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精读-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

帆书(樊登读书会)-非凡精读

      本书作者路易斯·波伊曼是西点军校荣誉哲学教授和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终身成员,詹姆斯·菲泽是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哲学教授。两位学者从我们的生活入手,结合实际案例中围绕着我们的道德难题,为我们讲述了哲学中伦理学的内容,帮助读者走出生活困惑。

      首先本书的副标题是身边的伦理学,所以在阅读本书开始,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伦理学。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帮助人们衡量对错、辨别是非,摆脱偏见。它本身带有反思的力量,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综合性的道德评判体系。

      它具有可指示性,能够指导大家面对某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可普遍性,对大家都有效。优先性,伦理规则中被强调的内容要优先执行。公共性,任何人对相关内容都是明确清晰的。可实践,身体力行可以做到。

      伦理规则和其他规则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在宗教戒律中,更多以来启示和信仰来指导行为,而伦理是依赖理性的反思和道理。在法律上,法律只对违法行为进行审判,而伦理道德涵盖的内容更多。在礼仪上,它更关注社会社交层面的礼仪,受到文化印象。我们能够感受到,相较于宗教、法律和礼仪,伦理学更理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道德倾向是“利己主义”。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重点讲了两个版本的利己主义。

      第一种是心理学的利己主义,即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有利于个体的行为是出于自私目的,这样的观点的确以偏概全,它把人克制自己不做坏事的原因,归于做坏事得不到足够的愉悦感。

      第二种是伦理学上的利己主义,是人应该是自私的,但实际上,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上违反了道德和公平。

      并且我们联系实际生活,也会发现利己主义有很多缺陷。

      首先,它无法处理情感关系上的问题。我们对亲友和爱人是有以对方为中心的关心的,而利己主义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然后,利己主义不能表达出自己是利己主义,因为表达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传播,然后会折损利益。还有,利己主义是不会考虑后代的生存的。

      种种问题之下,哲学家们开始考虑“利他主义”,就是认为他人或者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这其中有主要几种,有认为应该给社会大多数成员带来最大程度利益的效用论,有坚持尊重规则,尊重正义的道义论,还有强调培养人内在道德品格的德性论。

      围绕着这样的伦理学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的思想,赋予了研究道德的可能。但是让人们更困惑的是,到底存在道德事实吗?

      有些人认为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评价来自个体的主观情感,而不是事实判断。

      休谟认为事件的确是客观发生的,但是我们对其评判中的“应当”却是来自主观的推测。摩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艾耶尔认为,道德话语仅是情感表达,而不一定有事实内容。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道德事实是存在的,自然法认为存在永恒的道德法则,是对实际活动的客观反应,所以一直就存在,也必须去遵守。

      康德说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会让人越思考越敬畏。我们从这本讲述伦理学的书中,看到了很多观点,可以感受到,善恶并非一念之间,而道德也是在我们反复思考中,每次抉择和细节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凡精读-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