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月21日
主讲:T
今天带着头两天所经历的关于恶意对人的巨大消解,以及存在与正名的巨大诱惑力的感慨和思考进入课堂。很幸运课堂上也很细致的讲到了这两个点。让自己在这个点上有了更多维度的看见和拓展。从心理学的视角去看主体伦理的建构的真是意义非凡哈!
今天的课程的核心内容是:
【本体论认知框架】:主体与精神母体;外在现实与寄生兽式精神俘获。
我们中国儒家思想中提到的:“修身、治国、平天下“。T讲到在”修身“之前首先需要诚意正心。它是修身的基础,也是修身的出发点。我的理解是在诚意正心中,你有一种坚信在里面。这种坚信是开放的、有力量的对于伦理建构的支撑。
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过不堪,如果你还要往前走,那么你就放过自己。否则你很可能就过不去,被他人和自己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在诚意正心的反面,我想到的是恶意与怨念。在课程中T提到:“愤怒太多就会作恶,但是不要去怪他,一定要看恶是怎么来的。破坏你的自尊,本身你就被恶侵犯了,但是当这个自尊真的被破坏了,你就会作恶,你就成为一个恶自体。” 被苦难与恶意浸泡过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恶的自体,继续把这份恶意传递。对于一个家族,这份恶意有着毁灭性的打击。是哈!那些童话故事里面的灰姑娘,首先你得在生命的早期有被爱的经历,从而推动你形成自我的确认。而不是自尊被侵犯后形成的低自尊、怨恨、恶意。
前两天碰到了一个童年时的玩伴,她语言的杀伤力依然如故。已经40多岁的她,依然会用轻快的含笑的语言,来对人的自信和尊严进行无情的贬低和踩踏,一切的美好和荣耀都在她的笑声中消解。在她看来,仿佛世界上一切的美好都不比她好到哪里去,都一样只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毫无价值的存在。 知道她的童年、青少年很不容易。但没有想到对她竟然造成了这么巨大的破坏力。
T:每个都有精神母体,有的人的精神母体是充满恶意的。有的生命体缺乏更多的现实检验能力。幻象就是制造恶的根源。
我对于上面这句话的理解是:当在生命的早期,你被恶意深深的侵犯和伤害。你会出于自我保护而形成防御。而过度的伤害会让你需要过度的防御。这种防御同时也造成了你与世界隔离。长此以往,你开始不能去开放、客观的看见这个世界。你戴上了一双有色的眼镜看世界,于是你对于世界的解读是不客观的,是幻想和臆造的。而早期被侵犯和被伤害的经历让你自然而然对世界充满了恐惧和怨恨,于是这颗充满恐惧、不安全和怨恨的种子逐渐发芽生长......
一个初中男生的案例分享:
事件1:他在邀约一个处得好的女同学时,遭到对方拒绝。理由是“他不值得”时,这位男生,把两个人就这件事的聊天记录发在了QQ空间里,从而达成一种愤怒情绪的宣泄。看似一个小情绪的宣泄的背后,隐藏着低维的作恶。
事件2 :在咨询中,他提到他想弹钢琴,但是很多人都反对他弹。但是他觉着自己就是热爱钢琴。在这个点上T给他看了一个钢琴视频。他看到的第一句话是轻轻的说了一句:“哦,三角钢琴。” 一个低自尊的状态,就会抓住哪怕一点点的卑微的补偿。这与音乐的热爱真的没多少关系。 如果说反对他弹钢琴是一种口头的踩踏。那么他坚持“热爱钢琴”实际上更多是一种幻想性的补偿。实际上没有多少推动力和支撑力能推动他去践行。
全垒打医生案例中:被主任提拔的两位组长,先后自己败下阵来。一位是假证的暴露,急于离开。一位是过于张狂,导致呆不下去,想办法联系新的下家,又事情败露,被同事们看成“叛徒”。相对有才能的主任助理有意迟发的奖金,不关乎钱。而是男人尊严、体面和杀戮。
T:这就是为什么要警惕恶意、对抗 ,这种(无异于)树敌 会给人带来(一种被反扑的)摧毁的势能。
T:那么对于敌人呢?应该怎么办?
戚贤:杀?
T:对敌人的基本态度——毫不留情,因为你留情了,你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糊涂蛋。
中国有句俗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 深入人心。因为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避开了直面”危险“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明辨是非的勇气。逃避与自保过后,被侵犯的后果就只能自己慢慢承受。怨念、卑微感油然而生。自己不想承担风险,让别人承担,那么被侵犯也是在所难免。当然也为反扑埋下了种子。
每个人都有精神母体,有的是成仙式的、有的是英雄主义的、有的是二次元的.......
梦魇孩子的案例中:当咨询师问他想成为英雄吗?他说不想,我想成仙。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英雄主义的男子气概而深表遗憾。但是他没有注意到孩子在后面讲的那一句:“我想成仙,我想拥有魔法。”他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有魔法的。
在一位高中男生的案例中:他认为自己只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太降维了。所以只能选得了,我们国内开得了理论物理的10所左右的大学,大学后一定是出国的,因为国外才有世界顶尖的理论物理研究机构。以及“爱情与学业不可兼得。” 看似坚定的、有原则和规划的表象下面。都是梦幻在支撑,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和推敲,却仍然沉浸其中而却不自知。
成仙式——直觉型的精神母体
英雄主义的核心:世界真的好大!我要勇闯天涯!
二次元式精神母体—— 给人们一个遁入幻想的空间和庇护所。
每一种精神母体都是一种看待世界与生命的不同角度和方式。
T:精神母体都是连接着主体的。主体和本体论来自于哲学。
主体的核心是:功能水平和动力水平。
功能水平: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动力水平:活力、能力、动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动力的深度。
能够持续推动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持续推动你去发现你想发现的东西。
【 外在现实与寄生兽式的精神俘获】
日本动漫:《寄生兽》 中有这样的一种描述: 人类只是一个躯体,精神才是不朽的。
很多2次元的人还在沉迷与表象中。
兽:被使用和驾驭。
人与兽的区别在于:你能辨识出来,你被什么驾驭,你在驾驭着什么?你被什么控制?你在控制什么?
【几个重大的存在性问题】
1、存在就是拥有本体性认知
本质的核心是有意义。本体认知就是理性,理性在反抗虚无。
只要是存在,就是一定在对抗非本质。思考存在的本质。
T:理性的核心就是让我们看到本质与非本质,本质在对抗着非本质。非本质在牵引和制约着本质。本质就是意义。本质就是把意义结构化然后解构。
2、前现代情境中,传统在行动欲本体论框架的联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现代情境——传统
行动欲本体论——不要动脑经,你的行为一定是重复的。 (传统社会没有市场这种说法。)
三代同堂,不要气愤父母带孩子模式。父母的行动欲,固定的、重复、循环的行为模式。
“固有感”——固话、稳定。
父母的僵化和固话——他们思维的不开放,没有弹性。
行为一定比思维低维的。 你所经历的都是被验证的。你稍微走出一点非验证,老人就觉得你有问题。认为你在尝试——弯路。
现代性的核心,就是反传统。
传统创造了事物的固有感。
最厉害的绑架就是——道德绑架,惨烈而动弹不得。
现代社会,个体化逐渐出现。看到道德上面一个很大的建筑。道德上面有什么?道德的上面是伦理。伦理的核心——就是要强化你去明辨善恶是非。已被验证为真实的行为。
3、隔离感,对自己的共情。
T: 如果你的感觉与经验是关闭的,你无法推理出他人的感觉与经验。 最大的隔离——你对你自己都是冷漠的、残忍的、冷酷的。 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狠呢?柔和一点。
这次课,在很多点上对自己的震动和启发都很大,但是要把课程做一个自己的再梳理和呈现,比较难。在本体论与合乎本性我还是不能把它们衔接起来。在课程的内在联系上面,还是不能找到衔接点和切入口。对于《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阅读,是要去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