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运营是不是欺骗?

首先:内容运营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说:

内容运营,即内容营销(contentmarketing)管理者,他们利用付费的、拥有的、赢得的和分享的沟通渠道与顾客一起或在顾客之间创造、激发和分享品牌信息和对话。这些渠道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新媒体渠道

内容运营是指基于产品的内容进行内容策划、内容创意、内容编辑、内容发布、内容优化、内容营销等一系列与内容相关的工作,多应用于互联网行业。

起源

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广告是什么?”变得越来越模糊,大多数业内人士相信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移动和社交媒体会逐渐融合,以更加个性化和互动的方式更加精准地吸引目标顾客群体。

许多公司如腾讯、阿里、宝尊等如今纷纷抓住这一转型时机,中小品牌公司开始创造和散播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的“内容营销”吸引顾客,建立品牌与顾客关系,以及顾客之间的联系,并最终促使他们购买产品。

为了适应当今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保持与顾客对话,品牌在传统平台和数字平台上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新鲜的内容。归根结底,无论采用何种沟通渠道,关键是最好地沟通品牌信息和强化顾客品牌体验的方式等这些媒体。

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另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传播媒体

内容运营主要负责创造、激发、分享和展现营销内容——包括他们自己的,也包括消费者和其他人创造的,他们根据谁以及如何创造、控制和传递营销内容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划分方法的分析框架。这一新的分类框架界定了以下四种主要的,媒体类型: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和分享媒体(POSE)。

付费媒体(PaidMedia)——营销者付费才能使用的促销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平面或户外广告)、网络和数字媒体(付费搜索广告、网页及社交媒体展示广告、移动广告或电子邮件营销)。

自有媒体(OwnedMedia)——由公司自己所有并管理的促销渠道,包括公司网站、博客、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品牌社群、营销人员、促销活动等。

赢得媒体(EarnedMedia)——公共关系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博客、视频网站等,不需要营销者直接付费或控制,但因为观众、读者或用户感兴趣而加入的内容。

分享媒体(SharedMedia)——在消费者之间传播的媒体。例如社交媒体、博客、移动媒体、病毒渠道,以及传统的消费者口碑。


那么为什么问内容媒体是不是颠倒黑白呢?

因为我们都明白,所有的广告,宣传,推销,销售之中毋庸置疑的全部存在着不实之处!

举个例子:路边小摊喊价:“五元啦!五元啦!全部五元,样样五元!”然后你正好需要其中某样商品走过去问价,你想要的是一个热水瓶,一问价:“十元!”这个时候,我们来想想,小贩喊的是什么?是:‘全部五元,样样五元’结果你过去问了其中一个,十元。那么,小贩就是在骗人,而且都是假话。我们这个时候会做两个选项,要么计较小贩的话,可能会打骂起来,也可能报了警,警察口头教训几句,不值当。要么你接受他的谎言,又想买,掏十元买了或不买了。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当内容运营中的广告,宣传,推销和销售这些进入我们的眼睛,耳朵,甚至心里时,我们因为这些手段而损失原本不想损失的利益。这算不算骗?

我可能不能写进所有人的心里,毕竟,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是骗!所有利用他人信息差诱导他人,影响他人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的言语行为都可以称得上骗,只不过从法律、从人类长久以来的心理上的客观底线来说,现在更多的人们接受了这种骗。因为很多小的诱因诱使自身消费与付出代价的事情在当事人觉得代价不大或满意结果的时候他们就把代价和花费在心理划分为“得失”中的“失”。当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后,这种骗也就被人所理解接受。

而如今社会,很多好与坏,骗与诚,善与恶的界限都模糊了一些。所以,客观来说:内容运营,是合法的“骗”。只不过人自己做选择接受与不接受。

说了那么久的内容运营,内容运营具体是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着什么样的客户:

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都因时间碎片化而发生了改变。不信,你看:

这样,媒体人做内容的方式便被要求随之改变。像作家一样安静地、专心地去写作的想法已经弥散、不再存在。大量无序的、甚至是很诡异的阅读需求抛过来,要求媒体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去触碰受众最容易被接纳的点。因此,当下“内容”被称之为“时代的文体”。


图片来源:知乎

而“时代的文体”有哪些特征?

第一,文章给人的注意力十分涣散。

第二,标题党、段子手、一句话新闻等现象无处不在。

当下的阅读习惯要求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极大的转发与扩散,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碎片化时代里,媒体人怎么样去做内容来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对做内容运营的媒体人来说,想让文本(也就是整个文体的形态)获得读者的认同,最重要的是“体验”二字。


与玩物志同属一家的AppSolution 中的“天才作家指南”栏目曾提到,“你必须把你当成一个产品经理来看,你的文章就是你的产品,你的读者就是你的用户,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把你的产品的体验打磨到最好”。

所以说,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体验”。而阅读的体验最直接的诉求有三个:易读、有用和快感。


(1) 改善阅读体验方法一:令文章更易读

(2)   


图片来源:知乎

图中的文章呈现的形态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句子短小精练,采取容易阅读、理解的口语化表达方式;

第二,结合了大量的图片和动图。 这样文章呈现出的整体视觉形象,让人十分容易接受。它不像以往的文章那样,纯粹用一段又一段长文字进行充分完整地说理,而是非常迅捷地提供读者所想要的点。

再用邱雷之前在玩物志上发表的一篇讲“苦艾酒”的文章详谈“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文章中有提及了关于苦艾酒的一些原料和做法等。而现在用下图两段文字来比较其带来的阅读感受的区别。


图片来源:知乎

左边是邱雷在玩物志发表的文章,右边是来自于维基百科的解释。

不难发现,左边的文本使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包括俗语等,十分易读。比如“高纯度酒精,加上一股疑似山东菜馆后厨的气息”一句。但是右边的文本就达不到这种效果,“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 45 度以上高酒精度,有的地区译为“艾苦酒”这样的句子反而显得很沉闷、严肃。

(2)改善阅读体验方法二:令内容更有用

第一个“有用性”是人们普遍不会特别重视的方向— “快”。

在朋友圈或者任何一个社交平台,“快”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当你比其他新媒体快,就等于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价值。纵观朋友圈,关于某事件的最早和最有力报道与转发,是最可能刷屏成为热文的。

相比较下,这都会让我们有某种优越感。虽然这可能是人性当中一个不是特别光彩的地方,但是它很应该被利用、被重视,它就是人性的一种真实。所以要做内容运营的人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例如玩物志在苹果发布会深夜结束的早晨及时发送报道后,一位读者这样说道,“关注一堆科技号,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个推送出关于苹果发布会文章的公众号,给勤劳的小编点赞”。

而实际上为了获得这样的赞许,玩物志的编辑团队所付出的是,整整熬了一宿观看直播后,立马投入写稿的工作,努力忘记困意而是心系读者,疾速成稿,赶在早晨七点十五分发布一共三条推文。可想而知这个劳动量之大。

第二个“有用性”是服务。

这要求每个做内容运营的人去了解自己的用户群体、读者的属性,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对用户群体来说有用的、有价值的内容,并持续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否则的话,不管做多大的努力,都只是隔靴搔痒,根本触及不到他们的痛点。触及他们的痛点,其实就是捕捉他们的需求,然后满足这些需求。这就是我觉得做内容运营时除了所有技巧性的事务之外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

(3)体验方法三:令读者产生快感


图片来源:知乎

如图,在不受文本内容的影响下,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形态带来的直观感受,不难发现:即便不去细致了解内容,根据这些文字的节奏,就能明白读者想要的究竟是哪一种。

语言和文字,本质上都是呼吸的艺术。“呼吸的艺术”指的是当读者浏览一段文字时能够产生快感。这段文字如何调动读者的呼吸变得有节奏感、舒适,又有紧张感,也有放松的时候,而不是长文字这样带来没有间隙、也没有喘息的节奏,这就将阅读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学会断句,就相当于学会了游泳,就像给予了浮出水面瞬间能够顺畅呼吸的能力。

另外一个产生阅读快感的重要来源是动图。


动图是一种更鲜活的语言,给人的感觉更加直接。虽然短视频也同样能让读者快速捕捉到足够多的信息,并且看起来没有负担与压力,不需要读者一行一行地去滑动、去理解。而动图是平衡在文本和短视频中间的一种形态,它更短小,又有一种动态的呈现方式,也不消耗较多的时间与流量,是看起来会比较舒服的一种东西。


作为一个内容运营要做的是令文章更易读、令内容更有用以及令读者产生快感。

一个优秀的内容运营,也是一个好的心理操控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运营是不是欺骗?)