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体会---《明朝那些事儿》七(1)班 刘心雨

      我特喜欢《明朝那些事儿》,那本书很精湛,不用辞藻华丽,笔扫千军的词句来写第一自然段。因为可以从精湛这个词上概括这一套书的水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十六位皇帝,十六种不同的金戈铁马,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两百七十六年,浓缩成九套厚书。

      明史亦或是激烈的塞外征战,亦或是暗暗涌动的朝廷内斗,无不彰显出明史的多样性。作者当年明月用活泼清秀的笔锋、婉转的现代语言、深刻的感悟体会,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去评判和挖掘史实。

      朱元璋是明史的创始人,似乎从一三二八年的那个夜晚,一切都开始了。他放过牛,幻想过平淡而又幸福的农民生活;维持生计,做过和尚;只有等到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的火烧眉毛之计,与其等死,不如其战死的猛进------反了;投奔了郭子兴,打败了张士诚,攻破了陈友谅,击退了元军;最后坐上了他不得不坐上的明朝缔造者的皇位。守了皇位三十年,他为了这皇位倾尽了所有,但他也杀了很多人,做错了很多事。

      黄昏,京郊,马场上。回首往事,身子早已不如从前,岁月催人老,曾经的马蹄声、喊杀声和朝堂上的商议声,一同变作轻风,从耳边溜走,那位老人想抓住却再也不能了,迎着最后一丝夕阳,如梦初醒,他似乎回味了过去,也坚信了未来。

      朱棣,逆子还是明君。一直都觉得这个题目耐人寻味,所以借鉴了。第二部的标题就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看完全书后,才得知:他都是。

      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幼年时就展现出热血与拼搏,一个知识分子,但同时也是位活脱脱的“社会青年”。他有一个好侄子,名曰:朱允炆,文艺好学生,风度儒雅,也是日后的建文帝。但他有一个坏叔叔,就在他削藩时,他的叔叔就起兵谋反了,一点都不给侄子脸色看。登基后,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世,将马皇后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而那个在战火中经过痛苦生下他的女子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了。这是逆子!

      攻下南京后,朱棣开启了他的永乐一生,在他四十四时,改北平为北京;四十六岁,派郑和下西洋;四十八岁修编《永乐大典》完成;又亲征了许多塞外国家,征战漠北两次;但在六十一岁那年干了一件错事(我们认为是)------设置了东厂,这是个麻烦的地方,几十年后开始时入侵朝堂,扰乱宫廷。于亲征鞑靼阿鲁台,回京时不慎驾崩。这是明君!

      崇祯作为一代明君,为末代的明朝兢兢业业。摇摇欲坠的江山,被农民起义、满清、阉党,分割的所剩无几,但他还是不断的与恶势力作斗争,最终无力回天,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下……

      明史是说不透的,也是说不完的,各种未解的谜团,如朱允炆的下落、天启年间的大爆炸……只有深入的去研究它,发掘它,真相才会浮出水面。

      说多无益,那就去看《明朝那些事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读书体会---《明朝那些事儿》七(1)班 刘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