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北方农村刚刚经历了春旱秋涝,收成差,人们普遍吃不饱。有兄弟二人,十八九岁的样子,日子过和很苦。有一天,村里来了征兵的干部,年经人听说后,眼里放光:这是一个可以命运的机会:到了部队,不但可以吃饱饭,还有机会入党提干,前程无限。村里的年经人纷纷报名。兄弟二人也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并且凭借良好的身体条件,过了体检关,政审也过。但是村干部说,好事不能让一家占完,兄弟二人只能去一人。哥哥默默的退出了。

弟弟在部队表现好,入党提干还立了功。三年后,光荣转业,回到家乡当了村干部。哥哥在家里务农,但是生活依然贫穷,好不容易娶了媳妇,但是孩子一个个出生,艰难度日。脾气也大了。弟弟身份高了,找的媳妇也好,为人处事谦卑有加。哥哥似乎总与弟弟为难,处处作对,而弟弟总是让着哥哥,哥哥的脾气也更大了。连村里人都看不上了,说这哥哥赖,弟弟好。转眼兄弟的儿子也都长大成人。弟弟的儿子有一天不解地问父亲:”大伯整天对你那样,你咋老是对他毕恭毕敬的。”弟弟对他儿子说:“你大伯让了我一次,才有今天的我,我让他一辈子又何妨。”弟弟的儿子不再说话,对大伯敬重起来,看大伯也顺眼了许多。

哥哥的儿子从小吃苦,懂事,争气,弟弟的儿子从小享福,不爱学习,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转眼八十年代,堂哥考上了大学,堂弟一事无成,在农村成了无业游民。过了几年,堂哥娶了媳妇,成家立业,家业兴旺,但是总关心着不争气的堂弟。堂弟惹祸了,失业了,和人发生争执了,总是堂哥出面解决。时间长了,堂嫂不乐意了,说:你这不争气的堂弟,你究竟要管到什么时候。堂哥心平气和地对妻子说:“老婆,过去咱家穷,父亲脾气坏,叔叔让了咱家几十年,要不是叔叔贴补咱家,咱能有今天?”堂嫂不再说话。也开始张罗着给弟弟找工作,找对象。

转眼又是多年过去,堂哥堂弟的子女相继出生,但是,不约不同的是,不管遇到遇到什么事。总是先替对方着想,让着对方,把“让”字放在前面。“让”成了约定俗成的家风家规。

这里的哥哥就是我的父亲,弟弟是我的叔叔,堂哥是我,堂弟是我叔叔家的儿子。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叔叔也已七十岁了,但他们留下的故事却深深的记忆在脑海,而我和堂弟及我们的子女也开始有自己的家,生活中,没有大爱大恨,,也都是柴米油盐琐事。上一代也没有什么传家宝给我们。可我们都明白,“让”是我们共同的遗产。这衣钵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