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没有几道疤,谈什么人生?

前段时间学校迎检,一把手收到的微信通知一个接一个,紧接着咱们这些小啰啰的任务一波接一波。其中有一项是准备迎检材料,需要15~18年开展各类活动的详细资料。三年!?懵逼了。

“嘿,去年咱弄的安全演练方案还有吗?谁朋友圈有没有拍那次照片?”

好,来,翻翻朋友圈。

“呀!这张照片——好熟悉哦。哦这是那个爬山比赛是吧?你看,都快忘了。正是: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哈哈哈同志,啥都没带走啥也没留下,坐等挨批吧。

其实对于这种“留痕管理”我们是无感的,总觉得太形式主义了。咔嚓几张照片就能证明你做了事哦?厚厚的一摞资料就不错了牛逼哦?

一念成执,偏见的力量真是巨大的。我竟差点舍弃了一个好习惯——记录,即把所见所闻所想用外显的形式保留下来。事事要求留痕固然有点形式化,可是如果被它的表面绑架,转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那真是自欺欺人呢。

也许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听到某个令你恍然大悟的观点,暗暗告诉自己要改变,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原点,渐渐淡忘之前有过的决心。又或许看到某个精彩的片段,拍手称快,随之抛之脑后,等到哪一天发现你在处理某件事时记得有个超级合适的例子可以派上用场,绞尽脑汁却也找不回已经被抛弃的记忆。

我在这里便吃过很多的亏。大概就是,没错,我用的是大概。凭着我那神奇的脑子不知道能记得多少坑的位置,这样想想重蹈覆辙那真是正常的耶。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往往会忘了困惑曾经存在过,以至于在未来的某个当口与解决方法失之交臂还浑然不知;要写的主题因缺少素材被扼杀在摇篮里,包括此时写的主题,我也是碰到过很多可以为之所用,能让文章更深刻的素材的,或是忘了出处,或是忘了细节,只好自己默默地挤着牙膏,悔不当初啊。

然而,换个角度想想。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同志,一切尚早,尽早启程,尽快完成过渡。

具体怎么操作呢?

同志,比如个案记录,比如日记,比如读书笔记,今后你就写电子版吧,以后也方便检索。

另外,同志啊,印象笔记用起来啊。里头空空如也,碰到啥就往里塞啊,定时去整理撒。

不想带小本子在身上,那拜托你手机便签用起来呀。最近不是学英文吗?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呀,抽时间好好翻译呀。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社会人身上的疤痕不就是经历的浓缩,那么你在世间几十年是不是也要留下点什么呢?不记录下来,打算交白卷?不可能的,这辈子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上没有几道疤,谈什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