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一生要面临的3重关系

生活就是这么古怪,这么变幻莫测,一件小事可能使你平步青云,也可以断送你的一生。

                                                                                                          ——莫泊桑《项链》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写的是小公务员卢瓦泽尔的妻子马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她的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借了一串项链,舞会结束后项链却不见了。马蒂尔德只能借钱买了一串新的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马蒂尔德和她老公节衣缩食,给别人打工,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在债务还清之后,马蒂尔德偶然遇见了福雷斯蒂埃太太,福雷斯蒂埃太太却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


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马蒂尔德,她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她的家庭条件很拮据,但是她总是幻想着可以过上上流人士的生活。

阶级的差异一直让马蒂尔德在现实和理想中纠缠,最后,马蒂尔德终于明白人生的真谛,选择与生活、与自我和解,放弃浮华而不切实际的梦,成为真正的自己。

莫泊桑的小说中总是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从马蒂尔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的一生不得不建立的3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

第一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在文章的一开始,马蒂尔德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她觉得自己是生错了地方,是命运的嘲弄与安排,让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嫁给了一个小科员,她一直梦想着自己住在豪华的大房子里面,有仆人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但是现实却和想法相距甚远。

一天,她的丈夫拿着一封邀请他们参加晚会的信件给到马蒂尔德,但是马蒂尔德一点儿也不高兴,她为自己没有一件漂亮的衣裳、一串高贵的项链而愁苦。

最后,马蒂尔德用丈夫省吃俭用的钱买的衣裳和借来的项链去参加了晚会。在晚会上她成为了耀眼的明星,受到了万众的瞩目,但是这种美丽、这种瞩目是有时间限制的,就像是灰姑娘的水晶鞋、南瓜车一样,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就会消失了。

人的一生都逃脱不了和物各种关系,人们既离不开物质,而物质也构建了我们的生活的基础。

在正常的人与物的关系中,物质是受人的支配和控制的。

在《哲学导论》一书中提到:

人处于支配和统治的地位,自然物处于被支配和被统治的地位,人和物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

但是在《项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倒转,人不再是处于支配和统治的地位,而是受到了物的控制,实际上物成为了主导和支配者。

在《意识形态、日常生活与空间: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到:

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倒转,不再是物围绕人这个中心呈现,物品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与物的关系也是围绕物的主动性结构重建的,在这个新的结构中,消费表面上是人的自由选择性,实质上是物品占据主导地位的主动关系的建立过程,而人成了被动的呼应者,成了物的观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卖肾买iPhone手机,大学生裸贷换取高消费,职场白领所谓的“精致穷”。

这些所谓的消费的表面,像是人在主导着物质换取他人的眼光和羡慕,实际上却是支配着人的大脑。

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正确的人和物的关系,不应该被物所支配,成为物的“奴隶”,应该让物为人服务,让物走向人。

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说: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

马蒂尔德的生活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马蒂尔德没有建立正确的人与人的关系。

在小说《项链》中,马蒂尔德在晚会上得到了万众的瞩目:

一般的男宾都望着她出神,探听她的姓名,设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绍。本部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马蒂尔德购买的新衣服和借来的项链上面的。

由此看来,马蒂尔德建立的人与人的关系是物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仅仅是在你的外表、你的衣着的基础构建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不真实的、不真诚的。

在《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阐述了物质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影响:

资本不仅使人与人的关系物化了,而且使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了。

而被虚荣和欲望蒙蔽了双眼的马蒂尔德,没有注意到一直在她身边爱护她、照顾她的丈夫卢瓦泽尔。

在马蒂尔德说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时候,她的丈夫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钱给她买了一件新衣裳。当项链丢掉了以后,她的丈夫承担起了债务,堵上了自己的后半生,到处借钱。她的丈夫为了还债,白天上班,晚上还要打好几份工。

马蒂尔德看不见丈夫的付出,而是一味追求那些建立在物质基础上面虚幻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当马蒂尔德重构了自我以后,重新建立了正确的人与人的关系,对生活、对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

种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书中提到,人需要处理三个矛盾,分别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

而在《项链》中马蒂尔德需要处理的就是人与自我的矛盾。马蒂尔德需要找到真实的自我、面对真实的自我、接受真实的自我。

一开始,马蒂尔德无法接受真实的自我,一直在幻想和现实中“拉扯”,沉浸在无尽无止的欲望中,又因为幻想和现实的差距而陷入无尽的悲伤之

但是因为经历丢项链这件事,马蒂尔德开始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她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偿还债务,做着那些辛苦的工作,最后用10年的时间还清了债务。

在小说的最后,马蒂尔德真正地接受了自我。她变成了贫困耐劳的妇人。当她再次遇到福雷斯蒂埃太太,她没有因此自惭形秽,她没有躲避,她觉得她自己已经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可以将真相告诉福雷斯蒂埃太太了。

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中说到:

重生也是自我重构的过程。我们人生中腐朽的东西已经在变动中脱离了,而人生中有活力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并进一步扩大。

马蒂尔德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自我重构的过程,不切实际的欲望、虚荣心都在自我重构的时候脱离了,留下了真诚、善良脚踏实地生活,最后马蒂尔德获得了真正的重生。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攀比心,但是只有脚踏实地地生活,正确地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构建一个真实、积极的生活,发现自我、接受自我,才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链》: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一生要面临的3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