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杂谈(二)

时间杂谈(二)

 时间在宇宙中是永恒的,时间也是构建起生命的最本质物质。而一个人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是个很哲学的命题。

我最早知道有一部小说叫《金瓶梅》,是上初二的时候,我只记住了名字,语文老师讲这部小说的价值能和《红楼梦》相提并论,可能比《红楼梦》更有研究价值。后来接触到删减本的《金瓶梅词话》,就是有配图的普通世情小说版本,我随手翻过几页,也听同宿舍的舍友谈起过读简易词话本的感受,这些都是求学时代对一部作品的记忆。

再后来在乡下当老师的时候,看作家孙犁的一本文集,他有一篇很长的散文来写他几十年读《金瓶梅》的思考,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来惭愧,我到现在还没读过《金瓶梅》,但我详细认真的阅读了格非写的《雪隐鹭鸶》,总算是对我十几岁就牢记在心的一本小说,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直到今天听了一个讲座是关于明代文化审美的,我才豁然开朗: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奠定《金瓶梅》产生的土壤。但《金瓶梅》最大的遗憾是将人的最终归宿没有交代,就是没有终极关怀,所以到后来的《红楼梦》,对人的终极目标,做了归属,做了价值导向,这就是我十几年前,对孙犁那篇散文记忆的回应。

我现在才明白了孙犁的那一个观点: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从学术而言,正是明代市民阶层的崛起,孕育并产生了《金瓶梅》,而清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伟大的《红楼梦》。

像我这样的半吊子、喜欢文学的人,心里总有一些纠结的执念:对哲学、对历史、对文学、对文化现象等等,都有一个想搞清楚的意思在。最无能为力的是,我只能瞎琢磨,而没有一个机会系统的学习,只能一点一滴的自己去积累和想象。这样的好处是:杂而有生机,不古板,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缺点是:不系统,没有扎实的文史哲学的基础,显得凌乱而碎片化。

从去年到现在,我读了《雪隐鹭鸶》后,就很纳闷:我一个草根,为什么就没有读《金瓶梅》的冲动和积极性?其实在内心深处,是不敢读!我怕那种深深的幻灭感!这正是我疑惑的地方,一部没有终极关怀的小说,如果你阅读了,你找不到出口,你会很长时间的走不出来,就会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在内心里盘旋回绕。而《红楼梦》读过几遍,几十遍,也能找到灵魂的出口。

总要读《金瓶梅》的,只有在精神上做好了准备,就能进入一个合理安排的切口:不要怕,如孙犁那样用几十年的时间来研读一本书,并且记下心得感悟,也是一种治学的方法。最怕的就是人的才情跟不上人的野心,我显然就是这种人,但我会时时警觉,为自己的人生爱好和趣味找到安慰和蕴藉。

人不管是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寻找到慰藉人生精神的艺术,还是不断的通过思考、累积,从想象到本质,从具象到抽象,思想的缜密,都有一个过程。希望在时间的钟摆上,自己能找到自己灵魂自由的归途,也是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的一条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杂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