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桑巴,有人会联想到里约热内卢街头热闹的嘉年华游行、也有人会想到赛场热情澎湃的舞步。但是,这种个性鲜明的舞种,其实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不同的派系,与它成为如今的样子十分不同。
那么,“桑巴三兄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来挖一挖吧!
桑巴的开始
“百花齐放”前的纯粹
相比其他舞种,如今的桑巴与它最早的形式,是相差最远的。
桑巴的历史起源于巴西巴伊亚州。在16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将一部分非洲奴隶群体带入巴西,奴隶群体们想要保持家乡的传统:唱歌跳舞,然而却被殖民者以“野蛮”的借口被禁止。
走头无路的人们只好在无人看管时,悄悄聚在一个特定的地点,随着击掌声用跺脚、扭动身体等方式,延续跳舞的传统。大家会聚成一个圈,在彼此郑重的注视下跳舞。这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也渐渐演变成一种宗教信仰。
当时人们心中还没有“桑巴”的定义,只是将它看作一场单纯的“灵魂表达和解放”,是男人女人对于“性”和“自由”的向往。这也是为什么桑巴里涉及到胯部扭动与近距离的动作。
很多学者说,桑巴(samba)一词最初来源于金邦杜语里的“semba”,意思是一场舞会的邀请。最初人们对桑巴的概念就是以派对的形式,和周围的人一起扭动身体。
音乐与文化的分水岭
导致桑巴舞的“巨变”
直到19世纪30-40年代,随着人口迁徙,桑巴被带到了巴西南部的城市区域里,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从单一的传统桑巴,开始发展了不同门派。
①1930s- Samba de gafieira
幽默洒脱的“老大哥”
最流行的门派之一“Samba de gafieira”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社交舞蹈,翻译成中文就是舞厅里的桑巴,也是我们印象中国标舞桑巴的前身。
当“桑巴”这个概念最初流传到里约大街小巷里的舞厅(gafieira)时,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在桑巴中增加了更多新元素,包括音乐性与社交性。
在Samba de gafieira盛行的20世纪中期,巴西面临着一个音乐上的分水岭:传统的桑巴音乐不被看好,于是当地音乐家们开启了学习美国爵士乐的热潮。
融入爵士元素后的巴西传统音乐变得更加“柔”,以Bossa Nova 为代表,在放慢节奏的基础上融合了人声和音,整体音色变得更加浪漫。
而桑巴的舞步也变得轻巧、充满律动,主要在侧步与前后步的基础上增加换手。
然而,舞厅桑巴之所以成为如此普及的舞种,最重要的原因是自身极其包容的社交性质。
与赛场上的舞种不同,Samba de gafieira从诞生到流行一直发生在里约当地的舞厅里,跳舞的人们不会注重舞步技巧和难度性;反而,舞厅桑巴的目的倒是一切从简,放弃了复杂的脚法,留给更多的空闲让舞伴之间进行交流。
因此,大多数舞厅桑巴都以两人的形式。人们将基本舞步变得更简单自由,一般为“短短长、快快慢”节奏类型。
基本步法为踏步-换中心-向前踏步(长)、踏步-换中心-向后踏步(长)。
不难看出,Samba de gafieira与如今的桑巴相比少了膝盖上的弹动、下沉,舞伴之间距离更近、舞步更紧凑,上半身手臂大部分时间保持接触,更加强调两人的联动。
后来,舞厅桑巴越来越流行,人们开始举办专项比赛,难度渐渐变高。舞者们会在动作里加入各种技巧动作,类似托举、旋转等等,服装上也增添了许多花样,整体更具有趣味性。
②1940s-Samba no pé
热情奔放的“二弟”
像上文中说到,1940年代一部分人将桑巴带入舞厅文化里,演变成了Samba de gafieira;还有一部分热爱派对、庆祝的人把桑巴融入到街头,成为了一种随时随地可以跳的单人即兴舞蹈,也就是Samba no pé。
二弟Samba no pé,和老大哥的流传度不相上下。Samba no pé (Samba on the feet) 主要在街头游行中表演,偶尔会出现在舞厅、音乐会中。一般是以单人的形式表演。
比起Samba de gafieira,它会更看重舞步技法。因为Samba no pé的音乐大多采用传统的桑巴打击乐,对于鼓点节奏与舞步的契合度要求极高。
虽然以即兴为主,但它的基本舞步还是十分明显的。与当今我们在国标舞中学的桑巴基本步差不多:迈步-换中心-移脚跟随(Step-ball-change)。
在基本步的基础上,有时舞者会在换脚时双脚冲向前方;也有时会从侧边开始结束。
移动上,主动发起的一边脚从另一只脚的后边穿过,手臂在双脚交替的同时变换方向。
男舞者的重心一般放在后脚跟上,女舞者则是将重心依靠在前脚掌。
Samba no pé基本步十分简单灵活,既能用来搭伴也能solo。舞者可以在基本步上增加手臂的运用和脚步跳跃动作,跟着鼓点产生律动。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秉承着庆祝的目的,舞者们穿梭于街头,遇到“对上眼”的人就能开心的跳两步。
③1950s- Ballroom Samba
精致正派的“小弟 ”
终于到了1950年代,一拨人将桑巴从南美带到欧洲大陆,国标桑巴的故事开始了。
当桑巴初入欧洲时,以英国为代表,桑巴在当地上流社会突然掀起了热潮。桑巴成为了人们在酒会、聚餐时的一种社交方式,此时的桑巴已经被严重“西方国标化”。
看看最早出现在电影里的国标桑巴片段吧~
华丽的服装头饰,简单的前后步,跟随4/4拍切分音乐。
在当时,不光是在社交场合,国标舞赛场上也开始出现了桑巴的身影。这时,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国标桑巴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Wally&Lorraine
Wally原名Walter Laird,是一名英国国标舞者,被誉为国标桑巴的先父。当今我们学习的大多数桑巴舞步,包括基本步、阿根廷交叉步(Argentine crosses)、身体弹动 (Rhythm bounce),都来源于他。
Wally认为,桑巴不应该只是一种竞技性舞蹈,相反,它更像是一种艺术表达。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打破了原有的规则:
脚步不再是严谨地卡上节奏、腿部经常有离开地面的控腿或小踢腿动作、上身(尤其肩部)时刻跟随节拍弹动。
然而到了1980年代,一对神仙舞伴的出现又颠覆了人们对桑巴的认知,那便是Donnie Burns&Gaynor Fairweather。
师从Wally的两人,风格与前者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舞步里多了一丝俏皮,并且找回了一点里约嘉年华的感觉。
Gaynor在迈步移动之间,脚部会在胯骨的拉力下离开地面,增加了更多膝盖的上下弹动。与师傅的舞伴Lorraine不同,Gaynor的步法更具有力量感和稳定性,让整体舞步看上去更加充满活力。
不难看出,Donnie和Gaynor这对组合的出现把桑巴又带回了“里约狂欢节”的感觉。无论是服装、表情、还是舞姿,两人只要上场就能立刻带动起观众的情绪,跟着音乐嗨起来。
未来的桑巴舞
会是什么样子呢?
直到如今2020年,无论是充满了南美风情的街头桑巴,还是赛场上的国标桑巴,舞种一直在演变、进步,舞者们也一直在思考研究,融合新的元素,让桑巴这个舞种变的更加多元丰富、具有观赏性。
所以未来的桑巴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无法知道。但是在每一位热爱桑巴的舞者努力之下,相信未来的样子将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