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朵花微笑——读《花开两面》

印度教中的乳海是生命之海,印度教的壁画故事“搅动乳海”是这样的:一边是神,一边是魔,善和恶的力量都抓住了一条巨蛇Naga向两头拉动,拉动巨蛇时搅动了生命之海乳海,海浪掀天动地,在乳海上方跳跃出的浪花生成了飞天女神。印度教就是用图画的方式直接表达人性的多样性,善与恶,好与坏,互相牵制,从而达到人性和世间的平衡。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是行走在佛魔之间吧,在各种相对制约中找到生命的平衡,因此生命个体体验就丰富起来了。有的人,用极其认真的生活态度体验世间的佛魔之美,又能真切地用文字记录行走时或深或浅的足迹,因此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自己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生命痕迹。我拿到陈倩的散文集《花开两面》时候,看见在封面上她这样写道:“一个小女人的日常碎碎念,随念而起,随意而止……里与表,悲与欢,善与恶,万事万物,皆有两面,共生一体,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看见这几句话,心里就莫名的喜欢。这小女子,是有悟性的,她的几个简单的字,就阐释了生命的淡定,有精美的佛教壁画的禅悟意境。读她的书,好像看到她就是乳海之上的那个飞天女神,站在善恶之神搅动的乳海上,轻轻舞蹈,面露微笑。

书的内容与陈倩自己的阐释相同,的确是一个女子的碎碎念,记录生活的点滴感悟,记录她与自己内心的清谈。读她的书,就像和她坐在一个浮着轻音乐的咖啡馆里安静地聊天,三两知己,无关外面车水马龙,无关窗外风花雪月。只是一起聊聊天,话虽不多,但交流到会心处,会拈花一笑。正是因为她是以与自己,与朋友谈天的方式书写,所以文字读起来更加亲切,自然,清新,更能引起人的共鸣。书共有“一本假正经”“红颜非知己”“痴人乱说梦”“静默映流年”几个部分。写爱情,写亲情,写童年往事,写活在世间的冷暖自知,写活在荧屏上人的生活和感悟。她的文字来源于生活的锤炼,因此清清淡淡的文字中投射出理性的思考,透出活在尘世间的聪慧和坦诚,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比如在《伴》中这样写道:“不对等的心力,终非良伴。落在他人眼里,原本的明月光和朱砂痣都被凉薄世情碾成脚下的泥汤,如此不堪。正所谓,相爱易,相伴难。”其实,这样的感悟,不仅仅适合于伴侣之间,生活中的各种同伴不也是如此吗?曾经相伴的人,因为各自追逐一方,某天回首,你找不到当初彼此相伴时的温暖和舒适了。在一起时,因为有较大的心力差距,总感觉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分明横亘在彼此之间。因此,不对等的心力终究成不了良伴。对于这样的伴,不如就如她所说一样:“遇见时微笑,告别时挥手,满心欢喜,无从怨憎,感谢命运让你我可相伴一程。”通透的文字的背后的是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在读她文字的时候,任何一颗混浊的心也会渐渐澄澈起来。

我最喜欢读《花开两面》的电影感悟的章节。好的艺术作品总能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鸣。我们都拘于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中,天长日久,人的心也要变得狭促起来了,所以,人喜欢找寻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深呼吸,去放飞灵魂和身体。因此,书,影视戏曲,旅行……这些相应的行走方式被人不懈地热追。有了这些,人的生命空间被无限扩大了。看电影的好处是能站在一个人的生命之外,看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反观自己的生命觉醒,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导向自我。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观影人都有这样的艺术素养,一部部精品电影给陈倩提供一个展示她观影艺术素养的平台。她在说电影中的是是非非,又是在说现实生活中个大千世界,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爱与恨,忠实与背叛,绝望与希望,从人性的高度去剖析人。比如在《<安娜与安娜>: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生命里》一文中这样写:“命运原本有着强大的不可选择性,我们只要一直走下去,便对了。”生活中,总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为曾经的选择懊悔,想着如果当初如何如何就好了。可是,生活没有如果。生活就是按照当初的选择坚定地走下去,就是对的,休要一再一再地回首叹息。生命是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人要信任自己已有选择,剩下的就是不管道路如何,都要有坚定地走下去的执着、乐观和信念了。

这本《花开两面》是新年来时我收到的礼物,它一直在我的案头,在闲暇时拿起它翻阅,不知道已经翻过几遍了。也许是因为作者和我居住在同一座小城而倍感亲切;也许因为平和、理性、真诚的文字正是我所喜欢的。不管怎样,今天终于写下了在心头盘桓已久的文字。

“但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开出花儿来。”这是她写在赠我书的扉页上的话。如今,我想说,在佛魔两面之上,你对一朵盛开的花微笑,生命开出的花儿就成了飞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一朵花微笑——读《花开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