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

这是李娟跟着哈沙克牧民居麻一家,赶着驼队、羊群和大畜,走过古河吊桥,穿过公路,爬高地下丘陵后,对映入眼帘的冬牧场的第一印象。

戈壁滩越来越荒凉,风越刮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柔弱的李娟“戴着口罩,围着围巾,笼着围脖,还扣了顶有护耳的大帽子”,依然被冻到怀疑人生。

这本利用四个月的亲身体验写成的长篇纪实散文《冬牧场》,是李娟带我们走进那片一望无垠的荒野最好的窗口。

寒冷、枯燥、孤寂是冬牧场生活的基调,更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人生寒冬的底色,也因此越读越觉得有共鸣。

就如李娟在自序中写道:人类在这种巨大寒冷中,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以与之抗衡。

的确如此,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寒冷的冬天再萧瑟再难捱,终会有过去的那一天,而迎接春暖花开的前提是,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并超越它。

【1】

御寒保暖,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决定进冬牧场之前,李娟准备好下身穿着棉毛裤、保暖绒裤、驼毛棉裤等五件裤子,上身穿着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等六件上衣。

连鞋子都穿了比平时大了八个码,就是因为可以多穿两双厚袜子,而且她还剪短了头发,是预估到未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不会有几次洗头发的机会。

饶是准备得如此充分,李娟还是被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冻得够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做好御寒保暖的工作,她还真的有可能在冬牧场待不下去。

导演李安曾说过,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但是你敢什么料都不准备,就把油锅烧热吗?人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做不到万全的准备,但是却要做到能力范围之内的充分准备。

东晋年间,历阳内史苏峻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名臣庾亮为名起兵发起动乱,而庾亮则 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峻。

陶侃在儿子被叛军杀害的家仇国恨的冲击下,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平定了苏峻之乱,他也因此得到重用,最终在暮年位极人臣。

其实陶侃的人生并不顺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陶侃被罢官闲居时,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傍晚又把它们搬回到书房里。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试想一下,如果陶侃在闲居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不仅荒废了武功,更磨灭了斗志,哪里还会有逆袭的可能?

人生本就如此,从物质到心理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更有把握实现梦想,哪怕不成功,至少此生无憾。

【2】

吃穿住行,妥协是为了生存。

到达目的地后,李娟跟着居麻一家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地窝子,其实就是在大地上挖了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在坑壁上垒上羊粪块。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臭烘烘的羊粪块,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上几根檩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就成了一大家人的住所。

背雪回来烧成水,喝奶茶吃羊肉,每天赶着羊群出去吃草,在风沙里翻滚一天,傍晚才能回到地窝子里休息,这就是牧民一天的生活日常。

这种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最原始的状态,是牧民为了生存跟大自然的妥协,看上去无奈又心酸,却不失为一种生存的智慧。

《明朝那些事儿》中说,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

妥协看似认怂,其实是理智判断当前形势作出的最优选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是一种妥协,孟母三迁也是一种妥协。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然而他在仕途上却经历几次大起大落,但苏轼总能够适时低头妥协,从不与时势硬刚。

43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三个月后,就因为乌台诗案被抓进牢狱,躲过杀头之灾后,他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虽然不开心,但是他依然赴任。

苏轼就在这段任期内,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正是这种走到哪儿安心待在哪儿的妥协,才让他成就千古诗名。

人生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我们不可能随时昂着头,该低头的时候就认命低头,才会积蓄更多的力量奋力冲刺。

懂得妥协的人更有韧劲,把握好松弛和紧张的节奏,会让人生张弛有度,也会更有能力渡过人生的寒冬。

【3】

苦中求乐,更可能熬过艰辛。

漫天的黄沙吹在身上,又连续清理好几天羊圈,李娟的头发已经脏得硬邦邦的了,为了能洗一次头发,她一狠心来回一趟几公里背了三次雪。

虽然洗完头发后,洗头液还糊在头顶上,但是已经比之前舒服很多了,还在一场大雪后,背回大量的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为了在零下三十五度的气温下取暖,李娟跟着居麻的家人一起把潮湿的牛粪翻开再晾晒,铺上干粪渣,而且地窝子里一直烧着炉火,喝着热乎乎的放了胡椒的茶。

纵使风雪交加的荒野里再难以生存,我们都不能忘了善待自己,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尽量舒心的生活状态,才有更多的能量熬过艰苦的日子。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

没有谁会一直处于低谷中,但是想要从低谷中爬上来,需要我们有苦中作乐的心态,相信冬天总会过去,未来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晋书·车胤传》中记载,车胤小时候家境贫寒,白天帮大人干活,晚上便捧书苦读,但是因为没有钱买油灯,书时常读不成。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默默背书,看到很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心中一动立马捉了一些萤火虫,放到白纱布做成的袋子里。

就这样,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亮继续苦读,最终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留给后人“囊萤夜读”的佳话。

人生总会有难熬的时刻,我们不能躺平任嘲,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改善现有的处境,尽量保持积极的进取状态。

只有时刻保持苦中求乐的心态,才能在冬天过去的时候,有能力拥抱崭新的春天到来。

【4】

二月下旬,冬牧场里基本不会再下雪了,意味着牧民们又要赶着羊群迁徙了,而李娟也结束了四个月的牧民生活。

当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冬天已经结束了,她说:“之前觉得漫长难捱,如今猛然觉得,竟是那么匆忙、草率、不知所措。”

时间是不等人的客观存在,再难以熬过去的冬天,只要我们相信,就一定可以平安渡过,迎接春暖花开的新一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牧场》: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