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情感:毕加索经典作品《格尔尼卡》艺术展

图片发自App

去看了《战争与情感:毕加索经典作品格尔尼卡艺术展》。展览用42件手稿的真迹版画以及毕加索晚期的一些其它作品,帮助我们了解这幅大师的杰作,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的风格发展。

《格尔尼卡》是一幅具有特别意义的现代艺术杰作。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了这幅巨型壁画,当时毕加索正想创作一幅关于战争题材的绘画。惊闻西班牙小镇的格尔尼卡被希特勒出动的轰炸机夷为平地。小镇上生灵涂炭,令大师悲愤不已,他就创作了这幅《格尔尼卡》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展出。

这幅画结合了大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战争的灾难,民众的痛苦。大师用画笔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由于它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地位,加上长7.76米,高3.49的巨型尺幅,让其成为了艺术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格尔尼卡》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皇后美术馆。这位深爱艺术的皇后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格尔尼卡》,当时请来了全世界各地研究毕加索的专家,他们从原来的画作中对照大师生前的一些手稿,找出了45幅画中的原型。后来为了推广这幅名作,又限量发行了200多套这些手稿的真迹版画。让我们有幸通过展览更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杰作。

以前很多次在画册上看过这幅画,给人的感觉是杂乱,看不懂。似乎形式,构图都无规则可循。昨天听了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才知道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巧构思和仔细推敲的。其实他的构图形式是很古典的,画面正中央,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明暗图像互相交叠。三角形的中轴又将整幅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的图像相互平衡。这是所谓的“金字塔式”构图,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就用过类似的特质。

画面里没有飞机,大炮,炸药这些战争的场景。通过很多支离破碎的身体诠释了战争的苦难恐惧,残暴,呐喊,死亡的阴影透过那些明暗的色调对比,透出了冰冷和绝望的气息。画面中怀抱婴儿的母亲,手握长剑的战士,被长矛刺杀的老马,冰冷锐利的顶灯,还有在长剑旁盛开的鲜花……一系列象征性的图像,是大师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战争的控诉。

通过一幅幅小的版画,我们得以解剖大师在创作是如何巧妙的构图,充满动感的夸张和变形并不是毫无逻辑可言的,细节的描摹不仅强调了重点,也使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拼贴画效果得到了巧妙的连接,虽然整个画面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却异常丰富,厚重。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还必须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

老师说毕加索一生创作了37,000多幅作品,如果按每天画一副推算,这需要100多年的时间。大师高寿虽然活了90多岁,但创作时间也是有限的。想象一下他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师的炼成不仅需要天才,还要努力。向大师致敬!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争与情感:毕加索经典作品《格尔尼卡》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