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读了余华的《活着》,深深被他的文章吸引,于是,又捧起了他写的《在细雨中呼喊》。

        书中写到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发出来的愤怒是在弥留之际。那个叫孙广才的父亲是如何骄傲的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彻头彻尾的无赖。他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绊脚石,他随时都准备着踢开他们,他在妻子生前就已经和另外的女人同居,可是在妻子死后,在死亡逐渐靠近他的时候,他不断地被黑夜指引着,到了亡妻的坟前不断地哭泣着。孙广才的父亲有孙有,他的一生过于漫长,漫长到自己都难以忍受,可是他的幽默总是大于悲伤。

        还有孙光平,孙光林和孙光明,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暂地有过重叠,随即就叉向了各自的方向。孙光平以最平庸的方式长大成人,他让父亲孙广才胆战心惊。而孙光林作为故事叙述的出发和回归者,他拥有了更多的经历,因此他的眼睛也记录了更多的命运。孙光明第一个走向了死亡。这个家庭中最小的成员最先完成了人世间的使命,被河水淹死。当他最后一次挣扎着露出水面时,他睁大眼睛,直视了耀眼的太阳。

        唯一带给过孙光林些许家庭温暖的是王立强和李秀英,和他们诡异的小家。可王立强却出轨并自杀了,李秀英也神叨叨的就随意丢下了孙光林。可孙光林并没有表现出我所期待或者说我所以为的理所当然的痛不欲生,相反,他竟然独自回了南门。他和这本书里的几乎所有的其他孩子,都想到了活下去的办法。

        无法理解这种命运的捉弄,孙光林似乎是那个时代一切不幸的化身。他的遭遇让人心痛,怜惜。是时代将这个孩子折腾的遍体鳞伤,像恶魔一样吸蚀着他身上的营养,使他心力交瘁,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就这样自我消逝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或许多年后他会走出这段阴影,但他走不出这个时代!

        大概那个年代的记忆总是有些灰色调的。有倾听的雨声,有触及到的青草,有闻到的泥土的气息,有看到的无边的令人恐惧的黑暗…细细品味总是可以回到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年代。

        悲剧的结局,往往给人最深沉的感动。抛弃固然可怕,但只要不自我抛弃,你就会永远的被接纳。不要太过奢求,因为人总是难以满足。知足常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