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独特的自然智慧与诗意之美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也有诗句传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无论在什么季节,天地都以其独特的方式默默护佑着万物生灵,展现着不同风格与特质的美好。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和感悟。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人就曾细致入微地体察花鸟鱼虫与天地四时的变化规律,并总结成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历法体系,帮助世人更好地从事农事、季候、生物与天相活动。


这套历法体系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国际气象学界把二十四节气认定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016年,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这份饱含古代先贤智慧与中国哲思的综合性文化传承下去,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与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冬冬联合出版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


图片来自网络

书中有作者对每一个节气与物候的深入解读,更有对天地与生命的思悟,再配上抽象画的视觉洗礼,全方位为读者展现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古老智慧。


01 春之始


立春之后,催生万物的阳气开始逐渐升腾起来。等到了雨水初候,春风化雨,滋养万物,是天地对生命细腻的呵护。唐代诗人韩愈显然是感受到了这种柔和但却温暖的力量,因此才有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经典。


待到惊蛰,春雷阵阵,蛰居的动物都被这雷声惊醒,人们也要开始忙碌地耕种,才能迎来好收成。桃花也在此时绽放,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惊艳之姿,向百花传达了盛开的花信。故而在惊蛰之后,才有了百花争艳的姹紫嫣红。


图片来自网络

春分的“分”,分的是昼夜与寒暑。春分这天,昼夜相等,寒暑各半。自此之后,阳气逐渐旺盛,白天慢慢延长。


其实,清明的本意是“山水同清,日月同明”,因为那个时节的天地万物都是最清洁明净的。人间最美四月天,在此时祭祖追思,是在提醒我们饮水思源,并懂得珍惜与敬畏生命。


等到谷雨节气,阴气散尽,雨水也不像清明时的忽冷忽热,而是彻底变得温暖起来。“雨润百谷生,雨润百花媚,雨润百草青”,天地对万物的呵护之情在此刻体现地尤为明显,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蒸蒸日上的氛围中。此情此景,我们也应心怀感恩,感受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

02 夏之盛


如果说春天带来了唤醒万物的力量,那么夏天就是万物茂盛生长的季节。


立夏之后,气温大幅升高,雨水也明显增多。此时浓烈的生命力争相绽放,带着绿肥红瘦的热情与放纵,成就了泰戈尔笔下的“生如夏花般灿烂”。


小满带来丰盈的雨水,则意味着水稻栽插的农忙时节来临了。这个时节中万物繁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大量的消耗需要我们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充,才能保障五脏六腑不受损伤。所以此时的人们切勿接触寒凉,才能呵护好生命的阳气。


等到芒种之时,天地间的阴气又开始悄悄萌生,那些依靠阳气生长的南方第二茬谷类必须在此时赶紧播种下去,才能保证在秋收时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储备。“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谚语,形象地展现了夏天收获与播种的紧张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而真正的高温与酷暑洗礼,是随着夏至而来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夏季赏荷听蝉,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蝉于浊秽而羽化,被视为纯洁的象征。


在带来极致灼烤的小暑时节,植物经过最热腾的暑气洗礼,才孕育出了更加饱满的果实,为最终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象征着人生唯有经过磨难,才能收获丰硕的回报。


大暑之时有大雨,减弱了天地间的燥热之气,为备受暑气考验的万物带来了急需的甘霖。


无论酷暑炙热还是雨露洗礼,都是天地对万物精心安排的成长与呵护,亦是自然界给予人类成长轨迹的启示。


写在最后

从春之生发、夏之繁茂、秋之收获到冬之藏纳,一年四季以固有的节奏往复运行。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古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轨迹,发明了至今仍然适用的中国历法——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这套历法不仅是天文、地理和农业知识的记录,更包含了中医对养生与疾病预防的思考,对天地、阴阳、宇宙规律的探索。


庄子观察天地,悟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根本大道。


图片来自网络

人的生活要符合宇宙之道给出的节奏,一旦违背,身体运行就会陷入混乱,健康也会逐渐出现问题。


人的行为也要顺应天道,按照天道展示给我们的规律去行动,方能收获长久。


节气是天地运行的节律,是宇宙规律的反映。人们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天地间的大美。而顺应天道、服从天道,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天地之间,活得洒脱而智慧。


这本《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包含了作者多年的潜心研究成果,用优美文字记录的同时,还辅以画家充满哲思性的创作,是一部了解中国历法内容与智慧的不错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独特的自然智慧与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