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宋先生在日记中记录着与许多社会名流的交游轶事,其中有不少是龙游同乡,有些是我们熟知的,如祝康祺、璩孟白、孙永年、苏公选、吴子培、吴南章、邱炜、胡成材、姜启周、唐作沛、劳泰来等。而有些人物却鲜有人知晓,譬如王默思,但这个人物出现在日记里竟达数百次之巨,这又是何故?
王省,字默思,浙江龙游人,曾就职于杭州市立中学(杭高前身)、杭州蕙兰中学(杭二高前身),学问颇得余绍宋先生器重。1935年1月10日,余先生曾为王默思补先人印溪先生遗像,并费时颇甚,直至9月21日,才补完其先人遗像,所作老柏大石颇雄奇。若龙游后人有心,或可从龙游王氏宗谱寻获王默思及其先人印溪先生更多的信息。
王默思与余绍宋先生早期交流主要通过书信。1925年10月6日,余先生第一次记录“作书复王默思”,此后的两年间,两人有十余次书信往来。《余绍宋日记》记载:“1927年9月21日,王默思、袁景华自南方来,谓龙游平安可居。”这是余绍宋日记中首次记录两人相见。当时的余先生正移居于天津郭芸夫家,与梁启超毗邻,且已辞去司法储才馆学长兼教务长及北京政府内的一切职务。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926年4月,时任司法次长的余绍宋因反对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等事件,未待上辞职书,即被免。而作为普通百姓的王默思,日子则过得更为艰辛。
1928年3月6日,余绍宋先生与任公梁启超先生曾谈及王默思在清华受人愚弄事,至可慨叹,王默思曾是清华学子。次日,王默思来,余先生劝其赴京求学。王默思想进北平国学研究馆求学,便求余先生致信叶誉虎,这期间王默思还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行。
叶誉虎即叶恭绰,号遐庵,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叶誉虎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叶誉虎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余绍宋先生与其有世谊,可平素无甚往还,亦未通问。但余先生为了王默思求学故不得不写这封推荐信。
过了二天,余先生又收到王默思的信,说若不能入国学研究馆肆业,只得自杀。余先生不胜诧异,又作书劝慰,告以吾辈读书求其在我,入馆与否是细事,何必如此感伤,困心衡之谓何,若因此而自摧残,殊非我殷殷期望之意。此信并寄与博生面交。
到了4月1日,叶誉虎亲来余绍宋处,余先生又为王默思事请其通融,并复王默思信。可王默思最终仍未进国学研究馆。
4月16日,王默思来访,余绍宋先生窥其状,似因未能入国学研究馆,精神甚为郁积,恐其酿成脑病。时因苏公选有信约其赴济南,故劝王默思赴苏公选处一游,王默思欣然应允,或可免于致疾。而后的数月间,余绍宋又多次与王默思信,劝其不可拘执,但正如余先生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此人事理不明之甚,奈何?”
余先生曾多次赠与王默思画作。如1927年9月25日,余绍宋先生在日记中道:“为晦闻、默思、玉衡画扇。”
1929年9月27日,“画五尺大堂殊不惬意,点改旧作《秋山图》赠王默思。”
1931年3月31日,“作三尺山水为王默思,不知何许人。”这或是王默思为他人求画。
1932年2月20日,“为默思画二尺小山水,颇幽淡可存,因题云:元人喜为柳岸芦汀小景,极幽澹之致,以前所未有也,后人仿为之者虽多,惟南田翁最得其神韵。余心知其意而下笔每嫌厚重,此关天才,非可强敌,壬申元宵,偶为默思作此,因书所怀。”
1932年11月27日,“又为默思写四尺松单条,颇不劣,题“寒柯”两字。”余先生赠王默思的均是较满意的作品。
1933年1月21日,“王默思来,欲往苏公选处图事,属为书道地,许之,并检旧作竹一幅为赠。”
1933年11月6日,“检旧写竹中堂为李公铨九十寿,题为‘三祝图’。又写两幅,一为默思,题云:‘一枝之叶难分浓淡,柯敬仲而后作者稀矣。此于画理本不甚合,姑取备一格而已,默思督写,聊复拟之。’”等等。
岁月苍桑,时过境迁,如今,余先生赠王默思的这些画作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2020年仲秋,龙游藏家叶君获余绍宋先生的《题李息斋枯木竹石图》长卷一幅,重裱后又请书法家金鉴才题耑“有斐君子”藏之。
此《题李息斋枯木竹石图》题文:“霜柯洞庭寒,露叶渭川冷。幽人美清夜,独写秋灯影。”此诗摘自元代丁复诗。
款识:往日见李息斋写竹有此题句,聊为書之,默思再教。绍宋灯下作。
钤印:寒柯写松竹记(朱)、余绍宋印(白)、越园画印(白)。《余绍宋日记》中有载:“1929年11月19日(农历10月19),为王默思写竹两斗方,为范效文画扇。”可判断此写竹两斗方即为《题李息斋枯木竹石图》。
余绍宋先生似乎格外垂爱王默思。1928年3月5日,王默思来,余先生以新志赠之。余先生称其是“本邑能读吾书者仅此一人矣。”
余绍宋先生欣赏王默思的学识。余先生曾托王默思缮写史传类底稿、检《书目汇刻》、誊录旧稿等,余先生对王默思的国学功底是充分肯定的。
北平图书馆编辑向余绍先生求《梁任公藏书目录》作序,而之前曾托王默思捉刀,后余绍宋改之。其中王默思在序中有云:“辄就平昔所感而论述之如是,亦以天下汹汹,内讧不息,其文物图书之堕失有若李易安之序《金石录》,而致慨于聚散之无常者何限。则是举也,亦犹李公择置书庐山僧舍而苏子瞻称为仁者之心。以古征今,又奚多让。所恨予自近岁以来伏处南中,忧患之馀亦稍有所撰述,而朋侪落莫身世之感弥殷,欲求如往日之接席长谈,从容商讨,以是正其去取者,盖邈焉未之有遇…”王默思的才华可见一斑。
然而,王默思的行事做派却大相径庭。1930年8月30日,王默思到处以余先生名义向东皋雅社社友索画,迹近撞骗,余先生初以书信戒之,可王默思似乎并不服。
12月15日,王默思又冒名到处求画,余先生再书信规之。可王默思来时,坐半日不发言,大概是因余先生曾规其滥求人书画致人厌,彼或不悦于心。余先生对王默思是既爱又恨。
在杭期间,王默思一般与童蒙正、童过西等一同赴余绍宋先生家,余先生的朋友圈也大多成了王默思的朋友。
1933年6月14日,王默思介绍之江大学国文学教员李雁晴(笠)、夏瞿禅(承焘)来见余绍宋先生,而余先生也认可他们颇有声望。
王默思还曾求余绍宋先生为作书与邵裴子,谋求之江大学教员职事,邵裴子时任浙大校长。
或为生活艰难所累,或是性格使然,壮年的王默思即病态支离,恐不能久于人世。余绍宋曾为其荐至绥之处诊之,并劝其归里静养。
1935年8月30日,余绍宋在日记中道:“王默思来,病势益可虑,以预约《四部备要》书据属为转让他人或退还,此是难题,又不能不允也。”
1935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廿日丁卯),余绍宋先生惊闻王默思作古,不胜凄惨,亟电告童果行,属往经纪,贫无以为殓,余先生只得力任之。余先生认为“王默思好学深思,天资颖悟,实为吾县读书种子,今竟不永其年,半亦因其度量不广,刺激过深,一病遂不能起,惜哉。”当晚,余先生竟屡次梦见王默思。
1936年1月8日,张伯伟来余绍宋先生处送王默思所遗其先人画像两幅交其带归交其妻保存,王默思生时曾求王竹人续为其先人画真,未画而默思作古,竹人不寒诺,仍为画成送来,交待为交其子保存,可谓是古道矣。余先生叹曰:“俟王默思子长成,当将此一段事题入画幅也。”王竹人(王云、竹斋)浙江绍兴人,擅人物仕女及刻竹,东皋雅集成员。不知现在的王氏后人是否记得此事?
王默思的一生是短暂而遗憾的一生,无功、无名、无钱、无传,但我们叹息之余,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所谓悲与喜清澈见底,得与失如影随形,王默思又是幸运,幸运的是他遇见余绍宋先生的赏识,欣喜百年之后还有人在《余绍宋日记》和画作里念着王默思的名字。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