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企业机房设计

2009-08-14 14:23

机房是信息系统的中枢,只有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整体机房环境,才能保证系统软硬件和数据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影响。所以,对机房的要求是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管理科学,确保主机、存储及网络等重要设备持续、可靠、安全的运行。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同时还须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机房工程整体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墙体装修、隔断装修、UPS电源、专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地线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监控、消防、报警、屏蔽工程等。

一、机房环境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分为A类、B类、C类三个基本类别。A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B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较严格的要求,有较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C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

1、温度、湿度要求

(1)开机时

温度:设备15~30℃,最佳22℃;工作人员22~26℃,最佳25℃;

湿度:40%~70%,最佳55%;温度变化率:<10℃/H,不结露。

(2)停机时

温度:设备5~35℃,最佳22℃;工作人员22~26℃,最佳25℃;

湿度:20%~80%,最佳55%;温度变化率:<10℃/H,不结露。

2、尘埃:大于或等于0.5∪m,粒子数<18000粒/升,<50万粒/ft;

3、照明:计算机机房内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

4、噪声:开机时机房内的噪声,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应小于70dB(A);

5、电磁场干扰

(1)无线电干扰环境场强。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0.15~1000MHz时不大于120dB。

(2)磁场干扰环境场强。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相当于100e)主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应低于800A/m。

6、防火等级要求: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A、B类安全机房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 等级不应低于TJ16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7、机房内部装修

(1)机房装修材料:应符合TJ16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

(2) 活动地板 :应是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活动地板应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和承载能力,同时耐油、耐腐蚀、柔光、不起尘等。具体要求应符合GB6650《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异型活动地板提供的各种规格的电线、电缆、进出口应做得光滑、防止损伤电线、电缆。 活动地板下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 在安装活动地板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板支脚倾斜、移位、横梁坠落。

8、供配电系统

(1)应设专用可靠的供电线路,计算机系统的电源设备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电电源设备的容量应具有一定的余量。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电源技术指标应按GB2887《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中的规定执行。从电源室到计算机电源系统的分电盘使用的电缆,除应符合GB232中配线工程中的规定外,载流量应减少50%。计算机系统用的分电盘应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从盘到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设备的电缆应为耐燃铜芯屏蔽的电缆。计算机系统的各设备走线不得与空调设备、电源设备的无电磁屏蔽的 走线平行。交叉时,应尽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 计算机系统应选用铜芯电缆,严禁铜、铝混用,若不能避免时,应采用铜铝过渡头连接。 计算机电源系统的所有接点均应镀铅锡处理,冷压连接。在计算机机房出入口处或值班室,应设置应急电话和应急断电装置。

(2)使用半封闭式或开启式蓄电池时,应设专用房间。房间墙壁、地板 表面应做防腐蚀处理,并设置防爆灯、防爆开关和排风装置。

(3)专用地线的引线应和大楼的钢筋 网及各种金属管道绝缘。 计算机系统几种接地技术要求及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符合GB2887 中规定。

(4)计算机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口的指示灯。

9、空调系统

(1)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专用空调设备,若与其他系统共用时,应保证空调 效果和采取防火措施。 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有备份,空调设备在能量上应有一定的余量。应尽量采用风冷式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室外部分应安装在便于维修 和安全的地方。空调设备中安装的电加热器和电加湿器应有防火护衬,并尽可能使电加热器远离用易燃材料制成的空气过滤器。空调设备的管道、消声器、防火阀接头、衬垫以及管道和配管用的隔热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2)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及吊顶上的送、回风口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新风系统应安装空气过滤器,新风设备主体部分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10、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要求

(1) A、B类安全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内、活动地板下、吊顶里、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应设置烟、温感探测器。

(2)除纸介质等易燃物质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11、 防护和安全管理

(1) 防水 :有暖气装置的计算机机房,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应注意对暖气管道定期检查和维修。位于用水设备下层的计算机机房,应在吊顶上设防水层,并设漏水检查装置。

(2)防静电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接地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零地电压小于1V。 注:接地是防静电采取的最基本措施。 计算机机房的相对湿度应符合GB2887中的规定。在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可采用静电消除剂和静电消除器。绝缘体静电位:<1KV。

(3)防雷击 :计算机机房应符合GB1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防雷措施,应装设浪涌电压吸收装置。

(4) 防鼠害:机房内的电缆和电线上应涂敷驱鼠药剂, 计算机机房内应设置捕鼠或驱鼠装置。

(5) 安全管道 :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和监视规程。

12、其它设备和辅助材料

(1)计算机机房使用的磁盘柜、磁带柜、终端点等辅助设备应是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采取防火、防潮、防磁、防静电措施。

(2)计算机机房应尽量不使用地毯。 计算机机房内所使用的纸,磁带和胶卷等易燃物品。要放置于金属制的防火柜内。

二、建筑部分

1. 整体要求

(1) 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彩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2) 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械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4~3.0M。

(3) 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M2设计。UPS电源室的楼板荷载可按8.0~1.2KN/M2设计

(4) 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5) 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技术竖井。

(6) 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风口、火灾控测器及喷嘴等应协调布置,并应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7) 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8) 机房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

2. 墙面

近年来,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材料做墙面:金属复合壁板、铝塑板等。上述两种材料施工后,所见到的墙体表面相似,均为金属漆面。只是基层结构不同而已。

金属复合壁板是由彩色钢板(0.7毫米)做好50毫米厚的箱型凹凸的板材。其内部垂直粘贴50毫米的优质岩棉。安装时,在顶上和地面先安装马槽,然后依次把壁板推入后固定。其表面为钢板漆面,安装后接口缝隙小于1毫米,美观、整齐,缝隙均匀。该壁板又常常用在洁净室,隔音、保温、密封效果好。该墙体有配套的金属壁板门,精致、美观。

铝塑板墙面也是由骨架和面层组成。骨架有两种:一种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另一种采用15毫米中密度板,宽150毫米,间距150毫米。中密度板调平后粘贴三层板。在刷涂防火涂料后,作为骨架基层。基层形成后,两面刷胶,晾干后,将铝塑板粘贴牢。铝塑板粘贴时,留缝隙3毫米,注玻璃胶。铝塑板墙面表面为铝板漆面。该种隔墙优点是价格适中,安装方便。缺点是缝隙注胶时难度较大。

墙面处理最经济的方法是直接对墙面进行基础处理后(轻钢龙骨石膏板墙),喷涂以高级乳胶漆进行装饰。这种方法既可基本满足电脑机房基础建设技术上的 要求,也可节约大量的投资。但必须指出的是各项技术指标和外观效果均大大逊于前三种方法,耐久性也较差。

3. 吊顶

机房内的吊顶装修具有以下作用:

(1) 布置通风管道及新风机、排风机等设备

(2) 安装固定照明灯具及走线

(3) 安装各类门禁、监控、通讯线路

(4) 安装固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

(5) 安装固定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管道

(6) 增强计算机房内的保温效果

(7) 增强计算机房内的洁净度要求,防止灰尘下落

(8) 也有许多情况利用天花内空间作为回风用

在选材时要考虑重量轻、防火、吸音、保温隔热等要求。

计算机机房吊顶板表面应平整,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其边缘应整齐、无翘曲,封边处理后不得脱胶;填充顶棚的保温、隔音材料应平整、干燥,并做包缝处理。按设计及安装位置严格放线。吊顶及马道应坚固、平直,并有可靠的防锈涂复。金属连接件、铆固件除锈后,应涂两遍防锈漆。

吊顶上的灯具、各种风口、火灾探测器底座及灭火喷嘴等应定准位置,整齐划一,并与龙骨和吊顶紧密配合安装。固定式吊顶的顶板应与龙骨垂直安装。双层顶板的接缝不得落在同一根龙骨上。

天花内所有顶棚及柱面均应涂防尘油防尘。

4. 隔断墙

机房的隔墙推荐采用发纹饰面玻璃隔墙。玻璃隔墙在机房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最初的玻璃隔墙是在木隔墙上安装固定玻璃窗,然后在八十年代初期大量采用铝合金玻璃隔墙。九十年代初期不锈钢饰面大玻璃隔墙在机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隔墙配合以不锈钢无框×××,采用12毫米厚玻璃,安全、牢固,壮观气派,透视效果极好,衬托了机房宏观形象。玻璃隔墙的优点确立了它在机房中的地位。在玻璃隔墙实际使用中,最初用做饰面的不锈钢镜面板尽管外形靓丽,但终因易产生眩光而逐步淘汰,代之以发纹不锈钢饰面。

机房外围界墙及防火隔墙建议在土建施工中采用轻质土建隔墙,并两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如机房不适宜做土建隔墙,可以采用轻钢龙骨苍松板隔墙(内镶岩棉)。其强度、表面硬度和防火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且保温、隔热、隔音,是轻质隔墙中的理想材料。其墙厚度约为100毫米。

5. 地板

机房敷设活动地板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在活动地板下形成隐蔽空间,可以在地板下敷设电源线管、线槽、综合布线、消防管线等以及一些电气设施(插座、插座箱等);其次,由于敷设了活动地板可以在活动地板下形成空调送风静压箱。此外,活动地板的抗静电功能也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应符合国标GB6650-86《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1)全封闭地面保温

为防止机房地面起尘、潮湿和机房下层顶部发生冷凝结露的现象,有必要对机房地面进行全封闭地面保温处理。其做法是先是在地面涂上沥青油防潮,再把保温板铺于地台上,保温板面加上一层铁丝网,后再铺上一层25mm厚的水泥,并于水泥面上涂上防尘涂层。

(2)机房地板

防静电地板有:木质地板、铝合金防静电地板、钢质地板和复合地板。

异形地板包括:风口地板、走线地板、地源插座安装地板和净化地板。

(3)架空地板工程

抗静电地板安装时,同时要求安装静电泄漏系统。铺设静电泄漏地网,通过静电泄漏干线和机房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端子封在一起,将静电泄漏掉。

活动地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A)抗静电活动地板板面;B)地板支承系统,主要为横梁支角(支角分成上、下托,螺杆可以调节,以调整地板面水平)。活动地板的理想高度在18-24英寸(46-61cm)之间。地板规格主要为600*600毫米。

6. 其它

机房门一般使用防火门,防火门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不锈钢材质;另一种为钢材漆面。

另外,机房的窗帘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使用防火材料制作的窗帘。

7. 参考规范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防雷》(IEC1024-1:1990)

《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ITU.TS.K21:199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三、 电气部分

如果说计算机房的装饰是人的面貌,那么计算机房的电气系统就是心脏,只有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才能保证计算机房中的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1

1. 机房配电系统

(1)概述

1)机房供配电系统应为380V/200V、50HZ,计算机供电质量达到A级。

2) 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

3) 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设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4) 机房配电系统所用线缆均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及阻燃交联电力电缆,敷设镀锌铁线槽SR及镀锌钢管SC及金属软管CP;

5) 机房配电设备与消防系统联动;

(2)供配电方式为双路供电系统加UPS电源及柴油发电机设备,并对空调系统和其他用电设备单独供电,以避免了空调系统启停对重要用电设备的干扰。供电系统的负荷包含如下方面:

服务器功率 
单台服务器功率 ╳ 服务器台数 = 总功率 
UPS总功率: 
一般采用n+1备份方案,亦即并联UPS台数多加壹台,以防止某一台机组出现故障。 
目前UPS效率均在90%以上,故按照服务器总功率可以计算出UPS的总KVA数。 
工作区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负荷: 
工作区面积╳200~250 kcal/hr /m2 = 总的空调所需制冷量 
按上述数据即可确定精密空调的数量,同时亦可确定空调所耗费电功率。 
其它用负荷 
由上可以计算出一个机房所需的用电负荷总功率。 
(3)配电柜

1、选用自动的空气开关。

2、配电柜的供电回路数,足够设备的使用并考虑到设备的扩充。

3、设有应急开关,当机房出现严重事故或火警时,能立刻切断计算机系统的电源。

4、配电柜设置电压表,以检查供给计算机的电源电压,并设置转换开关能随时检查三相电压的不平衡情况。

5、配电柜设置电流表,以便检查供给计算机的电源电流。并设置三块电流表,以随时可检查三相电流的不平衡情况。

6、各路电源设有指示灯,指示通断。

7、装有报警系统,如过电流报警、接地电阻报警、漏电流报警、频率报警。
(4)插座

机房内用电插座分为两大类,即UPS插座和市电插座。机房各工作间均留有备用插座安装在墙壁下方供设备维修时用。

(5)电线电缆

机房内的电线电缆除具备相应的载流量以外,还要考虑到线缆阻燃特性等要求。

电线电缆选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电缆型式:机房内所用电缆全部采用优质阻燃电缆

2)导线截面选择: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导线长时间允许温升及导线机械强度等因素进行选择,载流量留有备用能力,以备将来扩容。

3) 机房内所有电缆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于地板下或天花内。

4)为方便查线,每回路电缆两端均加以标记。

(6)线路敷设

1) 机房内所有动力电缆均在活动地板下或天花内通过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

2) 供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线由UPS输出配电箱出发供电至计算机设备专用分支配电屏,然后再由分支配电屏送至各计算机设备的供电插座。

3) 天花照明电源线在天花吊顶上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然后就近经软管敷设至灯具。

4) 一般插座和照明开关电缆通过镀锌金属线槽敷设,再经镀锌钢管敷设至各固定插座和开关。

5) 为防止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并防止电磁干扰,机房内所有金属线管、线槽、电气设备外壳等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都可靠接地。

(7)备用电源

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是作为特别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应满足的运行方式为:正常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应始终处于准备发动状态,当两路市电均终断时,机组应立即启动,并具备带100%负荷的能力。任一市电恢复时,机组应能自动退出运行并延时停机,恢复市电供电。机组与电力系统间应有防止并列运行的连锁装置。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应按照用电负荷的分类来确定,因为有的负荷需要很大的启动功率,如空调电动机,这就需要合理选择发电机组容量,以避免过大的启动电压降,一般根据上述用电负荷总功率的2.5倍来计算。

2. 机房UPS电源配电系统

UPS一般分为后备式、线交互式和在线式三种,各种方式的UPS性能比较如下:

(1) 后备式对市电的各种污染抑制能力有限,并且只能起到断电保护作用,其优点是价格便宜。

(2) 线交互式在后备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稳压功能,因此当市电电压在一定规范内波动时可对输出电压进行自动调节,使其趋于恒定。当市电超出该波动范围时,交互式UPS将自动转换为蓄电池供电的逆变器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抑制市电污染的能力比后备式强。

(3) 在线式在工作时,市电经过交流——直流——交流的变换,能真正做到市电与负载的隔离,可使负载得到是真正无污染、无间断的电源。

在选择UPS类型时,应考虑当地电网质量和负载的重要性等多方面因素。

计算机设备(特别是显示器)每台都带有微量的漏电。UPS输出配电箱内每个回路都装设独立的漏电保护开关,当有漏电现象时,仅切断有漏电现象的回路,避免总输入断路器跳闸,同时可保护机房内计算机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3. 辅助供配电系统

为防止机房内辅助用电设备在运行时可能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干扰,一般将计算机系统中的辅助设备用电自成系统,称为辅助供配电系统。计算机系统中的辅助用电设备主要包括各类空调、照明灯具、维护设备以及辅助插座等。

辅助插座主要有以下作用:

1. 为计算机的通用测试设备提供临时电源

2. 为临时局部照明提供临时电源

3. 为清扫机房的吸尘器等设备提供临时电源

这些设备通常采用单相电源,电压为220V。这样每个辅助插座至少应具有二孔和三孔各一个,总容量一般小于15A,每12-15m2左右设置一组。在机房内通常将该类辅助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下或利用暗线安装在墙上。

4. 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

机房照明系统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类。

照明灯具采用嵌入式安装。事故照明用备用电源自投自复配电箱,市电与UPS电源自动切换。 
灯具内部配线采用多股铜芯导线,灯具的软线两端接入灯口之前均应压扁并搪锡,使软线与固定螺丝接触良好。灯具的接地线或接零线,必须用灯具专用接地螺丝并加垫圈和弹簧垫圈压紧。 
在机房内安装嵌装灯具固定在吊顶板预留洞孔内专设的框架上。灯上边框外缘紧贴在吊顶板上,并与吊顶金属明龙骨平行。 
在机房内所有照明线都必须穿钢管或者金属软管并留有余量。电源线应通过绝缘垫圈进入灯具,不应贴近灯具外壳。

照度选择:

主机房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要求,照度为400Lx;

电源室及其它辅助功能间照度不小于300Lx;

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大于1Lx;

应急备用照明照度不小于30Lx.;

5. 参考规范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四. 空调新风系统

1. 机房空调系统

(1)机房环境特点:

机房中的设备在运行中散热量大而且集中,散湿量极小。即机房设备散热量的95%是显热,热量大,湿量小,热湿比极大。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处理可近似作为一个等湿降温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焓差小,要消除余热必然是大风量。此外,因为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需要空调系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运行。

同时,根据机房的围护结构特点(主要是墙体、顶面、地面,包括:楼层、朝向、外墙、内墙及墙体材料,及门窗型式、单双层结构及缝隙、散热)、人员的发热量,照明灯具的发热量,新风负荷等各种因素,计算出计算机房所需的制冷量,因此选定空调的容量。

数据中心机房空气环境设计参数:

夏季温度
23±2℃
冬季温度
20±2℃
夏季湿度
55±10%
冬季湿度
55±10%
洁净度
粒度≥0.5μm
个数≤18000粒/分米3
湿度变化率
≤5℃/时

(2)机房的环境是靠空调机来实现的。但是,保证机房的洁净度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机房要密封墙体围护结构清洁。

第二,机房要保持正压,防止脏空气侵蚀。新风做到两级净化,即初效、亚高效过滤器,从而使输入机房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第三,空调机设中效过滤器,并定期更换,从而保证机房循环中不断对空气净化。

该方案设计可以保证,空气洁净度达到国标要求。

机房专用空调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送风方式。

(3)其它说明
空调室外机与内机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能大于25m,若其安放位置高于内机,则垂直高度不能大于15m,反之,则不能大于5m。
l为满足空调机加湿用水需求,如果当地水质较硬,空调机进水需做软化技术处理。大楼如有中央空调机组,其用水如已做软化处理且符合机房专用空调厂商要求,可直接引用,以节约造价。否则需另加装软水器。
空调机要有完整的上下水系统,以满足加湿器和除湿器的需要。管路敷设位置需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并且下水管的直径和坡度应足够大,以免管道堵塞。
每个空调机下部均应设防水堰、地漏、下水管,以便在空调加湿器漏水或水管破裂后,保证机房内设备和设施的安全。

2. 机房新风系统

机房新风换气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二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机房有更好的洁净度。

机房新风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因为机房内总的送风量大,新风量偏小时,将造成机房内空气中新鲜空气含量少,氧分压力偏低,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而新风量偏大时,能源消耗太大。

新风机可以根据机房建筑结构的特点灵活地设置在主机房、空调房及各辅助性房间。机房新风系统设计推荐利用天花暗藏新风系统的形式。因为:

a. 机房新风系统设备选用暗装天花式新风处理机,安装于天花板内,不占用机房可用空间。

b.室外新风在进入机房之前先通过新风机进风口侧风管上的初效和中效两级过滤网进行过滤,再引至新风机进行制冷经送风管送至室内格形出风口为保证新风进入机房的清洁度,其出风口靠近恒温恒湿精密空调机组的回风口。

c.新风机处理后的新风还未达到机房要求,为此这些新风再经过机房专用空调进行处理,最后送入地板下静压箱。

d. 新风机进风管上设计有电动隔离闸,它和消防讯号联锁。有火灾发生时,电动隔离闸将自动关闭,防止灭火气体沿新风管排出室外,减弱灭火功能。

五. 监控系统

1. CCTV图像监控

机房CCTV监控系统是建立机房安全防范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24小时监视并记录下机房内发生的任何事件。图像信号应保持24小时录像,录像方式可采用硬盘录像,也可采用传统的录像系统。闭路电视控制系统最好有视频动态报警功能。同时如果具有视频远程传输功能,即通过Internet、ISDN、局域网或电话线将监视信号传输到远程客户指定的地方,在使用时将会更加方便。
(1) 监控布点 机房中有大量的服务器及机柜、机架。由于这些机柜及机架一般比较高,所以监控的死角比较多,因此在电视监控布点时主要考虑各个出入口,每一排机柜之间安装摄象机。如果在各出入口的空间比较大,可考虑采用带变焦的摄象机,在每一排的机柜之间,根据监视距离,配定焦摄象机即可。如果机房有多个房间的话,可考虑在UPS房和控制机房内安装摄象机。 
(2) 产品选型及技术要求 
电视监控系统图像信号应满足图像信号技术指标表中的要求

复合视频信号幅度:(1±0.3)V(峰-峰) 
黑白电视水平清晰度:>=350TVL 
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270TVL 
黑白电视灰度等级:>=8 
信噪比:>=38

一般情况下,定焦摄象机在光照度变化大的场所应选用自动光圈镜头并配置防护罩,在光照稳定光源充足的地方,用固定光圈镜头可降低成本。

2. 门禁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要区域设备和资料的安全,便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对进入这些重要区域的人员实行各种方式的门禁管理,以便限制人员随意进出。

系统主要通过在各出入口安装读卡机及电控设备,自动控制大门开关。系统形成一个总体网络,可以全面掌握出入口的运行状态,了解来访者的身份,并为迅速排除治安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1. 门禁系统要求安全、可靠,符合消防技术要求;在断电时,大门为开启状态;大门开启,响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或电锁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应有应急钥匙可将门打开。
2. 大门开启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要求小于1秒,整个系统在高峰开门时,最大延时不能超过3秒。
3. 在系统或读卡器出现故障时,应能及时、方便地开启大门。
4. 对每个工作人员可进行开门权限设置,包括开启的大门和开启的时间。
5. 对所有的出入信息,可随时地按时间、大门、人员进行查询和统计。
6. 可以实现多人开锁功能。

7. 全套系统最好有备用电源。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机房的进出入大门里安装被动红外探头,设防其间所有非正常开启将立即触发报警。

3. 环境监控系统

(1)安装漏水检测系统

      机房的水害来源主要有:机房顶棚屋面漏水;机房地面由于上下水管道堵塞造成漏水;空调系统排水管设计不当或损坏漏水;空调系统保温不好形成冷凝水。机房水患影响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机房运行瘫痪。因此,机房漏水检测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施工时对水害重点注意外,还应安装漏水自动检测报警系统。

(2)安装温感、烟感报警系统,以避免火灾。

(3)安装温度、湿度计,以便于检查。

4. 参考规范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5176-92)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程序要求》(GA/T75-94)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技术》(GBJ232-82)

六. 消防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包括智能火灾报警控制主机,用于集中报警及控制。 
消防控制中心外围报警及控制包括光电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组合控制器和气瓶等。

采用FM200气体灭火系统,设置烟感及温感。当有火情时,烟感报警,同时室内声光讯响器报警,保护区内人员开始疏散,当温感报警30秒后,开始向保护区喷气,同时保护区门口的放气指示灯点亮,警告人员不得入内。如在火情时,报警系统出现故障,可通过保护区门口的紧急起停按钮,手动按下进行人工放气。如出现误报警状态,也可通过该按钮,停止向保护区放气。

参考规范

《FM2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七. 防雷系统

1. 防雷工程

(1) 雷电损害电子设备的途径

直击雷:

闪电直接击中架空在野外或山上的电源线,电话线或天线上,雷电能量非常大,严重时会导致线缆融化,设备的元器件烧焦,炸裂,雷电高压沿线路直接***设备,造成设备损坏。

感应雷:

在雷电放电过程中,无论是云对云、云对地之间放电都将产生强大的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在临近的架空线路、接地线路和导体上产生感应过电流和过电压,当耦合到电子设备上时,可直接击毁设备。这种由雷电引起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统称为感应雷。感应雷一般没有直击雷那麽猛烈,但因其是通过静电感应和磁感应产生作用,故可在较大范围内多个局部同时发生雷灾。感应雷发生的概率大大多于直击雷,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等常因动力线,网络通讯线感应过压或过流而损坏,故对计算机类设备而言,感应雷的危害往往大于直击雷。

雷电反击:

当前建筑接闪器(避雷针、网,带)接闪雷电时,在强大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网泄放大地的瞬间,引起建筑物附近地电位急剧变化,通过各分立接地及接地线引入高电位,对设备造成反击而损坏。这种情况相对于前两种雷击发生较少,但对设备损坏最为严重。

(2)线路防雷

1)在动力室电源线总配电盘上安装并联式专用避雷器构成第一级衰减。

2)在机房配电柜进线处,安装并联式电源避雷器构成第二级衰减。

3) 机房布线不能延墙敷设,以防止雷击时墙内钢筋瞬间传导墙雷电流时,瞬间变化的磁场在机房内的线路上感应出瞬间的高脉冲浪涌电压把设备击坏。

(3) 地极保护器

大楼防雷接地系统与计算机直流地系统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接地系统。当有雷电流泄入大地时,由于防雷接地电阻的存在会造成电位上升至远高于大地电位,而此时直流地仍是大地电位,这时机房内将会因两接地系统电压差过高而毁坏设备,这种现象称为地电位反击。

为防止地电位反击,设计机房工程方案时在机房入口处的直流地和防雷地间安装了一套独立地极保护器。该独立地极保护器使两个接地系统在雷电期间合二为一,两个接地系统电压差为零。非雷电期间,两个接地系统独立运行,确保直流地不受干扰。

2. 接地系统

(1)机房设有四种接地形式,即:计算机专用直流逻辑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

(2)接地系统的选择
计算机的各种不同机型对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值及接地方式的要求各异。为了避免对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干扰,宜采用将多种接地的接地线分别接到各接地母线上,由接地母线采用一根接地线单点与接地体相连接的单点接地方式。由计算机设备至接地线的连接导线应采用多股编织铜线,且应尽量缩短连接距离,并采取格栅等措施,尽量使各接地点处于同一等电位上。
机房接地方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直接关系着抗干扰的效果。具体形式如下:
1) 点接地系统:将计算机中的接地信号接到机房内的活动地板下的逻辑地网上,再将地网单点与总接地装置或接地端子箱作金属连接称为一点接地系统。其特点是有统一的基准电位,相互干扰减少,而且能泄漏静电荷,容易施工又经济,所以规范推荐这种一点接地系统。 
多个计算机系统中的接地系统,除各计算机系统单独采用单点接地外,也可共用一组接地装置。为避免相互干扰,应将各计算机系统的接地母线分别采用接地线直接与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体相连接。
2)混合接地系统:在计算机内部的逻辑地、功率地、安全地在柜内已经共同接到一个端子上了,所以在设计时,只将此端子和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即可,由于相互干扰一般不采用。
3)悬浮接地系统:电子设备或计算机内部部分电路之间依靠磁场耦合(例如变压器)来传递信号,整个计算机设备外壳都与大地相绝缘,也就是悬浮。或计算机内部各信号地接至机房活动地板下与建筑绝缘又不与接地体相连的铜排网上,安全地接至总接地端子或接到专用线PE线上。                                                
悬浮接地的抗干扰性比较差,所以新规范计算机信号系统不宜采用悬浮接地。
计算机的逻辑接地系统与防雷接地应该相距20米以上,这是很困难的,因为建筑物供电系统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一般是合一的,推荐电阻不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通常有许多组接地装置,相距不过20米,建筑物密度往往也比较大,所以很难把计算机的逻辑地接与防雷接地分开做。但有条件时尽量满足此要求,否则采用综合接地方式 (各种接地分别接至统一的综合接地极)。

在接地系统中,用接地电阻来表示与大地结合好坏的指标。在《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中规定如下:

a. 计算机系统直流地接地电阻的大小、接地以及诸地之间的关系应依不同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要求该电阻不应大于1Ω。

b.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计算机系统接地以接地电阻越低越好。

八. 综合布线系统

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线缆和连接硬件等必须符合CESC72:95、ISO/IEC 11801:1995、ANSI/TIA/EIA-568-A:1998、ANSI/TIA/EIA-568-A-1:1997、ANSI/TIA/EIA-568-A-2:1998、ANSI/TIA/EIA-568-A-3:1998、ANSI/TIA/EIA-568-A-4:1999及ANSI/TIA/EIA-568-A-5:1999的规定。
2. 通信路由及空间的设计可参照ANSI/TIA/EIA-569-A:1998执行。
3. 综合布线用于通信及办公自动化时,每个工作区必须配置两个以上信息端口,其中至少有一个5类信息端口(5类布线子系统)。
4. 综合布线在各配线区必须实行交叉连接(跳线)(I/O设备除外)。
5. 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基本链路的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线缆的类别必须与信息端口兼容。
6. 垂直布线子系统可采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缆。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500m,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必须小于或等于90m。
7. 水平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设两个以上水平布线子系统,某些规模较小的布线系统可不按楼层设置水平布线子系统或仅在楼层配线架进行垂直布线与水平布线的转接。垂直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垂直布线子系统。
8. 建筑群布线子系统中,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采用光缆布线时,多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500m,单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2500m。
9.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屏蔽措施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方法可参考GBJ79-1985、ANSI/TIA/EIA-607:1994执行。单独设置接地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或等于4Ω,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或等于1Ω。对于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必须保证整个布线系统的屏蔽层全程连续,任意两个接地点的电位差必须小于或等于1Vrms,否则应采用光缆或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
10. 综合布线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的接口位置、必要的设备和所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通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可参照ANSI/TIA/EIA-606:1993执行。
13.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各配线架双绞线电缆与配线连接三硬件交接处必须有清晰、永久的编号。信息端口与它在相应楼层配线架内交接处的编号必须一致,上一级配线架与下一级配线架内相应交接处的编号也必须一致。信息端口与电缆的类别也应标明。
14. 不同区域的双绞线电缆配线架应根据不同用途标柱不同的色标。色标必须清晰、永久,便于区分。整个系统的色标必须一致。
15. 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也必须编号。上下级配线架内相应端口的编号必须一致。光缆类别(多模或单模)也应标明。
16. 当配线区位于楼层电信间时应对配线架和其他配线连接硬件采取防尘措施。
17.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指的是竣工文档。包括系统图、信息端口分布图、各配线架布局图、路由图以及传输性能自测报告等。
18. 综合布线系统图
综合布线系统图反映整个布线系统的基本情况。如光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根光缆的芯数;垂直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楼层水平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信息端口数;各配线架在建筑中的楼层位置、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系统的接地位置和每楼层配线间的接地位置。
19.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分布图
分布图反映每楼层信息端口在房间中的位置、类别及编号。不能使用的信息端口位置也应予以标出。
20. 综合布线各配线架布局图
布局图反映各配线架双绞线电缆数量、类别;配线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进出线位置、编号及色标;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的编号、连接硬件的数量、光纤的数量、类别。若已作跳线则应反映跳线的走向。
21. 系统路由图
路由图反映路由的类型、接地情况、路由在楼层间楼层内的走向及其占用情况。
22. 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自测报告
自测报告应反映每个信息端口其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垂直电缆的每一对以及光缆布线的每芯光纤测试通过与否的情况。测试未通过的应在自测试报告中注明。
23.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资料必须按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参考规范

EIA/TIA568

EIA/TIA-TSB-36

EIA/TIA-TSB-40

IEEE80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1:95

×××通信行业标准ISO/IEC11801:1995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