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

前三周的小学教学实践,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来自约定,围圈,愤怒选择轮等教学内容,而是关于惯例的建立和执行。一个班分为两个班以后,留在原班级的同学如何坐,如何安静安全快速地围圈?到图书室的同学需要爬到四楼,穿鞋套,进入教室,下课后要脱鞋套,再下楼走回去,如何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我们成人看似简单的事,一群孩子要做到,真的需要思考和练习。说孩子们不听话,秩序差,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我们得思考下,他们是否清晰并熟悉如何做的具体步骤?他们的执行是自己愿意做,还是不得不做?我们可以迅速解决,告诉孩子们如何做就好。但是,如果把问题交给孩子探讨,会怎样?对于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他们会执行得如何?孩子们将从中学到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是解决问题和自律。那么,在这样的小事上花时间,是否值得?这些能力和品质在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的培养,是否和学几篇课文背几个单词做几道数学题同样重要?

昨天奕敏也观察到,同学们分小组完成任务,出现了争吵,抢夺等挑战,引发了关于小组学习的思考。我也看到有孩子们一开始在争,但很快自己解决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对于自己的成果无比骄傲。

同样的道理,孩子们还在学习如何合作,他们可能会做不好,但是,这不正是机会吗?这些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律,懂得合作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可能更能有所贡献,更可能成功。

你认为呢?

PS,顺便想到女儿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上游泳课,可以脑补下,建立游泳前后的惯例有多不容易。向老师们致敬!孩子们不仅仅学到游泳,各项生活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也随之加强。除此之外,通常学校还要承担安全风险等甚至我们想不到的种种挑战,不得不为学校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