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名人争相到场祭奠,他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三月六号是曾国藩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的忌日。

这一天,曾国藩的后裔,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都来到了长沙岳麓区付龙山,一起缅怀这位大人物。

作为一个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匆匆过客,曾国藩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众人如此倾倒?

曾国藩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勤奋和毅力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曾国藩并不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

他的父亲是一名落榜的童生,地位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类似,他的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妇,文化水平不高。他有许多弟弟妹妹,一家十几口人就靠着三亩薄田度日。

曾国藩的资质一般,和他同龄的左宗棠就经常嘲笑他,后来在翰林院上班时他的同事们也没少拿他取笑,但他却有一股非同一般的毅力和不为燕雀所知的鸿鹄之志。

凭借着这股奋发向上的霸蛮之气,加上一点点运气,曾国藩顺利地跨过了府试乡试院试殿试的大门,从一名本该老死于田野的农夫成为了受万人敬仰的响当当的进士。

热爱学习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之路,直到此刻他才发现原先学习了半辈子的八股文章是那么的空虚无用,他要掌握真正的学问。

他拜唐鉴为师,学习经世致用,他拜倭仁为师,以日记自勉,这些本事成就了他后半生的精彩生涯。

曾国藩平生最大的功劳是他勘平了战乱,建立了天下第一功。

咸丰皇帝早就说过,谁能够打下南京,消灭发匪,就封他为王。曾国藩一手打造的湘军花了十年苦战,终于做到了,虽然他最后得到的封赏仅仅是一等侯爷,但这个侯爷可不简单。

左宗棠剿灭李世贤,平定捻军,打败阿古柏,战功赫赫,单纯以军功而论可以说已经在曾国藩之上了,当政的奕訢觉得完全有资格给左宗棠一个公爵当当,但实际掌舵的慈禧太后觉得左宗棠的功劳总不能盖过曾国藩吧,最终只赏赐了一个二等侯爷。

有人说,曾国藩虽然打败了太平天国,但似乎并不怎么费力,换做其他人也一样可以做到。但事实上,绝对没有这么容易的。

首先,曾国藩要消除朝廷对自己的偏见。

曾国藩之所以能打败太平天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拉起了一只军队,这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被朝廷认可的,事实上,他也为此遭受了连续不断的猜忌。

其次,曾国藩要面对来自同僚的挤压。

众所周知,清军的队伍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派系林立,各自都有着一把小算盘。两江总督何桂清就一直把曾国藩视作对手,不给他供应粮饷。江西巡抚沈葆桢虽然是曾国藩一手提拔出来的,但在关键时刻却屡次拆台,断了曾国藩的供给,差点害他下不来台。

最后,曾国藩的对手也是相当厉害。

前有石达开、杨秀清,后有李秀成、陈玉成,个个能征惯战,足智多谋,让曾国藩吃足了苦头。

曾国藩能在朝廷的猜忌下,在同僚的掣肘下,面对强敌,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回转天地的大业,为清王朝续命五十年,已经是当时情况允许下能交出的最让人满意的一份答卷,换其他人上岗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到。

建立了如此赫赫功绩的曾国藩并没有骄傲地不可一世,反而戒骄戒躁,以一颗平常心看淡一切。比如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副对联就很让人感动: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说到底,曾国藩的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做一名文人墨客的。

曾国藩虽早已离开,但他的笔墨却长留人间。

厚厚的百万字的日记奏章,历史家从中读到了战火纷飞中一位能员的道义与坚持,文学家读出了一位作家细腻心灵中蕴藏着的雄浑深远,教育学家看到了一位慈父长兄对弟弟和儿子的殷殷期望。

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自然不会轻易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名人争相到场祭奠,他凭什么这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