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

这两天密集接触到“血钻”(blood diamond)这个词,包刚升在“政治学通识”论非洲国家的资源诅咒,施展在“施展世界”谈资本逐利与道德边界,于是我刷了这部2006年上映的荣获5次奥斯卡提名的西非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内战片。

血钻,Sierra Leone's curse


1. 《血钻》电影背景

1961年,塞拉利昂从英国殖民制下独立,之后像很多凄惨的非洲同胞国家一样,军事政变不断,独裁、腐败、少数人暴利压榨着底层民众,当社会怨恨积沙成塔,只要有人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革命联合阵线(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大旗下就聚集了群情激愤的反叛者,他们占领东南部钻石地区,然后换取整车的军事武器,用这些武器再去掠夺更多的钻石区,以战养战。抢掠儿童,通过酒精毒品、杀死亲人、洗脑控制娃娃军,替他们冲在第一线。这场混乱内战持续了11年,直到2002年,在联合国干预下才签下和平协定。据不完全统计,塞拉利昂内战11年,死亡人数超过200万,全国1/3多倒在了枪口之下。

而这些最简单的碳基小石头是如何拥有魔力:大浪淘沙,人肉携带,辗转海关,伪造出生,最后以合法的马甲流入国际交易市场?感兴趣的可以看这部《血钻》。

2. 内战爆发的原因

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内战为什么像幽灵一样,在人类历史上无处不在?我翻开2020年的新闻(其实挺“旧”,而且才只到四月刊):2011年扛到至时的中东叙利亚内战(古新月沃地,哺育了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2014年打到至今的北非利比亚内战(古迦太基领土,和罗马地中海争雄),2015年分裂至此的西南亚也门内战(古圣经中提到的示巴王国)。曾经叱咤一时的领域霸主,如今难免山河破碎、人命涂炭,不免让人唏嘘。

世界银行曾在2001年委托牛津大学两位政治学者 Paul Collier 和 Anke Hoeffler 研究内战形成原因,他们发布了一份报告“理解内战:一个新框架”(Understanding Civil War: A New Agenda),通过非洲连年的案例,总结了5点关键因素:

第一,反叛武装财务来源的容易程度:塞拉利昂的钻石矿、ISIS的原油产区;

第二,武装反叛的机会成本高低:光脚不怕穿鞋的;

第三,国家地理因素:穷山恶水、地形复杂会滋长反叛力量;

第四,社会怨恨的积累:种族、宗教、阶级的情绪力量;

第五,人口规模:人口越多,矛盾会越复杂,浪潮湮灭。

3. 国家建构的条件

我感兴趣的问题之二:国家需要哪些核心零件,才能拼凑成一台运转的机器?

我买东西不怕对方不发货,我生病了不怕无药可医,我半夜走黑路不怕遭抢劫,因为背后是无形的国家的力量。直到16世纪,英国的政治学家霍布斯才在《利维坦》(Leviathan)中阐述了“国家为什么一定会存在?”:因为资源有限,没有国家,所有人都会相互敌对,导致“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everyone against everyone)。我一直非常好奇,春秋的管仲变法、战国的李悝变法、商鞅改革,为什么会迅速地让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直到看了包刚升的《政治学通识》提出的三个传动链条:

第一,军事力量:建立垄断性的单方面力量(大于所有其它之和);

第二,税收财政:钱;

第三,官僚制度:收钱,管人。

对比下世界内战,三个条件中的第一条就满足不了,所以纷争连绵。

你可能感兴趣的:(血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