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哲学】《知鱼之乐》DAY5:快乐公式

何为快乐?何为幸福?现代经济学家给了一个似乎可以精确计量的公式,即快乐=收益/欲望。

但从现实中观察,凡把欲望压扁了的人,自己的"快乐"也干瘪得跟"无聊"相差无几了。

说到底“快乐”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感受,和你的实际行为或行为后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严格来说,心理活动无非是一系列低智情绪活动的总和,控制中心位于大脑高级皮层以下的丘脑网状系统。

所以,每个人的常态心理都必然保持在这条无苦无乐“无聊”的基线上,无论他生活条件的优劣状态如何。


心理波动一定具有某种重要的“感知属性效应”或“精神依存功能”。这个效应和功能就是把动物的“知性识辨系统”发挥成一系列简洁高效的判断反应,它就像一个趋利避害的主观”指示器“或精神”调节器“,借以实现生物依存反应的生理机能调动。


日常生活中,胜不骄,败不馁,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心理反应类型比较沉静的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心理禀赋能相对稳定的保持在最佳反应状态的无聊基线上。因此,心理学家为什么要说,情商比智商,更具有个人素质意义和品行修养意义的道理所所在。


生产存力度越高的物种,其心理波动幅度越小;反而生存力度越低的物种,其心理波动幅度越大。这其实表达着自然意志随物演存在度的降低而相应代偿的精神演运法则,亦即表达着主体意志随世间万物的分化而相应增强的依存颠簸态势。


宇宙万物统统衍存在一个叫做“存在阈”的常量基线上,这个存在阈由不断下降的存在度和相应递增的代偿度综合而成,生物的心理基线就是这条自然物演基线的后延部分,它构成生物精神代偿和意志动量的天定基础,其间代偿增式的扩张幅度就变成心理波动幅度的半径空间。


把“物性稳重”发展成“性情浮荡”,“性情浮荡”正是一切低存在度的高等物种的共同禀赋。


心理震荡正是生物求存最基本的精神应激方式。所谓“快乐”说到底就是生物驱利的情绪化生理冲动;所谓“痛苦”,说到底就是生物避害的情绪化机体反应。


总之,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得不让自己的日常心态处于,天演而成的无聊基线上;另外一方面,任何人的心理波动都必然围绕着这条基线上下震荡,其平均振幅并不会由于客观处境的不同而缩减或膨胀。因此,每个人最终收获的苦乐量注定是完全相等的,最终全都归一在零数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305→哲学】《知鱼之乐》DAY5:快乐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