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沟通目的才算有效沟通

        如果你过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会发现计算机的通信永远要得到对方的确认信息,才算完成通信,而不是只要发出信息就算完成了。这种方式,虽然看似降低了一些通信效率,但是这使得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非常可靠。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却不是这样的,说话的人经常以为把话说完就算完成了通信,并不管对方是否真的接收了其传递的信息,或理解了那些信息的真正含义。我们在单位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王让老李去完成某件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老李根本就没有按照老王的意思去做,或者压根就没有做。并非老李能力不足,或不愿意去做,而是他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是老李根本就没有理解老王的意思。还有一些领导在给下属安排工作的时候,经常对下属说,不要让我说第二遍,下属在没有充分理解他们的意思的情况下就开展工作,最终工作结果完全背离了领导们的期望。事实上,这并非是下属工作能力问题的原因,而是领导的沟通有问题。在工作中,很多时候的争吵和矛盾就是由这样的小误会引发的。避免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时要确认对方理解了你的意思,然后再确认对方是答应了你,还是拒绝了你,无论什么结果,都要得到确认,到此,沟通才算结束。总而言之,沟通时要以确认对方真正理解并接收到了你要传达的信息含义,才算结束。

        既然沟通的目的是要对方充分理解你的意思,那么在表达时,就需要以双方共同认知为基础进行沟通。也就是说,要用对方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老师讲课特别好,无论书本的知识有多难,他们都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理解知识,而有些老师讲课就很差,本来是一些不难的知识点,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反而更懵了,因为我们根本听不明白。后者犯的一个错误在于,他以为学生和他处在同一个认识水平,完全自顾自地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授课,而不是用学生能懂的语言讲述。如果你和与你有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的人讲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举他们熟悉的例子,而不是自己知道,对方完全不知道的例子。我们国家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在与外国人沟通时,非常擅长用对方熟悉的例子给对方讲道理。他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向西方国家的代表说明山东省对中国的重要性(当时日本想通过西方国家的支持把山东省变成它的殖民地),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让西方国家的代表瞬间明白了。顾维钧先生说,孔子对于中国人来说,相当于耶稣对西方人一样重要。西方人一直把耶稣的诞地耶路撒冷作为对地,并且上千年了一直都想要夺回那个地方。山东省是孔子的出生地,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耶路撒冷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他短短的几句话,就通俗易懂地把意思说明白了。西方国家的代表们之所以听懂顾维钧先生的意思,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熟悉山东省和孔子,而是因为他们熟知耶稣和耶路撒冷。这就像好老师讲课,从来都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表达出来,而不是反过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与人有效沟通,要看对象。同样的道理,跟不同的人讲,要用不同的说法。要根据沟通对象的知识背景,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说法。有效沟通的重点不在于证明自己正确,而在于达到沟通的目的。有些人善于辩论,把对方讲得顿口无言,甚至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但是对方事后一想,觉得好像被忽悠了,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沟通其实是彻底的失败。有时候很多人觉得,当时已经把对方说服了,怎么对方没过几天就改变主意了。其实,根本不是对方改变主意了,而是对方根本就没有被说服。在说服别人时,任何的雄辩口才和花言巧语,都永远比不过确定的事实。

        与人有效沟通,切忌啰唆。很多人在沟通的过程中,跟对方讲了一大堆,掺杂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或废话,本来能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事情,非要用十几句话来讲。其实,如果你讲得越多,对方接收要接收的信息也越多,需要处理的信息也越多,最后反而让对方搞不清你要说什么,这样的沟通效果就是零。有效的沟通,就是要用简洁明了的一两句话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

        关于有效沟通,概括一下其实就四句话。

        第一,要以对方听得懂的话来沟通,不要卖弄知识,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

        第二,沟通要以对方的确认为准,不要以为把话说出去了,别人就一定听懂了或接收了你的信息。

        第三,能言善辩不等于有效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第四,沟通要简洁明了,切中要点。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以便对方能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达到沟通目的才算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