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分享,越成长——《教师的使命》分享活动点评稿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点评人毛杰莉。每一次做点评人我心中都惴惴不安,感觉自己没有这份能力,原本报名了分享人,因为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的课程有一项作业就是利用21天来共同教师的使命,并且做出分享,心想无论怎样都要完成作业,索性就以分享的这种方式,来倒逼自己沉浸式的学习。

当昨天晓欧老师问我能否来当点评人的时候,想到前几天我邀请吴孟霞老师来做点评人,她说,“江湖救急,我能行!”我想我也不能推脱,所以就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这个点评人的角色。

今晚的主持人朱亮老师和分享人秦枭娜老师,因为我们在之前的分享活动都曾经合作过,所以已经是老朋友了。晓欧老师在加我好友的时候,其实我是很开心的,因为在这个4月份的共读群里面,我其实是个潜水者,看到晓欧老师每天带领大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读书,感觉群里热闹极了。只是苦于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山东话说的也不是那么地道,所以就始终没有参与,与大家相比,我缺少的大概是一份情调。

谈到情调,我想先说一说今晚的主持人朱亮老师。朱亮老师每天都会配乐朗诵《教师的使命》一书中的内容。他的音色极好,语速适中,听他的音频,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让纷乱的心享受片刻的安宁,这是他在21天表达训练营之后给自己开启的一扇与外界交流的窗,非常适合他。

今天上午朱亮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他为本次分享活动所做的宣传视频,看到之后眼前一亮,佩服至极。人的潜能真是无限的,朱亮老师一定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

今晚分享的第一位分享嘉宾是夏晓欧老师,这是我和晓欧老师的第一次正面交流,听完晓欧老师的分享之后,我想对晓欧老师说:有幸认识你,真好!

晓欧老师分享了教育中的一个小细节,一个很小的点,就是教师的说话。我从三个方面说说我的收获:

1.爱心

听了晓欧老师列举的几个个案之后,我像晓欧老师一样,内心特别愤慨。曾经的我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很长时间无法逃离那个樊笼,所以,我能感同身受这些孩子的内心有多么受伤。文质老师在这本书的第4页有这样连续的几个发问:

你凭什么做老师?那对一个生命的理解来说,你能说你理解自己吗?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确信自己能获得内心的平衡吗?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吗?

这些振聋发聩的诘问,让人面红耳赤,很多老师的确并不适合做老师。

我们为那些口不择言的老师感到费愤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小楼小欧老师浓浓的爱心,他是一名高中一线的心理老师,会接触到很多心灵有创伤的孩子,心理老师可以说是孩子们的情绪垃圾桶,他们到小欧老师这里来倾诉自己的不幸,把自己很多负面的负能量的东西传递给心理咨询师,然后老师要化解孩子的心结,就要全然的接纳孩子,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走出阴霾,孩子走了,老师的心里有时也会被堵塞,就像我们听完那几个案例之后,就会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老师。不择言对待一个孩子,讲出那样伤人心的话。可以说这些老师真的不配做老师,就像有些家长跟自己的孩子讲话是也是很伤孩子的自尊的,这些家长其实也不配做父母,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很多无奈,文质老师才会在书中提到了命运感。

在这本书的147页有这样一段话:有的人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你的生命之中,也可能是来成全你的,也可能是来毁坏你的,也可能要过很多年之后,有一些成全才会被你认识到,它是有某种命运感的。孩子们能够遇到晓欧老师,多年之后他们一定会感念晓欧老师对他们的包容和指导。

2.热情

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到她是一位富有激情的老师,她的笑容是那样的富有感染力,让人不自觉的想要靠近。虽然在共读群里我是一位潜水者,但是看到她每天坚持领读,依然可以被她的热情所感染。这本书的封底写道: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的、耐心的学习者,是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立场的人,以一种温和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呈现与表达出来。我想晓欧老师就是一位真正有影响力的教师。

3.方法

来寻求晓欧老师帮助的学生很多,可是她又无法正面去指责这些同事,于是她就找到了一个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们说“没关系,不要紧”。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的确是对孩子有抚慰的疗愈效果。

日本作家柴田久美子,有一本书叫《善终守护师》,里面就讲到作者的母亲临终之前,作者都在床头贴着“没问题”“不要紧”,每天抱着母亲说没问题。后来她的母亲快走的时候,跟她讲:“你每天都跟我说没问题,我现在总算知道什么是没问题了,你陪在我身边,我就觉得没有问题。”所以不断地说没问题、不要紧,也许对很多人都会有所帮助。

晓欧老师是一位智慧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当他的儿子好奇地询问妈妈遇到了什么问题时,她并没有回避,而是以此为契机及时为孩子做了一次尊重生命的教育。

温柔而坚定地支持和帮助学生,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职业,感谢晓欧老师的分享。

第二位分享人是我特别喜欢,也特别佩服的秦枭娜老师。从以往的分享中,我知道她喜欢读书,读过很多很多书,所以这是一位标准的知性美女。秦老师今晚的分享题目是《以教育为志业》,从她的分享中我看到一个把自己完完全全打开,深刻的剖析自我的秦老师。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1.心智模式的改变

听了秦老师讲第二点“矢志于此,立志于此,先在自己身上找理由”后,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听的一本书:《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作者史蒂芬·柯维在序里边就讲到,说他的儿子有时候犯错。比如说要倒垃圾没有倒,然后他爸爸来问他怎么没有倒垃圾,儿子说因为那个谁谁谁,找好多借口。你知道这时候爸爸怎么说吗?这个爸爸就会问他说,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回答?

你注意哦,这个孩子做了一个选择,他选择了用推卸责任的方法来回答问题。所以史蒂芬·柯维问他的儿子的时候,不会责怪他说你为什么推卸责任,你为什么不负责任。他要唤醒他内心当中的选择权。所以他说,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回答?然后那个孩子说,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是没办法。这时候他的爸爸会接着讲,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

你看,秦老师其实特别善于观察和思考,她竟然能够发现小学生会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而上了初中长大了的孩子就会去思考,要么拒不承认,要么就爽快认错。秦老师的这个发现和这本书中的描写是一致的,说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地审视自我,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2.从内部打破是生命

我最佩服秦老师的一点是她读的书多,知道的东西多。可今天的分享我们能够听出她给自己打不及格的两点恰恰是这两点。她给自己贴了这样几个“标签”:看的杂而多,难以聚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至少我特别理解秦老师的心情,因为类似的情况也切切实实发生在我身上。在教学中、管理班级中,我也是一个喜欢不断折腾的人,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办法,但是却从来没想过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和治班方法。我觉得自己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一点上也是不合格的。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听逻辑思维的时候,罗胖曾经这样解释这句话,很有意思:

“我发现我身边会学习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要求取的是另外一个效应,就是我倒要看看在外部输入的敲击下,我这颗破鸡蛋怎么能被击碎。然后我像一个小鸡一样从里面出来,我变得和原来不一样,这是我学习的目的。”

罗胖这里所说的外部输入很大成分上就是我们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真的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这里的不一样。并不一定是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上的不一样,更多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心态。心态变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

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这本书的序言当中说到:我们要不断深化自己的承受与担当。人是难的,因难而活着,也就是为了不止息的思索,去寻找生命可能恰当的依规。

认识自我本身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阅读、继续思考、继续折腾,不枉自己来世上走一遭!

最后我想说,读书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让我们继续读书吧,分享吧,磨自己,折腾自己,把我们的人生活得热气腾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分享,越成长——《教师的使命》分享活动点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