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情绪需要隐藏吗?

 

在近期《奇葩说》中的一道辩题,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着,引发热议。也许你会说,生活已经这么难了,干嘛还要再为难自己?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或者被迫选择藏起自己的负面情绪,悄悄地崩溃。

前些天,一段监控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位男老师满脸疲惫,走到教室门口,没有立马进去,而是停在那儿,收起了自己疲惫的表情,露出笑容后,才走进教室。为了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没有笑容,也要在脸上硬挤一个出来。

“成年人”这个标签,像一个紧箍咒,约束着我们的言行,提醒我们要时刻保证状态,才能显得是情商高的人。但只要是普通人,就有喜怒哀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估计只有圣人可以做到。随着年岁渐长,发现生活之复杂,会促使消极情绪更多,可我们却还被要求憋着,不免太过残酷。

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心照不宣地秉承着事在人先的原则。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情绪管理,会忍、会装、会隐藏,害怕那些无法感同身受的事情,即便说了也无人理解。懂事,成熟,控制情绪,是成长的关键,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


宋丹丹说:能藏起来的都不叫崩溃。 


李诞说:成年人的崩溃,从算了开始。


单单一句算了,包含了多少无可奈何与一言难尽。


可能最内心深处的你,想爆发,想大吵大闹。但最终你都选择“忍耐”下来。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可言。


既然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


前两年,网络上有一个热词,叫“懂事崩”


有的人在白天看起来风轻云淡,可谁又知道他们在夜里崩溃了多少次?夜色成了伤痛最好的保护色。他们只会把心里话悄悄地发在凌晨三点的朋友圈里,然后在第二天清晨删去。新的一天,仿佛又是岁月静好;而他们,懂事得让人心疼。


崩溃实属不易,把崩溃藏起来更是无奈之举。


当甲方像你不断提出修改要求时:“这图没有还是没有感觉”。


你内心行为:当场甩手,并告知甲方“你是设计还是我?既然我是设计,那就得听我的。”


你实际行为:好的好的,现在再试改一版给您参阅。


工作三年了,一直没涨薪。你提出了申请,结果被拒了。


你内心行为:三年了。我的工作量不断增加,薪水还是原地不动。既然无法涨薪,那我离职吧。


你实际行为:算了。就这样吧。哪里都是坑。这里也算熟悉了,离家还近,去别的公司还需要适应。


这样的你似乎看起来很懂事,实则内心却很无奈。


因为你在接受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是不快的。你的接受心不甘情不愿,所有泪水都往肚里咽。


对情绪的自我消化,似乎已经成为成年人共同遵守的准则之一。


但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就被要求控制情绪,记得耳边常常会有这样的声音“你已经是哥哥/姐姐了,不能随随便便哭了”;“都这么大了,别瞎闹”。


你长大后,这个社会更是时刻提醒你要“色厉内荏”。喜怒不行于色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然后再给你不断地提出要求:要加班、要一人多用、要996......


所以,成年人的崩溃该不该藏起来?不该。它只会对你无限剥夺。


人们常说崩溃来自“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往往不是最后一根,是它身上成千上万根。现代人的崩溃是默不作声的。有时候你看身边一个人状态似乎很正常。他一脸平静,甚至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而你怎知实际上他心里糟心事一堆,早已郁结成疾。


对成年人而言,可以倾诉的人很少了。对父母只能报喜不报忧,在家里表现出心情不好,父母都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对朋友也不敢太多的叨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没有人会一直想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大家都很忙,你的负面情绪可能让朋友避而远之。我们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要不要表达,怎么表达才合适?

我个人对于这个这个议题的看法:更倾向于发泄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或是写下来或是吃一顿美食等等,把坏情绪释放出来,释放出来人轻松了才能更好地跟生活共舞。抑郁症话题这几年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因为患者越来越多,所以成年人除了承受压力,也要懂得释放压力。

表达脆弱并不代表软弱,反而是勇气的象征,代表你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给予别人信任。


我习惯积攒崩溃,因为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瞬间会想要立刻回到家,放肆一下,可是不能,因为在工作中,所以,往往这些瞬间就都会积攒到下班。


下了班哪也不想去,直奔家里,关上门,这才是我的世界,大哭、唱歌,狂吃东西等... ...,发泄完让黑夜带走不开心,第二天又是新的开始。我把我的情绪,我的崩溃都藏在了没人看到的地方。或许有一天这些崩溃的瞬间,可以心平气和的和朋友谈论起来,因为这时候只想倾诉,没有崩溃。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成年人的崩溃不需要观众。


如果你有心事不知道对谁讲,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今天,我不想听你说:你没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人的情绪需要隐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