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的技术》有感

《思考的技术》是一本结合大前研一自己的经历,同时归纳出他思考方式的书。读毕,你会发现,这些大家如同普通人又好像不是普通人。

无休止的“思考”

此书让我感悟最深的一点便是大前研一无止境无休止的“思考”,而他所理解的“思考”,就是对自己提出疑问。而这种思考的频次,他几乎高达到,上班时间到两个站里,他都会去思考。也因为他不断的对自己思考,提出疑问,他才找到了思考的本质,比很多人更快速的抓取到事物的本质。而我们常常以为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过只是看到了事情的现象或者说是结果,因此我们想了无数种解决方式,都没有解决到问题的根本呢?)。比如,我们常看到的,销售不好,我们找到的原因是员工不努力,产品不好等,其实你仔细一琢磨,这是问题吗,不是,他是目前问题表现出来的现象/结果,我们应该更深入的进行质疑,为什么员工不努力,为什么产品不好,一步一步的,一层一层的找到真正核心的问题。

无差别的“质疑”

大前研一,还有一种很好的状态,就是无差别的“质疑”,无论是权威媒体,还是公司boss,专家领域,甚至是身经百战的大佬,他们说出的结论,表达的观点,大前研一都会有一个质疑的过程,这并非不尊重,并非猜疑,而是他启动了思考模式(如上)。这样便于他更完善的搜集资料,掌握更全的信息,得出更为公正的理论。真正做到了对事,不对人。

看这本书,还打开了我的一个思路,发现了自己的小格局。大前研一说:别让公司成了同类人的集团。简单举了例子,大意就是拥有同类人的公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的思考趋势和解决方式会比较一致。就好比,一个人喜好吃火锅,当以这个喜好为基础,汇聚了 10个人,100个人后,遇到火锅出现问题前,大家其乐融融,聊火锅聊人生,只产生快乐的情绪,不涉及到任何决策上的事。但一旦火锅出现问题时,大家或许就会就着“我们共同喜好”的这个思路去解决问题,这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把这个“共同喜好“放在更大环境下的时候,他就是一种偏见。用的是自己情绪处理事,而非通过基于事实的状态去分析事件。

很多时候,因为懒于沟通,我渴望同类,同类可以拥有很强大的精神寄居空间,不用说ta就懂。可在我自己思维逐渐从单一到万千的变化过程中,我觉得同类不过是我自己小格局的外在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思考的技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