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受害者牢笼——毕淑敏

生命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来自我们把自己囚禁在自己设置的受害者牢笼之中。这个“小我”设计的陷阱是这样运作的:你会有一个受害者意识,即都是别人的错,别人的行为、别人说的话让我受到伤害(这里面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期待:你必须满足我的需求),所以我痛苦。 有受害者情结的人,都是无法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的人。他能做的,就是自怨、自艾、自怜 ,即使知道这样做,对事情本身、对自己、对他人一点儿帮助都没有。——Psy525.cn

 受害的人,他的内在其实还会有一个声音 跳出来,那就是:“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他这样是因为XX,你下次再努力一点儿,再小心一点儿,再忍耐一点儿,多付出一点儿,再变好一点儿就好了。”这就是拯救者的声音,它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教、劝诫、教训你,并且做你忠实的拉拉对队长,给你加油打气。但是,拯救者的声音,只会让我们更沮丧,更加觉得物理。于是,另外一个声音的诞生就有必要了,因为它会带给我们虚假的力量感。

那个声音会说:“那个混账东西,他以为他是谁啊?过分!你就不应该对他那么好,下次一定不能够留情。”“你就是这个样子,懦弱无能,我真为你感到羞耻。”这就是迫害者发出的声音。指责、批判、怪罪、憎恨、埋怨——用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每一天,我们脑袋里的声音就是这样轮流变换角色,让我们陷在头脑里的对话中,作茧自缚,沉溺在负面的情绪和思考中。

 知道这个模式当然很有用,但你必须知道这个牢笼的出口在哪里。很多人以拯救者的身份,天天在努力鞭策自己,或是用迫害者的角色去驱策他人,给别人带来很多压力,也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这个迷宫的出口就在受害者本身。诀窍就是,愿意停留在受伤的那种情绪里,不管它是自卑也好,是无价值也好,是背叛也好,你不试着逃避,而是愿意和这种情绪待在一起,愿意去穿越它。

受害者之所以会选择受害的心态,是因为他的内在需要经历这样的情绪,其实这就是他的人生模式的一再重演。为什么他要再度经历这种从小就令他害怕的情绪呢?因为他的灵魂想帮助他疗愈童年的创伤。

我们以前经历的伤痛,如果没有被疗愈,就会不断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创造类似的情境,好让我们反复经历这些我们以前压抑的,或是没有好好面对的情绪,但这正是我们的出口。当你挣扎、爬行,通过了关口之后,你会发现有好大一份天赋礼物在出口的另一端等待着你。 所以,受害者的牢笼看似难以逃脱,事实上,如果你带着勇气和决心去穿越重重的关卡、黑暗的隧道,你就能在另一头看到亮光。这是一种多大的解脱和自由啊!不再随着他人的行为和情绪起舞,能够拥有内在的力量,在各种纷扰的状态中还能怡然自处。

 困难就是,我们的“小我”太会编故事,编到最后练我们自己都不得不相信对方真的是坏人,太不通情达理或是太不正常啦。而且,旧伤是如此之痛,我们投射出去责怪别人要比自己舔舐伤口容易得多。

 我有一个朋友,在年纪不小的状况下,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后来对方撤退走人,她一直不能原谅对方,还使出各种报复手段,包括报复她自己——得了抑郁症。对方触动的是她内心深处的无价值感,这其实是她的原生家庭就不断“提供”给她的。一旦再度和她从小到大最不愿意面对的感受赤裸裸地相逢,多年的灵修都派不上用场,最终元气大伤。

我们外人会觉得,男欢女爱,又都是成年人,交往一阵子,每个人都有自由觉得不适合而走人(当然,你的“小我”会有借口,他做得太绝,手段太卑劣了等等)。但是,双方没有婚约,为什么对方不能变心呢?如果你对他那么深沉的爱,转瞬间就可以化为这样的恨,那么你给出的也不是真爱,你与对方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为双方都是为了“小我”的需求在恋爱,都不是真爱。

不过,当我们依旧迷失在幻象中时,在红尘俗世的纷扰、烦恼中,我们不由得赞叹“小我”设计的受害者剧码真是足够耐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对这一切了然于心之后,下次再度中计进入牢笼时,你是否能够比较快速地脱身呢?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们的人格愈是发展,我们埋藏在深层的阴影就愈多。如果我们只偏颇地活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了解我们深藏的阴影的话,阴影就会破茧而出——它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愤怒、批判、抑郁、梦魇,甚至是疾病和意外。

 后记:下午上课前,重温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的内心,似乎好多了,走出了某些困扰,情绪不是那么纠结,仿佛释怀了好些。。。和我的情绪待在一起,体会我的躯体感觉,感受它,探寻背后的东西,从自我内心寻找心理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走出受害者牢笼——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