奶和你自己。

要再见,得再过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留守过的孩子都知道,每一年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无法弥补,但是生活必须要有人负重前行,不管孩子理不理解。

一年的时光总是会让他们忘记离别时撕心裂肺的痛,到来年过年的时间,又巴巴的望着父母回来。过年那几天许是一天中最幸福快乐的时间,不仅因为新衣服,新鞋子和吃不完的零食。

如今巴巴守着我们的外婆,可不就是儿时的我们吗?直到我们都再没有了要离开的迹象,她才放心的进了里屋去了,这外面的天气是真的冷。孩子和老人的孤独不一样,时间也不同,孩子的每一刻都是新生,而老人,却是倒数。

外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和外公这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敬畏自然,勤劳的双手永远都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辛苦劳作,无论收成好坏,从没有旁的心思。从小到老,连县城都不曾去过,最远的地方大概是镇上的集市,年轻时总会在固定的那一天背上满满的菜到街上去售卖,以此获得收益。

虽然每次都不多,但是这样重复的劳作和其他的农作物的收成可以支撑一个家,那也是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骄不躁,勤勤恳恳,是顶朴实的劳动人民,只是千万家中的其中一家。

外公和外婆一生哺育了两个孩子,舅舅和我妈妈,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他的子子孙孙并没有在他们身边长大,而外公也在几年前已经故去。更小一些的时候,寒暑假会回去看她两次,后来都逐渐长大,工作,结婚,生子,能够去到她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依然记得儿时的我,总是瘦瘦小小,最喜欢每一次在街上遇见外婆时,她总是轻轻的问“去我家好不好呀”大概那是还没有上学的年纪,跟着外婆到家,她总能拿出很多在家吃不到的糖,那是独属于我的,没有其他人分享的甜。

那时年轻的外公很凶,总是厉声的呵斥我,现在已经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了,但那是受不得委屈的年纪,每一次被呵斥之后,我就会沿着公路跑,哭着说要回家,由于两边的距离着实较远,外婆总是在后面追着我,从家里追到桥头,从桥头送到河边,一路跟着送我回家。

她顶温柔,从不大声说话,即使是无理哭喊着偏要回家的我,她都会放下手里繁重的农活,一路护送着我。

想来那时绝对是我做错了外公才会厉声教训,但每次回家,我从不会再挨骂,因为外婆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我的成长,不让我因为同一件事受双份的责骂,下一次看到我,又会轻声的对我说“去我家好不好呀”。

后来长大一些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似乎不再愿意和老人家相处,他们总是念叨,觉得很烦,后来外婆的口气便变的小心翼翼,每次都问“什么时候放假?来不来我家呀?”口气依旧温柔,却生怕拒绝。而事实也是,那时经常拒绝她,相比去到外婆家的村子里坐着,好像更愿意和玩伴在其他地方疯跑。

一直到现在,我们更大了,去往了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兴许一年也见不了一次,外婆没有因为我们的远离而跟随,她依然热爱她的土地,不愿意跟儿孙在没有土地的城市生活。她依然是那个辛勤的劳动妇女,八十几岁的年纪屋前屋后依然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只是再也卖不动了。

蔬菜都在长大,而她却一年一年变老,许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过漫长,一年四季的更替从不因谁而迟到一天,尤其是外公故去以后,她越来越小孩,应是越来越孤独。

我们蹦跳着成长,很少会回头看,而长辈永远都追着我们的背影,他们从来不阻拦我们奔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却永远在背后为我们安置一个温暖的家,何时累了乏了,都张开双臂将我们紧紧拥住。

就像小时候外婆带给我的温暖一样,从来都占据着内心的柔软,但是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所有人的关注都在小一辈身上,没有特别的事,很少会关注到老人的老去。

妈妈曾经跟我说“我也很想我的妈妈,但是再怎么想,都没有我想自己的儿女那么重”我是无法体会这样的感觉,但是现如今,妈妈算是能够时常回到外婆身边,外婆早已没了母亲,但是她有儿女,每次妈妈去,她都不让回来,到时有多高兴,回时她就有多难过。

她永远不相信妈妈说的过两天又来。总是假装生气不和妈妈说话,但是当妈妈铁心要走,她也能理解女儿是有自己的一家一业。接受了离别的现实之后,又开始拿出自己所认为好的东西拼命的往篮子里面装,生怕妈妈不要,紧紧的用手按住。小心又倔强的说:

“拿着”

“拿着”

外婆家在村子的深处,农村的木房子格局都大同小异,两间立在堂屋的两侧,外婆家的门刚好对着小路可以看到外面进来的人,如今的路已经变成了较为宽阔的水泥小路,路边有房子阻隔,还有大大小小的树木立在两边,弯弯绕绕也较多,每次妈妈看她离开,起初外婆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端着脸望着她往外走,快看不见的时候,她又跟到弯道处看着,弯道看不见了,又跟到路中间的大石头旁看着···

妈妈说,那一段路,只要回头看,总能看见外婆在不远处蹲着,若是你老是回头看,她便老是跟着,大路的桥头往往是外婆停下的地方,因为大路已经远离了她的土地。谁也不能知道,她到底是立马回去了,还是蹲在桥头看了好久好久···

平常由于上学和工作,我们姊妹几个都不在妈妈身边,她时常去外婆那里,和自己的妈妈作伴。实则离别是人生常态,孩子的远离,是向往更加广阔的天空,为了自己而奋斗,他们的羽翼丰满了,便迫不及待的离开,这时往往老人不会像孩子那般不懂事,哭喊着不让走,他们放孩子自由,希望他们有精彩的生活,圆满的未来。

而留下的,是老人无尽的思念,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因为除了父母,孩子什么都没有,而长大后,似乎孩子又成了父母的整个世界,他们为了孩子,为了生活,缩小圈子,认真的当好父母,孩子大了又向更大的世界出发。

似乎这是大自然孕育和传承的规律,历代向来如此,没有人打破,为人子的人而后也会为人母,他们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孕育出下一代,也这样世代轮回,这是也许是造物主最好的给予。

目前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很多人因为这场灾害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的子女,也是多少人的父母已经离去。在这场战役中,医生和护士,警察,国家等等应在岗位上的人,无私奉献,坚定的守护着所有人,我们应当,致敬每一个生命的守护者。

每天有人离去,也有人降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虽离别是人生常态,我们应该永远向前,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假如疫情过后,希望每一个人适当的回头,看看自己还健在长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倒数的人生一些平常的喜怒哀乐。

当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但是请记住,国在山河在,人在家在,再远,心也有栖息的地方,漂泊的船靠岸后,总有一盏灯在等你回家。

希望疫情过后,我们都不那么能够坦然的接受离别!!!

完结

Ps:本篇开头在上一篇哦,喜欢记得点击关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之后,我可能不那么能坦然的接受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