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1921年5月31日这天说起,一个黑人小男孩坐在空荡荡的电影院里,荧幕上播放的是一部叫《Trust In The Law(相信法律)》的黑白电影,画面里的主角黑人法警巴斯·里弗斯英勇抓捕坏人,并于影片结尾激昂地说出:我们要相信法律!
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在了台下的小男孩的脑子里,他也激动地喊出:相信法律!
这时候小男孩的父母慌张地跑了进来,抱着孩子离开,画面转到了影院外面,硝烟弥漫,还有凌厉的惨叫和呼救声。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图尔萨大屠杀的那一天。俄克拉马荷州的白人至上组织也就是3K党闯进了一个黑人社区大肆屠杀黑人居民,死300人,伤800人。事情的起因是媒体造谣一名19岁的黑人擦鞋工迪克·罗兰性侵了一名白人电梯操作员,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种族冲突。
(3K党聚会)
(浓烟滚滚)
(一片废墟的黑人社区)
回到故事中的那个黑人小男孩,他被父母塞进一辆运货的马车中逃出了图尔萨,最后马车也在城外遭袭,但小男孩和车上的另一个黑人女婴幸免于难,他抱着女婴最后一次瞭望着火光冲天的图尔萨。
而接下来的30年代~80年代的50年间,便是漫画原著《守望者》发生的时间线。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大萧条,二战,越战,冷战。由蒙面义警们组成的“民兵”组织活跃于这一时代背景中他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诉求,也对这个时代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个人的行动都符合这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点:
罗夏代表了底层民众黑白分明的是非观,以及对于绝对正义的朴素追求。
丝鬼二代和夜枭二代则代表了富裕阶层对社会问题的回避和软弱性。
曼哈顿博士则代表了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分明对时代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却又不自知和冷漠。
法老王代表了精英群体心怀时代重任的强烈责任感,同时又冷酷无情。
这个故事的导火索是由"喜剧演员"这个在末日狂欢的享乐主义者来引燃。是的,喜剧演员从来都没有在这个时代占有一席之地,他只是一个拿钱办事的雇佣兵,而哪个时代都不缺干黑活的人。
在冷战,越战,核阴影的笼罩下,这些人的特点犹如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
这便是守望者漫画所表达的时代众生相。
《守望者》这部作品总是紧跟当前的社会政治时事。就如前面所讲,原著的大背景是冷战,而在当前《守望者》的剧集中,大背景则是当前美国愈发激烈的种族问题。
原著中作者留下了一个谜题,那就是在30年代出现的第一个蒙面义警:兜帽判官的身份一直是一个迷。正是兜帽判官打击犯罪的举动被报纸报道才引发当时蒙面义警的风潮,很多人为名或为利都纷纷加入了蒙面打击犯罪的队伍,但是他们的身份都是公开的,只有兜帽判官始终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最后消失了...
还记得那个在图尔萨大屠杀中幸存的黑人小男孩吗?他和很多黑人一样逃离了南部,来到了芝加哥,给自己取名威廉·里弗斯,或许他还始终坚信着电影里黑人警长里弗斯的那句“相信法律”吧,他成为了他那一批进入警队的唯一的黑人,在一群白人警察中间,他显得格外扎眼。当然,他的之所以能够加入警队,也是出于警队形象和宣传上的需要。
在授衔仪式上,白人局长故意略过了他,由他的黑人副手给里弗斯授的衔。
在一次日常巡逻之中,一个白人胖子在光天化日对一个黑人的店铺放火,里弗斯将其逮捕之后他非常嚣张,说:你最好把我放了,不然你会惹上麻烦。果不其然,送回警局之后,他的白人同事马上接手,不久就给放了。里弗斯很愤怒,追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这是我们白人的事情,你个黑鬼最好不要管。
里弗斯的不依不饶最终也差点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一天晚上,他的白人同事们在小巷打了他闷棍,套上头套带到城外,用绳子把他绞在树上,在快要咽气之时,他们切断了绳子,在此警告他:我说过黑鬼不要管我们白人的事情,这是最后一次的警告。
里弗斯衣衫褴褛,满脸是血,脖子上还挂着那条差点夺了他性命的麻绳,亦步亦趋地往家里走。此时,他的忿恨,悲伤,不甘和泪水夹杂在了一起,惨死的父母,差点被绞死的自己,他恨透了这些白人至上主义者。他还能否相信巴斯·里弗斯警长的那句话:我们要相信法律。
这时他所经过的小巷里传来了呼救声,几个劫匪正在对几个姑娘行凶。此时他动摇了,“相信法律”,而法律照不进这个漆黑的小巷。最后他还是冲了上去,不过这时他套上了那个还没扔掉的黑色头套。
他依然相信正义,相信法律,但是在那个时代的美国,他的肤色不允许他做为一个警察来执法,于是,他就戴上了面具,还有那根耻辱的绳索,化身成了“兜帽判官”,开始了他与那群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毕生缠斗......
(头套中唯一露出的眼部周围也被涂成了白色)
虽然里弗斯与种族歧视者斗了一辈子,但直至今日,世界却依然不是他想要的那个样子,已经100多岁坐在轮椅上的他却还将继续他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