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桓公在位二十七年间,亲自下场跟晋国过了两招,但是结果却不如人意,不仅丢人丢阵还丢了领土。
不过从《左传》的记载中,恰逢秦桓公在位这些年,晋国一直遭受狄人的骚扰,虽然没有造成什么致命伤害,也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晋国的发展,不知道这是不是秦桓公的杰作。个人推测,狄人入侵可能就是造成晋国内部有多股强势势力的存在,从根本上削弱了晋国公族的势力。以上这个推测纯属个人见解。
秦桓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景公继位,景公在位的时间比秦穆公还长,在位四十年。秦景公时代,诸侯之间的故事更加层出不穷,不过关于秦国的却不是很多。
不过从秦景公,这个谥号来看,他这个国君做的应该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打过多少胜仗,也没有做到开疆拓土,不过既然死后能得到景这个谥号,这段时间国内发展应该不是错的。这也为之后秦国即将迎来的乱七八糟的政局,打下了一个比较抗折腾的底子。
《史记》秦本纪中,直到秦景公上位十五年的时候,才记录到第一次出兵。这一次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救郑国,而这一年的主角就是郑国。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就算单独拿出来粗略讲一下少说也要两千字。
还是稍微介绍一下,这几十年间郑国一直处于晋楚之间徘徊。时间长了郑国人一看这也不是办法,于是打定主意要投靠更加强大的晋国,但是如果直接投靠晋国,势必引起楚国的不满。
后来晋国人想了个办法,主动挑起矛盾,他们跑去挑衅宋国,宋国又是老好人,各个诸侯国一看就要去救援宋国。
郑国就趁此机会跟大家结盟,楚国邀请秦国一起讨伐郑国,郑国又跟楚国结盟。郑国一看我是要抱晋国大腿的,你们楚国来了,这不太合适,于是又跑去揍了宋国一顿。
诸侯联军又来揍郑国,郑国又去求和,他们还非常作死的跑去楚国撕毁盟约。直到晋国人来了,郑国才跟晋国结盟。
可能这时候秦景公也回过味来了,想我堂堂大秦,给楚国人当枪使也就罢了,你一个小小的郑国居然敢算计天下诸侯,这还了得。而且秦国和晋国这么多年的恩怨,你郑国居然敢掺和,重点是如果晋国收拢了郑国,晋国的势力必然进一步扩大,这对秦国可不是什么好事。
秦景公决定不忍这口气,于是出兵跟晋国干起来了,晋国轻敌被秦军打了个大败而归。
这时候的晋国在国内各大家族的加持下,实力不容小觑,再次成为霸主,各国对他也都敬重。这一败绩当然不能忍了。
两三年之后,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把秦国给干趴下了。然后过了一年晋国又一代霸主晋悼公就死掉了。晋国换上了晋平公。
又过了七八年,可能秦景公闲着也没啥事,跑去跟晋平公结了个盟。但是过了没多久又背弃了盟约,有可能是秦景公一看晋国现在国内自顾不暇,又跟东方大国齐国关系搞得很僵,所以又觉得跟晋国结盟也没利可图。
至于这个结盟在晋世家中也没找到记载,可能晋国也没当回事吧,以至于秦国撕毁盟约晋国都没啥反应。
这个时候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最高领导越来越不好当了,楚国公子就把国君又给杀了。以下犯上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家也都不把这事当新闻了,而这个公子就是楚灵王。
秦国一直就是这么风平浪静的度过了秦景公的时代,除了发生了一件秦国首富跑路案件,也就没啥别的动静了。
直到秦景公死后,这个首富又跑回来了,这事本身没啥说的。不过这应该也是一个缩影,秦景公这些年应该是一直在整肃国内形势。以上这个推论也是个人推断,并没有史料支持,只是根据经验判断,偷税漏税的首富遇上严打,跑路实在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